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浙江省工商局、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在論壇上發布了首個《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報告》。
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是指企業競爭力在國際范圍內的體現,是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生產、成長與發展的能力,又可稱為民營企業國際化競爭力,包含貿易(出口貿易)競爭力和境外投資競爭力,而在競爭中,往往都涵蓋了研發創新和品牌等競爭力。
根據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和外延,《報告》構建了包含貿易競爭力、境外投資競爭力、自主創新競爭力和品牌競爭力4個一級指標;外貿競爭力優勢、境外投資活力優勢、創新產出競爭力等8個二級指標以及對外貿易競爭力指數,基于“問題導向”、“政策導向”、“轉型導向”、“技術導向”四個層面,全面評估了浙江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境外投資、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競爭能力上的競爭優勢,認為浙江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中處于領先水平。同時,報告還深入剖析了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障礙因素,并相應提出了進一步提升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戰略。
《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呈現出了以下多方面的特征:
——民營企業出口占比位居全國第一。2009年1-11月,浙江民營企業出口達到65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的55%,是浙江省出口貿易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出口占比在全國各省(市、區)名列第一。
——民營企業境外投資企業數列全國第一。截止2009年11月,浙江民營企業境外投資企業數共計405家,是中國擁有境外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2009年1-11月,浙江省境外投資總額達到11.2億美元,中方投資達到10.4億美元,雙雙超出“十五”期間歷年總和,較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22%和21%。單個項目投資額分別為215.6萬美元和201.6萬美元,同比增長36.8%和39.7%,位列全國前茅。同時,多數企業投資到了國外的資源能源型行業,在投資數量和質量上都有較大提升。
——以專業化產業區和專業市場為載體的商品出口模式。在民營企業的對外開放中,始終以“塊狀經濟”為依托,浙江省擁有年產值超億元“塊狀經濟”區塊601個,總產出占全省工業的64%。
——建立在豐裕企業家資源優勢上的對外貿易。截止2009年11月底,浙江私營企業達56.9萬家,每萬人中企業家人數達111.2人,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從而彌補了自然要素資源稀缺的劣勢。
——體現區域經濟比較優勢的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導的出口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本身基于浙江的比較優勢,同時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又進一步強化了浙江省的區域經濟比較優勢。
——以境外合作區與集群式擴展為特色的海外投資模式。浙江目前擁有4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占全國總數的20%,位居全國第一。合作區的發展模式,為“集群式”海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報告》認為,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趨勢將主要呈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從參與低層次國際分工向高層次發展;從出口導向型向內生與外源融合型發展;從市場國際化向要素國際化發展。同時,《報告》也分析了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劣勢:重市場拓展,輕要素汲取;創新弱化,產業鎖定;長期遭受貿易摩擦;國際化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國際化發展中的產業配套缺失等。針對以上問題,《報告》提出浙江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戰略可以包括:
——實施雙重蛙跳型產業產品升級戰略。一是跨越式進入新興戰略性產業,搶占國際分工制高點;二是跨越式介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跳躍價值鏈分工的常規工序和環節,進入鏈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環節。
——培育基于高級要素的國際競爭力。要充分利用當前浙江對外開放的發展勢頭,從成本型開放向知識型開放轉變,積極吸收國外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在更高層次與更廣領域優化資源分配。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在技術引進方面“精”和“省”的特點,從民營企業的進口貿易,吸引外資的技術溢出以及國際化經營等方面提高對高級要素的汲取能力。
——打造民營企業國際性專業化產業區。通過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創建共性技術研發中心,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自主創新與引進外資、技術、人才和品牌有機結合,解決制約產業升級的先進技術和國際性人才短缺等高級要素瓶頸;通過定向嫁接式引資,引進浙江民營企業具有現實基礎的外資技術和項目,打造民營企業國際性專業化產業區。
——優化民營企業國際投資的區位與行業選擇。對于一些已經具備了多年國際經營經驗和掌握了所在行業領先技術的本土跨國企業,需要重視區位的多元化導向,也就是不僅注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可以進入西方發達國家。而對于許多成長性跨國企業而言,政府則要引導其進入一些小市場,發揮在小技術上的比較優勢,進而積累更多國際化經驗,為最終進入“大市場大技術”做好必要準備。
——推進跨國并購與國際產業鏈的有機結合。同時,可以考慮繼續鼓勵設立境外工業園區,實施“集群化”海外發展戰略,設立離岸公司進行資本運營。
——構建新的政府支持與服務體系。
點擊次數: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