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一見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義烏市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30年來,義烏市抓住市場發育先機,發展以小商品流通為主的商貿業,不斷積累資本、擴大規模,促進商業資本向制造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擴張,推動了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進程,開辟了一條商貿主導、聯動發展、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有特色發展之路。
義烏靠商貿起家,市場是義烏人的最大財富和創業的巨大舞臺。他們始終堅持把市場作為區域的“發展極”來培育和經營,一切圍繞市場而謀劃,建成了一批影響全球市場的小商品制造業。義烏發展是理念創新、市場創新、產業創新的過程,更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過程。這一系列創新,促進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全民創新興業的有力保障。中國特色發展之路課題赴浙江省義烏市調研組
義烏是個“一見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的神奇之地。改革開放以來,義烏人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市場先發優勢,以創業創新為動力,以小商品流通為載體,推進市場化,帶動工業化,催生城市化,演進為國際化,創造了“無中生有、有中生奇、無奇不有”的義烏奇觀。
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
義烏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
興商建縣階段(1982-1993年)。實施興商建縣戰略,以市場化為主要推力,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工業強市階段(1993-1998年)。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以市場化帶動工業化,形成了與專業市場緊密聯動的產業體系。
城市化階段(1998-2003年)。實施城市化戰略,工貿聯動催生城市化進程,形成了現代化商貿名城。
邁向國際化階段(2003年至今),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功能完善和業態提升,形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并演進為國際性商貿城市。
義烏發展成就突出表現在5個方面:
從貧窮落后的農業小縣崛起為實力雄厚的經濟強市。在2006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居第十二位,城市綜合競爭力居浙江省縣級市首位。
從簡陋的馬路市場崛起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被聯合國、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銀行評定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發市場”。
從基礎薄弱的工業小縣崛起為產業集群的工業強市。形成了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發展格局,擁有20多個優勢行業,一批產品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行業內的“單打冠軍”。
從偏遠的內陸城關鎮崛起為國際性商貿城市。城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7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80萬,市場外向度高達55%以上,商品出口到215個國家和地區。
從溫飽不足的變相討生活轉變為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城鄉居民年收入分別超過2.4萬元和1萬元,儲蓄存款428億元,每百戶家庭擁有生活用汽車30輛。
義烏以市場聞名,因市場發展;以創業富民,因創新強市。義烏的實踐證明,市場是義烏人的聚寶盆和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橋,創業創新是義烏發展繁榮的不竭動力,在市場的舞臺上艱苦創業創新,義烏才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成功要素和主要做法
改革開放以來,義烏走出了一條商貿主導、聯動發展,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獨特發展之路。其主要構成要素是:
(一)群眾創造和政府有為互動。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人民的創舉!鞍傩胀浦,政府領著百姓跑”。改革開放之初,群眾創造了小商品市場雛形,政府不僅作出開放市場決策,而且總結提升群眾創造經驗,提出興商建縣戰略加以全面推廣。市場發展過程中,群眾創新了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創辦了聯托運市場、家庭工廠等,政府積極參與市場建設、提升市場業態、完善交易規則、培育交易組織成長,引領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商貿發展和工業支撐互動。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市場與工業雙向互動、共同繁榮。在實施興商建縣(市)戰略的同時,充分發揮商貿資本雄厚、市場信息靈敏、經商人才眾多等優勢,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引導商業資本向工業擴展,發展與專業市場關聯度緊密的小商品加工業,構筑了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發展格局,促進了市場與工業聯動發展。
(三)培育市場主體和健全市場體系互動。在創業中培育市場主體,在創新中健全市場體系,多元化的市場主體支撐起市場繁榮,健全的市場體系為市場主體提供創業創新的良好平臺。通過賦予小商品經營者合法地位、營造放水養魚創業氛圍、鼓勵市場主體多元化等舉措,促進了11.7萬個市場主體的形成。通過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培育人力、土地、資金、產權等要素市場體系,強化誠信體系建設等,促進了市場體系的健全。
(四)傳承傳統文化和吸納現代理念互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吸納現代文明理念,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相結合產生強烈的滲透力。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引導群眾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把創業創新精神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
(五)推進城市化和建設新農村互動。農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農村,城鄉互動催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積極實施以工哺農、以商強農戰略,通過實施“市場帶百村”工程,拓展了農民致富渠道;通過實施農業“強龍”工程,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通過制訂并實施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促進了農村向社區、農民向市民、農業向企業的轉變,逐步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融合。
(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互動。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營造經濟社會協調互動、社會各成員和諧共處的社會氛圍。注重改善民生,注重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推行外來人口本地化政策等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形成了農民與市民、本地人與外地人、本國人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和諧創業的良好環境。
主要經驗和今后設想
義烏在開拓獨具特色的區域發展之路的實踐中,積累了具有普遍意義而又特色鮮明的經驗,主要是:
(一)以人為本,創業富民。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的執政理念,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圍繞讓經濟搞上去、讓百姓富起來、讓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制訂發展戰略和政策,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促進群眾在自主創業中富裕起來。
(二)完善體制,創新興業。堅持理念創新、市場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不僅在經濟發展中創造出許多奇跡,更在市場經濟機制和政府運行體制中開創出許多先河,實現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有效保障了全民創新興業。
(三)重商強市,以“市”興市。堅持把市場作為區域“發展極”來培育和經營,做到工作圍繞市場轉、城市圍繞市場建、產業圍繞市場育,使市場變成一座巨大反應堆,引發資本、人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連續裂變,促進了小商品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因“市”而生,城市發展和功能完善因“市”而動。
(四)科學決策,一以貫之。堅持正確政績觀,摒棄只顧個人政績不顧發展實際的陳舊政績觀,對在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本地發展規律的興商建縣(市)戰略,歷屆縣委和縣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始終做到一張宏圖管到底,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創新和豐富。
(五)自覺革命,執政為民。堅持公開、公正和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和廉潔政府,通過深化改革果斷割斷部門“權”與“利”的臍帶,從源頭上遏止尋租和腐敗,推動形成了黨政班子和干部隊伍勤政廉政、干凈干事,追求有所作為、但決不為所欲為的良好氛圍。
義烏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也正在經歷成長中的煩惱。義烏市委和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關注民生,抓創新、重提升、促和諧,努力實現高位突破、率先發展。推進市場創新,建設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搶占產業制高點;推進工業創新,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推進合作交流,構筑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一體化新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社會建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
點擊次數: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