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情況的調查
浙江已形成了一個銷地以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產地以專業市場與中轉集散型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隨著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發展,作為農產品市場大省的浙江,應乘勢而上--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指專門為農產品批發提供交易的場所和條件,并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組織機構。農產品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市場類型,它將農民、農民經紀人、運銷商販、中介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主體聯結在一起,以農業原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主要流通物。隨著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發展,作為農產品市場大省的浙江,應乘勢而上,讓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2006年年中,我們對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借鑒國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情況,在吸取山東壽光、河南商丘、深圳布吉等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四個發展階段的發展歷程
1978-1984年:萌芽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初期,農業小產品允許農民自由產銷,部分重要農產品也可上市流通,促成了集貿市場的恢復與發展。隨著區域農產品進出量不斷增長,民間批發貿易逐步形成并向交通方便的集市集中,一些傳統集市向批發市場發展,從而在集市基礎上孕育出了浙江第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這一時期,批發市場尚處于自發萌芽狀態,不僅市場數量有限,入市產品種類也受到政策的制約。1984年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63個,總成交額1億多元。
1985-1991年:快速發展階段。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因勢利導加大流通體制改革步伐,1985年初政府宣布廢止實施了30多年的統派購政策,農產品自由產銷局面自此全面推開。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因此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新興的批發市場作為傳統封閉式批發網絡的替代物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入市交易的農產品品種、規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等極少數幾個品種外,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要通道。在產地批發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銷地批發市場也日漸興起,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雛型基本形成。1991年末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上升到139個,年交易額達40多億元,市場個數和交易總額分別比1984年增加1.2倍和38倍。
1992-1999年:發展提高階段。伴隨市場經濟轉型、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1998年末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到317個,年成交額296億元。此階段,國家為了控制、規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推行市場辦、管分離,實行市場登記與年檢制度,整頓市場秩序,調整基層工商行政管理機構。通過規范調整,促進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合理布局,提高了市場運行的規范化程度,確保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2000年-至今:質量提升、品牌培育階段。"十五"以來,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進入質量提升、品牌培育階段。特別是近年來的提高和發展,浙江已形成了一個銷地以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產地以專業市場與中轉集散型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市場分布基本合理,門類較為齊全。省內一大批優質品牌農產品支撐了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品牌的建設工作,如舟山水產中心批發市場是面向國際的大型產地專業水產品批發市場,國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日前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十大果品批發市場"、"全國優秀果品批發市場"。
二、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截止到2006年底,浙江共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308個,成交額916.3億元。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241個,年成交額668.9億元;交易額超億元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94個,成交額為807億元;超10億元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47個,成交額為687億元。
農產品批發市場內注冊固定批發商、各類配套服務經營戶、流動批發商等參與主體的數量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區域第一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市場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如余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5366萬元建成集散型批發市場,交易品種包括水產、肉類、蔬菜、禽蛋等,2006年市場交易額達30.24億元;義烏農貿城建成占地面積700畝的集散地批發市場,總投資3.33億元,設有果品、糧油、蔬菜、花木、畜產品等市場區,2006年農產品成交額達22.6億元。
由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使農產品流通的半徑擴大,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得到發揮,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用日漸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了一大批農產品經銷戶和農民經紀人,使一部分農民從生產領域分離出來,專門從事農產品的長途販運和批發銷售,解決了農村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為農民致富提供了一條現實的途徑。市場還帶動了運輸、倉儲、包裝、餐飲、住宿、金融、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城市下崗職工和農村勞動力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如蒼南浙福邊貿水產城共有1000多個經營戶,參與運輸人員就多達500多人,帶動餐飲業達100多家,為1萬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經過多年培育,目前已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產業化趨勢明顯。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浙江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由過去的集散型逐步向產業型方向發展。如長興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目前已與千家萬戶的農民、基地相聯結,建立了長期商品基地13個,專業村200多個,專業戶1.3萬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縱向聯接了越來越多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如龍頭農業企業、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業合作社、各類農業中介組織等。市場經營結構的產業化趨向是浙江農業產業機構調整的集中體現,也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解決浙江農產品產銷集中地區農民增收、農業增產的重要途徑。
