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21世紀的經濟是流通主導型經濟。流通的概念、內涵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
第一,進入流通的要素稟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過去流通中的要素稟賦以有形的、剛性的形態為主,如有形商品、有形貨幣、有形資產等,F在更多無形的、柔性的、更高級形態的要素稟賦進入了流通,如無形商品、無形貨幣、無形資產等。原來以實物流轉為主體的商流,分流為商流、物流、信息流、價值流等,分流為現貨交易與期貨交易等等。
第二,流通呈現出國際化、社會化、信息化、多維化的時代特征。
當代流通已經跨越了國界,一切國家的生產與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如果說過去流通受容量和密度、規模和速度的限制,不能達到真正的國際化,那么當代流通則用高科技、高智能和現代化的營銷手段,把幾乎所有國家都納入國際化大流通的軌道。生產的社會化、需求與消費的社會化、服務的社會化、資本的社會化、信息的社會化,可以說進入流通的一切物質與非物質載體,都變得越來越社會化了,流通的社會化是所有進入流通的流通物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信息進入流通成為最活躍的因素,信息化已經超出單一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黏合劑,這是當代流通最顯著的特征。
第三,生產與流通日益融合,其邊緣界限益愈模糊。
由于社會生產力的加速度發展,科技創新的步伐越來越快,以至一切可以用于交換的要素稟賦都納入了流通的范疇。工業革命時代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相對獨立的形態逐漸隱退,社會的分工和交易都被流通的“囊袋”所吞食。
第四,流通組織形式出現革命性變革。
流通革命使過去生產領域的利潤向流通中的分銷領域轉移,以市場消費需求為起點,圍繞滿足即期消費需求、開發潛在消費需求、創造嶄新需求形成新的流通組織形式。一是形成了社會化的物流配送體系,以第三方物流為紐帶組成了供應鏈、銷售鏈,重建了新型分銷體系;二是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的跨國流通企業集團,以連鎖、特許連鎖等形式,以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企業的組織成本極小化,從而使企業的邊際極大化;三是形成了各種創新的經營業態,超級市場、倉儲式商場、便利店、專業店、無店鋪銷售等新型業態,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世界流通業的這些發展趨勢,在我國流通業中已略有所體現,今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些趨勢將會逐漸融入中國流通業的發展中。除此之外,針對目前中國流通業的發展現狀和水平,我們預測今后中國的流通業將會呈現如下的發展特點:
。ㄒ唬┝魍I將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發展
流通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發展流通業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流通業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我國商品市場供求總格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經過20多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商品市場已經從總體短缺轉變為總體過剩,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市場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越來越大。截至2004年年底,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已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
毫無疑問,在此背景下,應通過發展現代流通,把擴大國內有效消費需求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
從國民經濟運行來看,現代流通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我國經濟實現了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但是經濟運行的效率和效益都還不夠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代流通發展滯后。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產品生產占用的時間平均下降到10%以下,90%以上的時間處于流通狀態。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快節奏、低成本、高效率運轉,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從擴大內需、活躍市場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看,現代流通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實現消費需求。流通位于市場的最前沿,與消費的關系最密切。一個國家的繁榮,一個城市的繁榮,首先表現在市場和流通的活躍上。
從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看,現代流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對于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有著重要意義。必須深刻認識流通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就是流通快速發展的過程,不懂得現代流通就不懂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大力推進現代流通,培育和引領現代消費需求,以現代流通帶動現代化生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由于流通在中國未來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后流通產業的先導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必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政府將會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大對流通業的改革和支持力度,力爭到2010年初步實現流通現代化。
