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客人是條龍,不來就要窮”是義烏最著名的民諺之一。義烏早在公元前222年建城設縣,自唐宋上溯至秦漢,史料里找不到“客人是條龍”這句話,現存最古本的明萬歷版《義烏縣志》,也沒有注明其出處。但從古至今,義烏百姓口口相傳著這句深刻闡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涵義的質樸民諺。虎年新春,一首表達對外來建設者感恩之情、邀約之意的小詩《義烏歡迎你》,成了“客人是條龍,不來就要窮”這句民諺的最新詩化解讀。
為什么義烏最先發聲,表達對外來建設者的感恩之情、邀約之意?
在“用工荒”現象在全國各地出現的時候,在來自國內外的外來建設者匯流義烏的時候,《義烏歡迎你》這首詩應運而生,走紅全國。浙江是外來務工人員最為集中的省份,義烏是浙江省外來務工人員最密集的市。義烏市公安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義烏市外來人口130多萬人,為義烏本地戶籍人口的1.8倍!據統計,從1999年至今,義烏外來人口總數每年以近20%的速度遞增,這樣的一個集聚速度在全國范圍內都極為罕見。
義烏能夠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外來建設者,并非偶然。《義烏市志》編輯部主編吳潮海說:“義烏對外來建設者的包容,是一種集體的自覺行為!边^去義烏地瘠人貧,義烏小商販搖著撥浪鼓翻山越嶺、走街串巷、進村入戶‘雞毛換糖’,食無定時,居無定所,每到一地都要靠當地人的接納和幫助!疤旌貎、風雨交加時,當地人能為義烏小商販提供鍋灶頭的一塊小地方住一宿,也要感恩在心的。出門在外,每一點溫暖都彌足珍貴。這一點,義烏商販感同身受!眳浅焙Uf。
為什么義烏最看重“客人”,讓包容之心融進文化血脈?
溯源義烏的歷史,傳說中這片熱土最早的拓荒者就是兩位“外來客”:從山東避亂南下的顏鳳、顏烏。顏鳳父子是“一簞食、一瓢飲而不變其志”的顏淵后人,兩人從山東避亂南下,躬耕于義烏鄉野,以孝義聞世,留名青史。
71歲的顏丹青是顏烏后裔,年輕時曾是一個搖著撥浪鼓、挑著貨郎擔的義烏貨郎,他說:“‘客人是條龍’是一條古訓,從古流傳至今。義烏曾經只是窮鄉僻壤,但來的都是客,彼此善待、包容,才有了現在的義烏!
從北宋著名民族英雄,將鄉親們“犒軍”的豬肉腌制成金華火腿,與將士分享的宗澤,到明朝戚繼光孤身一人義烏募兵,奮起應征、殺倭戍邊,成就“戚家軍”萬世英名的2萬多名義烏兵;從有《傷寒論辨》等醫著傳世,創立丹溪學派的古代醫界名家朱丹溪,到現代著名的思想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等等,善待他人、包容天下的義烏風骨,代代相傳。高擎“客人是條龍”大旗者,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組組群像。
如今,聚居義烏的市民除了顏氏,還有多達546個姓氏。吳潮海說:“義烏從農耕之鄉,發展成移民之城,‘客人是條龍’的理念,已經融通于義烏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浸融于每位義烏百姓的骨髓之中”。
為什么義烏最早換位,用“外來建設者”替代了“外來農民工”?
虎年新春,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義烏香山路上,人力資源市場門前,又一群義烏志愿者為求職者們免費送上了一碗碗熱粥,他們中有土生土長的義烏市民,也有事業有成的外來建設者,大家不分你我,水乳交融。
這樣的情景,去年就曾出現。去年,這“一碗粥”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溫度,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這份真情打動和溫暖的不僅僅是外來建設者。今年,新老義烏市民再次一起施粥,則體現了這種包容心的溫暖、持久、有力。
曾幾何時,“外來農民工”這個名詞在各地流行,離鄉離土出外創業的農民務工大軍,被冠名“農民工”。但在義烏,“外來建設者”、““新義烏人”等新稱呼,早在10年前就已取代了“外來農民工”。
對此,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說:“換位思考,外來建設者不是城市發展的負擔,而是一筆巨大財富。外來建設者也是義烏城市的建設者、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理應成為義烏城市文明的共享者。”
在義烏,“外來建設者”這個稱謂寫進了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而每年春節,義烏市委書記和外來建設者代表一起吃年夜飯,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傳統”。義烏市還創建、完善著一整套保障外來人口合法權益的服務、管理政策,給外來建設者家的感覺。
為什么義烏最多獲益,百萬外來建設者匯流商城共創財富?
截至2009年底,義烏市場主體數量已達13.7萬戶,非義烏籍市場主體約占50%。以“全球第一市”著稱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群飛速崛起、持續領跑全球市場,而外來建設者的創造,撐起了半壁江山?土、商品流的會聚,帶來了資金流的會聚,義烏市民坐擁上千億元的私人存款,市場成交額突破500億,1.3萬外商常駐義烏采購———130多萬“客人”的融入義烏,帶給義烏的是更多機會和財富。
義烏現代商業文明的勃興,正是“客人是條龍”生動實踐結出的碩果。
30年多前,義烏還是一座城市人口不過兩萬人的小城,但30年后的義烏已經成為見證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地標城市、一座新興的國際商貿名城。
45歲的外商哈立德說起義烏對他的吸引,感受至深。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哈立德第一次到義烏來參觀,回到北京后,他辭掉了卡塔爾駐中國大使館的工作,直奔義烏,常駐至今。
如今,在義烏的阿拉伯商人已經突破4000人。哈立德說:“為什么我們對義烏情有獨鐘,是義烏市民的包容和善良。剛剛來義烏時,我一筆國際貿易就被一西方客商騙走100多萬元。當時幾乎傾家蕩產的我回到義烏,義烏的商人們在我最落魄的時候,給我送來了煤氣灶、棉被、食品,并鼓勵我‘一切都會好起來,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一起贏得更多。’這份兄弟情分,我畢生銘記。”
從“客人是條龍”這句民諺蘊涵的古樸商道,到《義烏歡迎你》這首詩歌表達的至誠感恩,我們溯源其精神內核,概而言之:義烏農耕文化的發展史,是“客人是條龍”理念融入義烏百姓血脈的歷史;義烏現代商業文明的興起,“客人是條龍”的生動實踐,是其集聚萬千財富的根源。
點擊次數: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