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饒州大市場位于鄱陽縣城城北汽車站斜對面,北緯三路南側,是我縣招商引資的項目之一。占地1.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有商鋪212套,商品房24套,功能設計為“小商品零售批發市場”。2002年9月開建,于2003 年9月底竣工。近來,廣大干群對這一市場的建設與運作議論頗多。為此筆者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一些情況。
群眾描述現狀: “一熱一冷”
房產銷售熱 該市場從開工到竣工不到一年半間,所有商鋪與商品房均已銷售完畢,到目前為止,這是鄱陽市場與房地產開發史上最好的成績。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因為屬于較早開發的市場,當時鄱陽的店面與商品房的需求量較大,加上地理位置較好,靠近汽車站,買主甚是看好,以為生意好做,所以銷售呈現一片“火熱”。
市場形成冷 整個饒州大市場總共212家店鋪全部銷售一空,但到現在為止,開業的卻不到10家,而且經營的還不是小商品,有的經營網吧,有的是開診所,幾乎與小商品無關。整個市場顯得冷冷清清,凄涼蕭條,與投資商宣傳的“饒州大市場,商機無限”相去甚遠。買主當初“發財致富”的美麗憧憬變成了憂心忡忡的“水中花、鏡中月”。一股火熱的投資熱情被澆得一片冰涼。饒州大市場的“商機”變成了置房業主的“傷心”。整個市場顯得一片 “寒冷”。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有場無市”的現象呢?
有關人士分析原因:“三不一少”
市場定位不準確 有關人士分析,這個市場定位為“小商品零售批發市場”是不符合我們縣情的。一是我縣交通不發達,縣城不靠近高速公路與鐵路,港口也沒有發揮大作用,運輸成本比較高,更不是小商品生產基地,在小商品的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對外地批發商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二是鄱陽縣面積大,但是與周邊城市比較接近,象蘆田、饒埠、古 南、古縣渡、凰崗等鄉鎮基本上是到樂平的贛東北大市場,甚至到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批發小商品。游城鄉以北又基本到景德鎮或九江批發小商品,只有靠近縣城的雙港、團林、四十里街、珠湖、高家嶺、蓮湖、三廟前等鄉鎮來縣城批發小商品。三是原本就有比較多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容量不夠。如果是搞零售的話,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不是人口集聚地,沒有人氣哪來財氣?四是市場不專業很難做大做強。如果像水產品批發市場那樣,按照本地的優勢和特色,做個專業的市場會很容易降低成本,形成規模,而且可以吸引外地的客戶。而小商品市場則不能把外地的客商吸引過來,只能局限于本縣范圍內,所以很難把市場培育起來。五是開發商經營思想與建設市場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他們只是把開發市場當作單純的房地產開發,只管建設不管啟動。
基礎設施不完善 饒州大市場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也是市場難以啟動的另一主要原因。一是當由時政府規劃,開發商承諾建設的北緯三路和停車場等設施,至今還沒有開工。饒州大市場市場汽車難進去,貨也難出來,運輸有障礙,市場沒有一個很好的交通環境和經營氛圍,增加不了人氣也就增加不了財氣和商機。按照規劃和設計的要求,饒州大市場的北緯三路東西長177 米,南北寬30 米,市場東側路南北長97 米,寬12米,西邊還有停車場等,在市場竣工時要全線貫通和啟用(要求2003年10月底拆遷平整到位,年底硬化到位)。但是上述必建工程至今依然故我,不見動靜,卻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堆。“饒州大市場,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二是市場內的綠化、亮化、美化嚴重不足。按規定人均2—4平方米,饒州大市場的綠化面積不得少于500平方米,而饒州大市場基本沒有綠化,只有幾棵即將要死的盆景“形影相吊,孤芳自賞”,更不要說美化、亮化。整個大市場顯得沒有一點生機。三是生活設施欠缺。水電還沒有完全進戶,而且只有一個進水閘,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供水需要,給生活和經商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是阻礙。四是公用的下水管道不是密封的,夏天一到,就污水橫流,臭氣難聞,給市場的環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令購買商品者望而卻步、望市興嘆。五是批發市場需要的中間過道上面的遮雨篷也沒有按照要求做起來,給做批發生意的業主經營會帶來不便。六是公共部位的維護工作也不盡如人意,按照建設部規定,售房收入的2—3%的資金用于今后維護路面、水管、防火、路燈等設施,這批資金沒有著落,以后的維護沒有保障。
試想一個功能不健全,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安全無保障,環境不優美甚至是惡劣的市場,居民連住都不喜歡,誰還愿意進去做生意?