。ǘ┪磥頃r期內(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數據指標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兩個重大變化:第一,短缺現象消失,經濟發展進入了全面競爭的市場環境階段;第二,我國經濟開始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以住、行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升級拉動住房、電信和汽車等產業高速成長,產業升級速度明顯加快;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我國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促進了產業升級和企業競爭力提高;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政府職能轉換、整頓市場秩序取得積極成效,民間投資加速成長,企業素質總體改善,市場力量對經濟增長的調節作用明顯增強,預計這一輪經濟快速增長將持續整個“十一五”期間。在此背景下,“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1、經濟結構方面,低水平平面擴張被結構高度化所代替,投資和重工業將保持快速增長。以往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生產能力在較低技術層面,以外延為主的擴張支持,工業結構的高度化不足。新一輪經濟較快增長,主要依靠電子通訊、汽車、住房等產業拉動,由于這些產業的生產技術大多比較復雜,產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鏈條較長,因此對生產技術的提高有較大推動,對各產業的影響度系數較高,從而會加快工業結構高度化的速度。在加入國際分工的背景下,這也是中國加工制造業整體升級的過程。這會使生產過程變得更加“迂回”,中間需求擴大,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份額會有所提高;也會使產業的裝備水平提高,資金技術密集度提高。從而會使重工業的比重和投資率提高,重工業和投資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一現象目前已經有所顯露。
2、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運動特點發生改變,從總體上的供不應求轉變為持續性的供大于求及結構性的供不應求。繁榮不是結束于過熱,而是生產過剩。不同條件下總供給與總需求有不同的均衡點,并決定不同的經濟增長水平。新一輪經濟增長,從供給條件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無論最終消費品還是基礎產品,增長的潛力都很大。一方面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供給充裕;另一方面企業生產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而需求方面,居民購房、購車的速率預計會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轉為相對平穩,住房和汽車這些產品的普及,不會再現家電那樣"排浪型"的迅速擴張。因此,需求不足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的水平決定了供給的增長速度,供給不足僅僅存在于經濟快速增長的某些行業和部門,而且持續時間不會很長。階段性的生產過剩是這一輪增長中的突出問題。這表明“十一五”期間國內市場競爭普遍和激烈。
3、經濟增長的手段向以市場調節為主轉變。改革開放以后的很長時間內,國有企業、國有銀行、政府管理部門組成的計劃管理體系仍然在很大范圍內發揮著配置資源的作用,通常稱之為“計劃軌”。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別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國有企業開始從競爭性領域加快退出,依托國有經濟的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國有商業銀行等也都隨之轉變職能。“計劃軌”加快轉向“市場軌”,市場配置資源的范圍不斷擴大,經濟增長以市場調節為主。供求總量關系、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等諸方面關系,都處于市場調節的狀況下,都主要由市場決定。行政主導對各種直接的調控措施反應靈敏,而市場主導則對各種影響微觀效益的間接措施反應靈敏。因此,隨著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宏觀調控也面臨新的課題,一些市場化的調控手段需要加快研究和付諸實施。
以上特點表明,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需求條件、供給條件、增長的內容和結構特征、增長的機制和體制特征都與以往不同,是我國現代生產力基礎和經濟制度全面建立過程中的一輪較高水平的增長。
“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按照不變價格(2000年價格)計算,“十一五”末期中國GDP總量按美元計算將達到24000億美元左右,超過2000年德國的GDP總量,人均GDP將達到1700美元左右。2010年中國的進出口調控目標18000億美元,年均增長7%;2020年,進出口預測目標為30000億美無,年均增長約5%。貿易結構和效益明顯改善,出口商品附加值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國內流通業規模擴大,水平明顯提高。到2010年,流通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10%,最終消費率力爭達到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0萬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年銷售額500億元以上的流通企業達到30家。2010-202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實際增長速度力爭比GDP快1-2個百分點。
(三)到2010年基本形成五大體系
1、商品市場體系
商品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中商品與服務交換的基本場所和主要形式。大力發展商品市場有利于引導消費、擴大消費,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引導生產,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流通速度,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有利于增加就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城市繁榮。因此,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發展和完善商品市場體系的重要意義,采取切實措施抓緊抓好。
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服務于國民經濟全局,發揮流通的先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堅持市場化取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市場的統一性,消除阻礙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各種障礙;堅持城鄉、區域、國內外市場統籌發展,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目標是: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到201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備、制度完善、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商品市場體系,進一步提高商品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任務是: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努力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功能,建立現代化的商品流通網絡;健全商品市場的法律體系,完善市場規則,整頓市場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打破地區封鎖,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實現商品在全國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流通企業活力,促進市場競爭;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商品市場的引導和調控,建立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
