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隨著城市的擴張和新興商業模式的涌現,老牌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轉型近年來一直是業界探討的熱門話題。而新一輪的專業市場轉型模式更多元、對手更強勁、方式更特殊、結果更難測……這需要我們從多個領域和角度弄清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真諦。
探討轉型之路
傳統老牌專業市場的發展始終存在著“發展與保護、傳統與現代、經濟與文化、實體與虛擬、產業與市場、商住與商貿”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增加了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于是,轉型基本是圍繞檔次太低、規模太小而展開的。提升檔次、擴大規模成為眾多老牌專業市場奮斗的目標。但事實上,檔次和規模只是老牌專業市場需要轉型的表觀現象,從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更深層次看,轉型之路不僅是市場的檔次問題,也不僅是市場的規模問題,而是老牌專業市場的競爭力問題。
尋找轉型之魂
傳統老牌專業市場的管理者眼中,眼睛能夠看到、手能夠觸摸到的有形市場、攤位和商戶是可以創造出財富,而看不見的虛擬網絡和無形資產難以把握和量化。因此,轉型主要是集中在市場的功能完善和物業管理上,“完善功能、增加服務”成為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口頭禪。
殊不知,以前起主要作用的功能、服務正在被新型商業模式所取代。與此同時,由于一個老牌專業市場至少需要集成五個方面的基本要素,即開發商、投資者、運營商、代理商、經銷商(消費者)、細分六個領域的核心元素,即城市、區域、商圈、市場、街路、店鋪。如果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還只是“就功能擴功能、就服務談服務”的單一模式,顯然很難適應“商家型專業市場”的發展需要。從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內涵看,轉型之魂既不僅是單純的功能問題,也不僅是服務問題,而是老牌專業市場的商業模式問題、系統整合問題。
產業鏈轉型
在老牌專業市場形成初期,人們關注的只是專業市場的批發功能,并沒有完全認識到產地型市場和集散型市場的本質區別。經過30年的市場發展和演變,產地型市場和集散型市場逐步有了功能性和運營性的差異。產地型專業市場大多集中在品牌孵化、專業批發領域;而集散型專業市場大多開展了區域代理、批零結合領域,形成了運營模式和定位方向上的區別。可見,專業市場的類型不同,產業的定位就不同,發展的模式也不同。
以往,很多老牌專業市場無論屬于什么類型,都希望找到一個參照物,其轉型的標桿大都是瞄準義烏,一時間,“義烏市場=專業市場”的模式逐步在全國蔓延,義烏的成功經驗也成為專業市場建設和轉型的“法寶”。但從執行的情況看,很多“XX義烏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中國專業市場的“歷史積累性、不可移動性和非標準性”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根本在于自身產業鏈的整合,其他市場的經驗和做法只能借鑒而不能模仿,“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也許才是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要領所在。
競爭力轉型
老牌專業市場的競爭力就是“老牌”。也正是由于老,才成就了老牌專業市場難以撼動的力量。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是因為老,引來了關于老牌專業市場如何搬遷到城市邊緣的話題。尤其是集散型專業市場大多處于城市的中心,如杭州的四季青、武漢的漢正街、上海的七浦路等,隨著專業市場的規模擴大和中心城市的區域規劃,各個中心城市都把老牌專業市場的搬遷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步驟和手段。但從諸多已經搬遷或計劃搬遷的老牌專業市場的實際效果看,目前尚無成功的先例。因此,老牌專業市場的搬遷不僅是一個市場問題,也是穩定問題、就業問題和核心競爭力問題。如其搬不走,不如大力轉,因為“離不開的地獄就是天堂”。在中國30年市場經濟的洗禮后進入到和諧社會的今天,連對馬路攤販的問題都提出了新的管理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不僅是老牌專業市場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保持老牌專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商業模式轉型
如果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只是落實在硬件的建設上而沒有引入新的商業模式,這樣的轉型只能是“空轉”。所以,老牌專業市場轉型能否成功,有賴于商業模式嵌入老牌專業市場內的效果。中國商品市場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模式轉型浪潮(第一次模式轉型浪潮是在1979年以后的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批發市場,培育了一批商品批發商;第二次模式轉型浪潮是在1999年以后的中國多元經濟條件下,形成了具有中國主題的專業市場,培養了一群商業地產商),而這兩次轉型都起源于商業模式的運用和引入。目前,第三次模式轉型浪潮在世界性網絡經濟背景下,正在向老牌專業市場撲面而來,將形成具有實體與網絡結合的網品市場,培育一代商貿運營商。新興商業模式的來臨帶給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將是前所未有的。
系統整合轉型
專業市場存在的五個基本要素和六個核心元素是市場本身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由于老牌專業市場歷史的背景和錯綜復雜的關系,各行各界對于老牌專業市場的研究就如同盲人摸象,提出的建議包羅萬象、方案五花八門。結果是“想的越多,說的越細,操作起來也就越難”,錯失了很多轉型的良機。其實,老牌專業市場并不是“象文化”,不能通過簡單的城市規劃和搬遷政策就解決老牌專業市場的所有問題。單一元素的調整也許會導致老牌專業市場的整體優勢分解,那些看似發展很快的市場擴張、區域規劃和市場調整,如果沒有找到系統性資源整合的要點,帶來的負面效應絕對不可忽視,而由此產生的后果更是難以估量。一部分老牌專業市場以彎就彎式的改造和按部就班式的轉型,很難想象10年、20年以后不會成為城市的建筑垃圾。
對于老牌專業市場而言,五個基本要素的系統集成、六個核心元素的層次細分,從產業的高度和深度詮釋了老牌專業市場構成和運行的基本規律。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老牌專業市場的這些要素和元素,才能把握要領,切入要害,最終實現老牌專業市場的系統整合轉型。
圍繞轉型,展開更多的辨證性思考——
市場標準——長期以來,中國專業市場為什么難以被官方認可?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專業市場一直是一個“非標”產品。非標準性專業市場的商業業態要調整成標準化的商貿模式是中國專業市場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衣食”是人生之本,也是中國能夠稱雄世界的兩大行業。但在世界上,很少有中國人獲得“世界烹飪大師”稱號,原因就是中國的餐飲沒有標準,只有“少許”、“中火”等經驗俗語。這就是中國美食譽全球卻沒有象美國麥當勞那樣連鎖世界的悲哀。如出一轍,中國專業市場可謂鋪滿世界各個角落,但表現形式卻是“經營各自為戰,建設五花八門”。為什么美國的沃爾瑪可以走遍世界,而中國的專業市場卻寸步難行?
