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中國30年的市場化改革,是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但卻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軌跡。
新中國成立之初,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打下了工業化的基礎,但仍然擺脫不了短缺和貧窮。改革開放后的30年,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一步步加深,改革沿著市場化取向一步步推進。今天,市場主體多元發展、市場體系發育成長、宏觀調控趨向成熟、社保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
市場經濟是人類的精巧發明。它的核心是價格信號和競爭機制。價格信號既靈敏地反映需求的變化,又推動生產者及時生產;競爭機制則給生產者帶來強大的壓力和動力。這樣一來,就能將稀缺的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到各個生產環節,迅速滿足千姿百態而又千變萬化的需求。于是,走向市場,帶來的是告別票證,從短缺經濟走向充裕經濟,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具體問題。這些問題相當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也只有深化改革、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解決。走向市場,收獲了累累碩果,這既是過去的關鍵抉擇,也將是今后的不懈追求。
——編 者
生產要素進入市場
自主擇業闖天下
從風華正茂到霜染兩鬢,年近六旬的王喜章在鐵路系統一干就是40年。
王喜章還清楚地記得被招工的情景。“高中剛畢業后聽同學的父親說鐵路部門到縣里來招工,走了8里路到縣上報名,還真被錄用了。可在臨走前三天還不知道去哪兒,具體干什么。兩眼一抹黑就上路了。” 每個月工資33.66元,這樣的工資水平一直保持了10年。
在上世紀70年代,工作是不能隨便換的。有些工友想換工作,單位就把他們的檔案扣下來。“那個年代,檔案是一個人的命根子,找其他工作都受影響。”王喜章感嘆道。王喜章被送去學過開車,上過大專,每次出去走一圈,最后還是回到了原單位。
這些年,很多同事換了工作,下海經商的也不少,但王喜章仍然堅守崗位。他覺得,能踏踏實實地工作,穩穩當當地生活就很好了。“這把年紀,真不知道進入市場會怎么樣。”他說得很實在。
與父輩們“一干就是一輩子”不同,王喜章的女兒王瀟參加工作只有6年,但是已經換了兩次工作。身為“80后”,王瀟一踏入社會就為自己規劃了職業前景。2003年畢業后,她盡可能多地參加招聘,一輪又一輪地筆試、面試,終于有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雜志社做編輯。2005年,王瀟辭去工作自費出國深造,不僅提高了英語水平,也開拓了視野。回國后,她順利進入了一家財經行業協會,新崗位正與所學專業相關。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和能力的提升,6年間,王瀟的收入漲了兩倍,比有著40年工齡的父親的工資還要高。
眼下,王瀟在工作之余正在讀MBA,她期望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將來進入一家真正的金融機構,從事自己熱愛的專業。“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談到未來,王瀟充滿信心。
父女兩代人不同的工作經歷和就業觀,映襯出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與變遷。改革開放前,國家對大學生就業一直是“包分配”,單位招工也必須按計劃“指標”來。就業的門路很窄,“服從分配”成了那一代人的無奈選擇。長期僵化的就業體制,嚴重影響了人才流動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快速發展,全面的、比較完善的勞動力市場體系逐步建立,人們的就業觀念更加市場化,就業渠道更趨多元化,就業形式更加多樣化。
如今,不單是勞動力可以在市場中實現其應有的價值,與經濟活動相關的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都可以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進行資源配置,達到提高效益、“物盡其用”的目的。
價格信號引導生產
養豬跟著市場走
9月16日下午,頂著灼熱的陽光,穿過一片片田間小路,來到吉林省永吉縣南響水村西頭的山根下,只見幾百頭黑得發亮的小豬正搖搖擺擺地往山上跑。
牧豬人王耀武是南響水村的農民。他一邊照看山坡上四處拱著找食吃的山黑豬,一邊給記者講起了養豬經:“前些年村里不少人都養過普通白豬,可沒掙著什么錢,主要是豬價波動得太厲害,市場行情看不準。現在不一樣了,咱這山黑豬養法特殊,在市場上是獨一份,當然能賣個好價錢了!”
