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吳琴英的利達拉鏈廠創立于10年前,是浙江省義烏市的明星企業。工廠占地1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鼎盛時期,有1000多名員工、100多名各類技術和管理人才,擁有1000多套國際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年產值過億元。
去年下半年,利達拉鏈曾被當作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樣本在當地廣受關注,然而近日,卻傳出了這家企業停產的消息。9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利達拉鏈廠看到,廠區已是人去樓空。
“現在這些設備都被我們買下了,買下的錢,被吳琴英拿去付職工工資了。”正在看守這些設備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
工廠已停產
在一把大鎖鎖住的利達辦公區,一名男子百無聊賴地看著這一切,“都走完了,這么大一個廠。”他頗有些唏噓地說。
9月10日,利達拉鏈完成了最后一天的生產任務,“當時因為欠著電費,供電局不再供電,利達也就沒辦法繼續生產了。”義烏市北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駱小俊告訴記者,她負責利達拉鏈的“善后事宜”,并仍試圖挽救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
利達拉鏈所在廠區的物業公司——義烏市朝暉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物業經理魏文也記得很清楚,在停工前,利達拉鏈正在建設中的新廠房內的建筑工人就曾前來“要工錢”,雖然當時一度被安撫,但利達拉鏈緊繃的資金鏈已經露出端倪。朝暉物業公司至今沒能拿回利達拉鏈拖欠著的水費。
記者聯系上吳琴英,她略帶些疲憊地對記者說:“我很忙,一直在開會。”
“現在這種情況,你讓她說什么呢?”義烏市拉鏈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新喜說。“事情發生以后,法院對利達拉鏈廠的一部分成品、半成品、原材料進行了拍賣,賣了約130萬元,付清了拖欠的職工工資,廠里的部分資產也被查封。”駱小俊說。
現在,駱小俊仍在等待吳琴英,希望她能提出具體的措施,“企業有企業的想法,我們在等著企業提出一些主張,政府能夠救的還是要救。如果他們有方案,我們可以考慮實施。”駱小俊說。
低利潤的尷尬
利達拉鏈廠如今的境地,恐怕是43歲的吳琴英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去年一度肆虐的金融危機,都沒能擊垮這家出口量占總產量50%的拉鏈廠。當時,利達拉鏈廠已經有了6年的自營出口經驗,產品以出口歐美為主。
當地媒體在2008年下半年的報道中,把利達拉鏈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成功樣本來介紹。吳琴英也在當時接受采訪時表示,“早在年初的時候,美洲和歐洲客戶訂單貿易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利達就感到有點不對勁,之后會議上立馬給今年全年工作任務重新定調,重新調整銷售政策,加大節能降耗,保持穩定的利潤增長速度。”
但在當地一名知情者看來,利達拉鏈廠顯然沒有保持吳琴英口中“穩定的利潤增長速度”,“就是因為沒有保持穩定的利潤增長,所以才出了問題。”
實際上,在義烏這個世界最大的拉鏈生產基地之一,一根普通拉鏈的利潤僅有幾厘,以至于生產企業從不按根論價,而是以噸為單位出售。作為一個后加工企業,利達拉鏈廠的利潤率更低一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增加、銀行貸款縮減、外銷訂單減少,都讓企業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這位女明星企業家開始投資房產、礦產。然而,“夢想”還未實現,利達拉鏈廠已經停產了,這家企業至今欠著所在地物業公司逾19萬元水費,即使以每根拉鏈1分錢的“高利潤”計算,要想還清這筆錢,利達拉鏈至少得賣出1900萬根拉鏈。
多元化之困
吳琴英除了拉鏈廠之外,家族還經營了一家汽配修理廠,但這家廠幾年前就已經轉手了,利達拉鏈廠則承擔了汽修廠的債務,每年進行分期償還。
但在金融危機中,利達拉鏈廠自身的經營也出現問題,沒有穩定的盈利,又背著高額的負債,慢慢就被拖垮了。“金融危機中,如果企業本身資質較好還能挺過去,但自身存在漏洞的企業,又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恐怕就很難熬過去了。據我們了解,如果利達拉鏈的經營沒有問題,償還這筆債務,原本是不存在問題的。”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稱。
更多的分析將利達拉鏈停產的原因歸咎于吳琴英“不計成本”的拿地作風,“大約是在2005年左右,吳琴英拿下了75畝地。”駱小俊說道,現在這塊原本計劃建設新廠房的用地已停工,預計將在年內完成的整體工程僅實現了一半的工作量。“銀行貸款確實是比較難拿的,正巧當時她又有新項目。”駱小俊說,拉長的“戰線”需要龐大的現金流支持,這讓吳琴英把目光轉向了高利率的民間借貸,這無疑極大地加大了她的融資成本。
“根據我們掌握的數字,她拖欠的民間借貸約為5000余萬元、銀行借貸8000萬元,拖欠的新廠區施工隊工程款約2000萬元,總計1.6億元。”吳新喜向記者透露。
“如果她能一心一意做拉鏈生意,恐怕也不會有如今的麻煩,即使虧損,也不會虧這么多。”吳新喜嘆道,吳琴英早已“志不在拉鏈”。“拉鏈是個非常穩當的行業,她之所以會搞拉鏈廠,恐怕還是看中了當時政府的一些政策,畢竟,如果你沒有企業,自然也就不能享受這些政策。之后,她就拿到了需要的75畝地。”吳新喜說,之后,吳琴英的事業開始“加速”,“去年她在北京投資了房地產,在貴州投資了礦產,但她對這些行業本來就是門外漢,經營的效果也不好,巨額的虧空正是由此而來。”吳新喜告訴記者。
僅僅是個案?
吳琴英的第一桶金來自物流。當時,她依托義烏小商品市場繁忙的人流物流,賺取了啟動資金。之后,她敏銳地發現,當地雖然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拉鏈生產基地之一,但眾多企業經營的都是低端拉鏈,她試圖創辦一家經營高端拉鏈的企業。這時,吳琴英擁有的是價值106萬元的設備和300萬元的流動資金。
“我并不在意支付員工多少工資,而在意他給公司帶來什么,我也從來不會去跟技術人才討價還價個人待遇問題。”吳琴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她開始從世界知名的日本YKK拉鏈公司挖人,為了引進一名高級技術總監,她連續兩年每周3次給對方打電話,直至對方答應加盟。
但在當地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利達拉鏈只能稱得上是“產品質量比較好”,并非“高端拉鏈”。在外人看來,創業初期的吳琴英十分注重企業的技術含量,“或許正是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和不成比例的產出最終讓她吃了苦頭。”當地業內人士表示。
“這家企業是我們的專利示范企業,這么多年也拿了不少榮譽。”駱小俊認為,利達只是一個個案,“民營企業確實有種種問題,但利達拉鏈的倒下,有它自己在發展過程中特殊的問題。”
吳新喜也有同樣的看法:“利達拉鏈不能代表義烏所有的拉鏈企業,在利達的"最后時刻",他們的生產已經在不支付工資、不計成本的情況下進行,可惜由于產量太少,最終還是無力抵債,這并不能代表義烏拉鏈企業的全貌。”
點擊次數: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