市場品牌——老牌專業市場的品牌主要由四個方面構成:商圈品牌、市場品牌、商戶品牌、商品品牌。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中國輕紡城、常熟中國服裝城等,都是市場與品牌的統一體,也是專業市場推廣與收益的同一體。但遺憾的是,還有一些老牌專業市場,如成都荷花池、重慶朝天門等,盡管在市場建設初期形成了專業市場品牌,但由于對專業市場品牌缺乏維護的主體,而導致老牌專業市場品牌的流落和泛用,失去了專業市場品牌的核心價值。
市場商圈——老牌專業市場商圈布局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核心式,以一個核心市場為典型的代表;第二個階段就是集群式,以幾個同類市場為典型的代表;第三個階段就是環圈式,以幾個商圈構成區域產業;第四個階段就是多級式,以一種集中與分散產業與商圈的融合為典型代表。但現在很多的老牌專業市場失去了對商圈的集約化經營,以往,一個城市中心只有一個商貿中心,比較好管理。而今,中心城市正在向多核心商圈模式發展。商圈的主題性和專業性才是保障老牌專業市場成功轉型的基礎。否則,失去了對商圈的控制,就等于失去了老牌專業市場對于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的總體原則。
市場價值——老牌專業市場轉型價值只能是在延伸專業市場的市場鏈,即紡織市場+服裝市場+箱包市場……,也就是“1+2+3+4……”的加法。但這樣的價值難以維持老牌專業市場在城市地價、管理成本等方面帶來的壓力,提升老牌專業市場的價值是未來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趨勢和方向。隨著老牌專業市場對于市場產業的重視和培育,開始尋找會展、品牌、創意等新興產業的附加值,使得老牌專業市場的產業鏈在轉型中不斷壯大,即“市場與會展”、“市場與品牌”、“市場與創意”……形成了“1×2×3×4……”的乘法。未來,新的商業模式將不斷進入老牌專業市場的創新領域,網絡、資本、連鎖等集成科技將推動老牌專業市場價值鏈的裂變式爆發,即網絡市場、資本市場、連鎖市場……打造成“12+22+32+42……”的級數價值。
圍繞轉型,增添更多的情結性延續——
市場如邊
一些老牌專業市場正在步入“邊緣市場”境地。所謂邊緣市場就是老牌專業市場由于“舊的東西不愿意放棄、新的東西不知道能否抓住”而導致市場邊緣化的結果。邊緣市場的形成將成為一部分老牌專業市場未來的尷尬。老牌專業市場能否將雞肋演變成為鳳凰,實現鳳凰涅磐將成為未來老牌專業市場成功轉型的重要標志。市場如邊從一個側面提醒老牌專業市場,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盡管老牌專業市場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激烈競爭和殘酷拼殺,但老牌專業市場卻很少因新興專業市場競爭而死,而大多是因為固步自封、作繭自縛。
市場如歌
老牌專業市場就如同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其實寫歌的時候并沒有想到她到底能夠有多紅、紅多久。倒是由于唱的人多了,流傳的時間久了,并且在歌里蘊涵了聽者和唱者的深情和記憶而成為難忘的歌。老牌專業市場也是如此,經過近30年的市場形成和發展,不僅體現了專業市場管理者的辛勤培養,也要歸功于無數商戶的聚集、呵護和不懈的經營。常言道: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市場如歌體現了老牌專業市場的魅力和潛力,市場如歌表達了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決心和信心。
市場如生
老牌專業市場也會象人的生命一樣,有不同的生長階段。從中國專業市場30年的發展看,中國專業市場的發展剛好進入而立之年。
1、生產尋找市場階段(1979—1988)。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三級站體制開始變革。小企業生產的產品需要通過集貿市場開展銷售,形成了馬路市場。2、產業支撐市場階段(1989—1998)。隨著批發市場的發展,一些生產企業開始產業鏈式的合作,形成了產業集群,并通過代理商、經銷商的模式推動了批發市場的建立。3、產業互動市場階段(1999—2008)。由于產業與市場的同步提升和品牌商品以及品牌市場的形成,市場的集聚作用拉動產業集群的規模不斷壯大,反過來,促進了專業市場發展。
中國老牌專業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十年階段(2009—2018),即市場引領產業階段。由于老牌專業市場自身產業鏈的形成,市場已經不是單純的商業地產商和物業管理商,而是市場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專業市場開始結合會展、物流、品牌、創意、網絡等商務功能,提高對市場的運營能力和提升對商戶的增值服務水平。
市場人生給老牌專業市場轉型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市場人生賦予老牌專業市場轉型的機遇和未來。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隨著國家的強大、經濟的強盛、市場的強壯、模式的強勁,中國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也許將是一個永遠的話題。生命不息,變革不斷,轉型不止……
點擊次數: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