2、現代流通體系
目前以產權改革、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為主要內容的流通現代化進程已經全面啟動。流通現代化的普遍實施,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憑借流通創新來全面提升國民經濟運行速度、質量、效率和綜合競爭力的新階段。
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進程中,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流通現代化的步伐。
最新動向顯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進程中,由于諸多背景縱橫交織,已經將發展、壯大中國現代流通業的問題推向了經濟工作的最前沿。在這種場合,流通業狀況同各項宏觀調控目標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流通產業政策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根據這一新變化、新特點,宏觀調控不僅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而且需要流通產業政策;在現代化總進程中,迫切需要加快流通產業的現代化進程。
這些背景可大體歸結為十個方面。即:如何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建立買方市場常態下的商品暢銷體系;如何借助電子商務改造傳統流通業;如何大面積增加就業機會;如何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節奏、提高運行質量;如何擴大內需、增進消費、促進出口;如何開拓新型工業化道路;如何進一步解決“三農”和城鎮化難題;如何加快西部開發;等等。這些問題都同流通現代化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系,都在呼喚著中國傳統流通業盡快實現向現代流通業的歷史性跨越。
為此,著眼于宏觀經濟目標,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現代流通業在新時期、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流通業的貢獻率已成當務之急;而建立精確、可靠、實用的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和流通狀況跟蹤監測體系,更是其中的重要基礎。
3、市場監控體系
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八大指標體系、四個直接監測系統、三個間接監測系統、一個商品數據庫、六大分析品牌和七種調控方式為主要內容的市場運行監控調控體系框架,充分體現了準確監測、深刻分析、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及時調控”的指導思想。自2004年以來,中國市場運行調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首先,市場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中央、省、市、縣四級市場監測網絡體系。按國家統計局批準的監測報表制度,建立了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場、重要生產資料市場、重點流通企業和特殊行業四個監測信息直報系統;完成了社會信息搜集、專項調查、專家評估三個間接監測系統和全國商品流通數據庫建設,實現了對市場規模、運行質量、消費結構、商業網點、重要商品、重點企業、現代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八大類指標的市場監測,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較為完備的市場監測平臺已經初步建立。今后需要進一步花大力氣,完善這一市場監控體系。
4、流通法律體系
針對我國流通領域立法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加強流通領域法制建設,商務部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國流通法律體系框架》的初步方案,包括以流通基本法律制度為基礎的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行為法律制度、市場秩序法律制度、市場監測調控與管理法律制度、信用法律制度五大支柱,以及各項制度下的具體內容!犊蚣堋返闹黧w是“一個基石四條主線”,即包括市場流通基本法以及在其統領下的四個方面的法律制度: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行為法律制度、市場秩序法律制度和市場調控與管理法律制度。其中基本法將抽象出流通領域的原則性、一般性的規定,作為其他專門法律規范的依據。
根據《框架》,有關市場主體的法律制度涵蓋了各種業態的經營主體和行業自律性組織,并對各類市場主體的資格取得、變更、消滅等程序作出規定;市場行為法對各種流通方式的要素和環節予以規范,包括了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物流、商事代理等專業化服務,各種促銷行為、分期付款銷售之類的銷售方法等內容;有關市場秩序的法律調整競爭秩序、知識產權保護、價格和商業信用信息等方面,反壟斷法將是其重要內容;關于商業網點的規劃、生活必需品的應急管理、酒類和成品油等特殊產品的管理、屠宰與餐飲等特殊行業的管理以及市場流通促進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則由市場調控與管理法律制度規范。
5、商業信用體系
目前,全國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已開始積極籌建我國企業的商業信用體系,并將于近期有重大進展。目前該辦公室下屬信用組成員正緊鑼密鼓地考察相關機構,對已提交的各種方案進行評估。
在這一全國性企業商業信用體系建設之前,吉林、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有零散的企業信用體系面世。在上海,一個較為翔實的上海市貸款大戶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已經建立,金融機構可利用其中的評估信息對企業還款能力等進行有效判斷。在北京,2001年北京市工商局曾建企業黑名單,對在商業行為中有違信譽的企業建立檔案。但是,這些信用體系都只具有區域意義,而且由于主導單位單一,致使這些信用體系覆蓋面狹窄,難以全面反映企業整體信用狀況。隨著我國加入W TO,我國企業正逐步邁入世界經濟大舞臺,而世界貿易正是以信用為基礎,這必然需要一個完整的國家級企業信用體系平臺,國家啟動中國商業信用體系的初衷正在這里。