政府引導不到位 一個成熟市場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必然規律,是由于長時間的積累慢慢形成的。但如果有政府的正確引導,就會加快市場形成的步伐。饒州大市場至今冷冷冰冰,形成不了規模和氣候與當時重視市場載體建設,忽視市場主體培育,沒有深入的研究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沒有加大培育市場的力度,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一是沒有一個具體而現實的優惠政策鼓勵批發商入內經營。二是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交通、經營區域等方面的引導和干預。象義烏的小商品大市場、樂平贛東北大市場、南昌洪城大市場等都是由于政府的正確引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三是缺少活躍市場、培育市場的組織和啟動機制,沒有專人抓市場的啟動和繁榮。
購商鋪者經商的少 據饒州大市場業主委員會反映,饒州大市場的業主相當一部分是工薪階層,有固定的收入,或者是有一定閑置資金的人。這一階層的人群,一方面缺少投資經商的沖動和強烈經商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缺少經商的經驗。買下產業,只是想到時候出租獲取一定的租金,自己不考慮經商搞批發,所以有許多店鋪一直在等人租下,租不租的出去對自身的經濟狀況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沒有迫切需要資金周轉或資金回籠的壓力,也不急于把店鋪盤活。另有一部分業主雖然自己經商,但持觀望態度。看大家都沒有進來開店,自己也就不愿意進來,怕影響自己的生意。或者他們原本的經營場所就很好,到這里購買店鋪是求更大的發展,結果看到這里沒有一點商氣,就想等到大家都來做生意時再進駐。這也是市場冷清的又一原由。
有識之士認為:“繁榮饒州大市場就要補好課、上好課,再建市場就要備好課。”
“補好課”,“變冷為熱” 政府要樹立啟動了一個市場就培育了一個巨大稅源,培育了一個市場就增加了大量就業崗位的觀念,做好啟動與繁榮饒州大市場的“補課”工作。一是考慮重新給饒州大市場科學定位,利用本地的原有資源和優勢轉型為中小型的其他專業批發市場。二是出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現實意義的優惠政策,鼓勵正在做批發生意和想做批發生意的業主進入饒州大市場經營。三是要參照外地成熟市場的作法,鼓勵開發商把業主的店鋪以契約的方式暫時收回,通過中介租出去,逐年返利給業主,逐年活躍市場。或者以整體的形式招商引資,讓大的經濟體來規劃市場的未來。四是成立相關的啟動市場、培育市場的組織機構。做到有領導親自抓、專門抓、經常抓。做到建好一個,啟動一個,收益一個。
“上好課”,“起死回生”一方面,政府要把承諾的配套工程盡快的建設到位。另一方面要上好思想政治課,督促開發商盡快把做市場當作開發房地產的思想中轉變過來,把注意力放到啟動市場、培育市場上來。。一是要盡快完善市場的基礎設施,完善市政功能,優化人居環境。硬化北緯三路、建好停車場、美化亮化市場內部環境,改造好排水管道與進水閘門等基礎設施,給業主一個舒適的創業環境、優越生活環境;給客商一個便利的交通環境、滿意購物環境。二是加大管理市場的投入。有良好的管理秩序,就有良好的經營環境,就能給經商者安全感,增強經營者的信心。要求開發商把公共部位的維護管理基金按照建設部的規定(售房資金的2—3%)標準上繳到位,以便加強市場的管理。
“備好課”,“防患未然”市場是各種交換關系的總和,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促進資源合理流動的優化配置樞紐。建設小商品市場可以活躍縣域經濟,增加就業崗位,培植稅源與經濟增長點,增加財政收入,改變城市面貌,促進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但是如果不精確論證,科學定位,規范運作,正確引導,就會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反而成為沉重的經濟包袱,貽害后代。一是要按照放手發展、積極引導、先引后建、逐步完善的原則建設。因地制宜,找準本地優勢和潛力,努力發展生產,培植比較穩定的貨源。二是要把市場建設與房地產開發區別開來,避免固定資產投資過剩和重復建設。三是要實行低稅費培育政策,采取“欲取先予”的原則建設和培育市場。四是要統籌規劃,對自發形成的市場積極引導,鼓勵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興建。 發表于:07-10-15
點擊次數: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