王耀武的這群豬,是為吉林精氣神有機農業公司“代養”的。他說,公司對山黑豬的飼養要求很高:早上6點喂豬;7點趕到山上,讓豬自由活動;中午敲木桶,豬下山吃“大餐”,之后還要趴下歇會兒。下午再趕上山,晚上6點一敲桶,豬群就自動下山進豬舍。公司永吉牧區經理岳國亮介紹說,正是因為品種獨特、飼養精細,山黑豬肉作為有機食品,不僅口感好,而且肉質較普通白豬明顯提高。據中國肉類研究中心檢測,山黑豬膽固醇每百克含量為52.95mg,比普通白豬低一半以上;不飽和脂肪酸64.30%,比普通白豬高9個百分點,目前已通過歐盟、美國(BCS)等多家有機食品認證。
精氣神公司總經理孫延純說,作為吉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飼養山黑豬已經有十個年頭。這期間,市場上豬肉價格起起落落,但山黑豬的“身價”卻相當穩定。平均售價一般在每公斤70元左右,最貴的部位每公斤能賣140元。如今公司生產的山黑豬肉已進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幾十個城市的商場、超市和酒店,知名度越來越高。2008年精氣神公司出欄山黑豬4.6萬頭,銷售收入1.6億元,帶動農民增收1600萬元。
王耀武的小院子里,停放著一臺新捷達。“從2007年開始養了300頭豬,去年純收入就有10多萬元!”王耀武開心地說,上個月他帶著老婆孩子去了大連,看看海。要是擱在過去,這樣的好日子可是做夢都不敢想啊。
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生產什么產品,商店賣什么商品,商品定價多少,全由“計劃”說了算。“統購統銷”的結果是經濟失去了活力,產品不能適銷對路,百姓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山黑豬”能夠俏市場,賣出好價錢,主要是養豬人抓住了市場上這類產品的稀缺性,滿足了人們對高質量有機食品的需求,也為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產品充分競爭,價格隨行就市,是市場價值規律的體現,也是市場經濟最具生機與活力的關鍵。
市場體系發育完善
商店開在家門口
“家門口就有便利店、超市、菜市場;大品牌的調料、小作坊的瓜子,都買得著;南方的水果,三天內就能上架;郊區的蔬菜,當天擺上餐桌……而且價格公允,完全隨行就市,這在改革開放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提及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北京市京客隆商業集團副總經理高京生感慨萬千。
“計劃經濟時期,商品短缺,流通不暢。外地產的商品想銷到北京,得想辦法進入北京市二商局的調撥計劃,價格也由市物價局統一定。”高京生那會兒在朝陽區副食品公司工作,在他的記憶中,不少來京出差的人,都特意買王致和的醬豆腐、兒童動物餅干這些“稀罕貨”帶回去。雖然“全國供應首都”,可像電視機這種“高端商品”,在北京也只有北京電視機廠一家國營企業生產,普通百姓托關系才買得到。
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允許個體經營者進入商業流通領域,并逐步恢復、發展農貿市場、自由市場、日用工業品和小商品市場等交易市場,同時對國有商貿企業讓利放權,流通領域千帆競渡。“不創新就沒出路。”1995年,高京生參與籌備了朝陽區副食品公司下屬第一家京客隆超市的開業。開架購物是個新鮮事兒,他內心惴惴不安。“沒想到,‘拆’了柜臺,贏了人心,當年就賣了1個多億!”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全面對外開放零售、批發業,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國際零售大鱷紛至沓來。要同臺競技,就必須向人家學習新的營銷模式和服務理念。”高京生告訴記者,過幾天要去上海開會:“是生鮮物流管理方面的研討會,我們取經去!”
“以往的各種壁壘和限制都被逐步打破,真正迎來了‘大市場、大流通’的時代!”高京生感嘆,新中國成立初期,副食品公司下轄7家公私合營的小店鋪;如今已成為“立足北京,拓展華北,輻射全國”的股份制商業企業,跨區域、多業態統籌發展。雖然京客隆目前還只專注于做零售業,但也與時俱進,借助網絡開展供貨商數據管理和部分電子商務BtoB遠程采購。
年豐物阜享盛世,貨暢其流天下安。市場,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廣闊的空間延展……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流通領域破題。隨著多種經濟成分的引入、權責利的統一結合,以及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逐漸打破,各類市場主體、經營業態的活力不斷迸發,經營方式不斷創新,國內消費品實現了從供不應求到供應充足,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同時,在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推動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逐漸形成,市場體系逐漸完善。
市場經濟改革大潮猶如百川奔涌,大浪淘沙,不斷沖刷著陳舊的、不合理的僵化體制,不斷推動著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走向新生,引領市場更加公平、更有效率。
資本市場配置資源
優質企業不差錢
“太鋼不銹上市11年來,借助資本市場這一平臺,獲得跨越式發展。上半年,我們在世界主要不銹鋼企業中產量名列榜首,今年有望成為全球不銹鋼產量第一的企業。”山西太鋼不銹股份有限公司證券部部長張竹平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
太鋼不銹股票于1998年10月在深交所發行上市。張竹平回憶,在上市之前,企業的融資渠道很狹窄,主要是依賴銀行貸款。而且,當時國有企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低谷期。在這一背景下,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寶貴資金,為太鋼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1998年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10.56億元;2001年1月實施配股,再獲8.05億元資金。正是這兩次的募集資金,使公司發展獲得了極大的資金支持,股本規模和資產規模迅速擴張。至2005年末,太鋼不銹的總資產由35.80億元增至118.44億元,凈利潤由上市當年的1.95億元增長至7.77億元。
嘗到“甜頭”之后,太鋼不銹對于資本市場的理解也在加深。2006年,借股權分置改革之際,太鋼不銹通過向大股東太鋼集團增發新股,收購了太鋼集團的全部鋼鐵主業資產,從而實現了公司的整體上市。通過整體上市,極大地減少了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有效避免了同業競爭,增強了抗風險能力。
在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指揮棒”下,資金、技術等資源加速向太鋼不銹這樣的優質企業集中。與上市之初相比,考慮除權除息等因素,太鋼不銹目前的股價上漲超過20倍,較好地體現了長期投資價值。“由于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直接融資渠道如今已成為太鋼不銹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2008年7月,我們再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凈額34.44億元,有力支持了新不銹鋼工程冷軋項目建設。除了股票,我們也加大了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比例,目前已成功發行了40億元短期融資券和35億元中期票據。”張竹平說。
“資本市場對太鋼不銹的發展給予了巨大支持,相應的,我們也一直注重回報廣大投資者。”張竹平說,公司自上市以來,堅持長期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累計現金分紅33.58億元。“今后,我們要更加合理高效利用資金,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為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厚的回報。”張竹平對未來充滿信心。
資本市場發展的巨大成就,成為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逐漸發揮,資本市場加速社會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1991年底的14家,到2009年7月底的1628家,我國上市公司數量18年間增長115倍,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18年來,境內資本市場累計為企業股票融資2.5萬億元,企業債券融資2.9萬億元。在強力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資本市場自身的結構也在逐步完善,包括主板、中小企業板、股份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初步形成,在服務經濟全局、助推企業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點擊次數: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