中國的商業信用體系應該兼收并蓄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形成一套更準確更高效的中國模式。另外,我國的商業信用體系建設應該是商業行為,同時不應離開政府指導和支持。這一體系必須放在一個不直接參與交易的中立機構,一個獨立、公正的第三方進行。有關部門建議最好由商務部控制和管理的一個商業化運營機構操作,這一機構最好做成股份制,除了商務部有關機構外,可吸收國內國際有經驗的機構或公司加盟。
(四)流通現代化水平提高,流通方式進一步發展,流通企業競爭力提升
1、流通現代化水平提高
為了整體提高中國流通現代化的水平,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流通業將側重于四個方面的發展:一是建立以消費品、生產資料、農產品及居民生活服務市場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商品市場體系。二是推進以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流通體系的發展。三是建立監測準確、反應敏捷、調控及時的市場運行監測調控體系。四是建立以反對壟斷和促進市場充分競爭為核心、內外貿統一的市場流通法律體系。
圍繞這四個方面的發展,其主要措施包括:
進一步深化流通企業和流通管理體制改革。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大力推進國有流通企業股份制改革。支持企業進行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深化糧食、棉花、成品油等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流通體系。
促進國內商業企業與跨國商業企業的合資合作,在競爭中提高國內商業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優化商業利用外資的布局和結構。引導和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和農村的商品市場建設,投向商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國內大型流通企業在境外建立營銷網絡,帶動國內商品出口,提高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支持跨國零售集團設立出口采購中心,促進國內生產企業與跨國零售集團建立直接的長期穩定供貨關系,通過其全球營銷網絡擴大出口。
制定和實施商業設施發展規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制定商品市場發展規劃,明確建設重點,加強對投資方向的引導,促進東、中、西部市場體系建設協調發展。制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商業網點空間布局、業態結構和發展速度。規范商業設施建設、開業程序,大型商業設施建設應進行聽證,避免重復建設。
進一步改善流通業發展的環境。進一步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商業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著力消除發展連鎖經營的各種障礙,在稅收政策、行政審批等方面為連鎖企業提供方便。
運用信貸、財政貼息、稅收調節、設立專項發展基金等措施支持重要商品儲備庫、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社會性物流配送中心、公共服務信息網絡、電子商務平臺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批發市場的信息化改造,支持農村和邊遠、落后地區市場網絡和城市社區商業和生活服務網點建設,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市場體系建設,支持市場運行監測調控體系、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食品安全標準檢測體系建設。
2、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發展
由于流通方式的重大技術變革,加上電子商務領域的不斷擴展,使得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在流通產業化進程中無須一步步地跟在別人身后,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而可以選擇較高的起點,利用新的技術手段與企業模式趕超發達國家,實現蛙跳式發展。我們從國內已有的電子商務實踐看,流通業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發展。今后,中國將進一步擴大流通業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引進、消化、吸收和嫁接國際先進的商品流通模式、經營理念和營銷方式,特別是發展與實現潛在需求相適應的新型業態和組織形式。此外,中國還將加強對國際先進流通技術的跟蹤研究,并結合本國國情開發創新,實現商品市場的交易規則、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與國際市場接軌,不斷提高我國流通業的國際化水平。
3、流通企業競爭力提升
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流通企業的競爭力將有較大的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培育大型流通企業,二是扶持中小流通企業。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特別是大型連鎖企業集團。支持有實力的流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積極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購、托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引導支持流通企業做強做大。
政府有關部門將扶持流通企業做強做大,在安排中央外貿發展基金和國債資金、設立財務公司、發行股票和債券、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予以支持。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可直接向商務部申請進出口配額、許可證、國營貿易經營權和相關資質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將結合實際,采取具體措施,支持國家和地方重點培育大型流通企業的發展。
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流通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將按照資金使用方向和程序,在安排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資金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流通企業到境外開展流通業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流通企業發展,在市場準入、信用擔保、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扶持。 (作者:李永江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部主任)
點擊次數: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