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新建、改建、擴建,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需要。一些大型銷地市場和產地市場內建有儲藏保鮮及加工設施等,還設有餐飲、通訊、金融、工商、稅務等配套服務設施。目前,浙江陸續建立的部省兩級26個定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基本上都建設和完善了殘留檢測室和信息采集發布系統,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并與全國市場信息聯網,為客戶和農民提供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信息。
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許多批發市場已從功能單一的提供交易場地階段,向管理規范化、服務多功能化發展,儲運、代理、結算、質量檢測和信息等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如杭州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早在1995年5月就開發了在國內同行中處于領先水平的"大型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計算機管理系統",實行了電腦開票結算;建立蔬菜殘留農藥檢測室,配備專職測試員,進行抽樣檢測;市場還安裝了遙控監視系統。規模較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基本都建立了信息服務網絡,為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產品價格、市場供求、預測分析、產銷動態等多項信息服務。
市場投資主體趨向多元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批發市場在市場建設和發展中,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解決了自身發展的問題。全省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實現多元化投資主體的達到70%左右。通過多元化投資開發,解決了市場建設中資金的瓶頸,擴大了市場規模,許多市場已從區域范圍走向全國大流通,與全國大市場聯為一體。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均已與全國大多數省市建立了穩定的購銷關系。
"十五"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浙江已形成了一個銷地以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產地以專業市場與中轉集散型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省內一大批優質品牌農產品支撐了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品牌的建設工作。但也不否認,在目前農批市場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是缺乏統一規劃,管理體制不順。目前,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勢頭很足,但在規劃布局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統一的管理與協調。有些地區半小時交通圈內建有五、六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出現無序競爭態勢。市場不能達到預期的盈利效果,既浪費了社會資源,也不利于當地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構建。在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管理上,許多部門都參與,造成批發市場在管理上、政策上的不統一,由于政出多門,行政管理收費亂,企業負擔較重。目前全國沒有統一的批發市場法規,許多批發市場組織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高。
二是標準化管理和質量管理剛剛起步。雖然有的市場在有關部門督促下,建立了初級農藥殘量檢測室,但由于市場負擔的費用較高、對超標農產品沒有查處的權力、檢測用的酶購買復雜等原因,使得該項工作的普及困難重重。加入WTO給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帶來機遇,但同世界發達國家市場比,浙江農產品市場的發展仍與競爭對手存在明顯差距。由于缺乏完善的農副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按標準化生產的產品效益不明顯,影響了農業標準化生產者的積極性和流通效率。
三是管理規范化程度偏低。我國的《批發市場法》、《公平交易法》、《反壟斷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法律尚未制定出來,或出臺時間較短、執行不力,使現有批發市場的重要地位得不到國家法律的全面保護,其運行也得不到國家有關法律的正確指導。同時,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如《經濟合同法》、《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以及一些地方及部門制定的法規和行業管理條例的不完善都使交易市場的交易秩序得不到保障。另外,浙江的批發市場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一套公認的行為規則,這也嚴重影響到市場交易和管理的規范化運作。
四是市場功能定位不明確,服務內容單一。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中批零兼營現象普遍,部分批發市場同傳統市場差別不大,場內雜亂,交易起點低,缺乏現代批發市場應有的規范與效率;仍以傳統的現貨、對手交易為主,代理結算還不普遍。至于實行會員制,采取競價拍賣交易方式尚處于萌芽階段。同時,市場的服務功能不足、服務意識不強,很多市場經營服務設施簡陋,不配套,尤其缺乏貯藏保鮮設施,還停留在出租鋪位的簡單物業管理層次上,像個"放大"的集貿市場;有的批發市場內經營戶在貨物運輸方面以自運為主,較高的物流成本和不完備的配套服務成為影響市場正常經營的主要問題。
五是市場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低。浙江相當一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在集貿市場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個體農戶、中間商及零售商有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專門經營知識不夠等劣勢,且大都不具備法人資格,自發性和盲目性強,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都較低。目前,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內入場交易的賣方多為農戶自主形成的聯合體,沒有與購買方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簽訂購銷契約,沒有形成真正利益共同體,組織性、談判力都較弱,更無法通過交易次數的集約化和商品儲存的集中化來實現規模經濟。這種局面使農民在農產品流通中承擔了較大的風險。
三、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及啟示
(一)周邊兄弟省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經驗及啟示
立足當地資源,面向全國培育市場。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依靠當地豐富的蔬菜資源,組織大量的蔬菜輸出,吸引了大批外省、市的名、優、特菜果涌入壽光市場,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發揮當地種植業優勢,走市場連基地、基地促市場的發展之路,有意識的培育自己的產業基地,為市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強化內部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組建農產品信息中心,以采集、整理和發布國內外農產品信息為手段服務于市場,通過建立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和市場管理信息系統,加快了市場信息化、網絡化、現代化建設步伐,快速地提升了市場檔次。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據市場交易特點,區分外省菜交易區、本省菜交易區和本地菜交易區,分類管理,方便客戶交易;同時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向菜農提供種植信息,引導菜農及時種菜、收菜、買菜,提高經濟效益。
創新經營管理,壯大市場流通組織。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堅持推進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促使市場盡快建立起"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職工擇優錄用、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有效激勵"的人力資源運用機制。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展壯大流通組織、拓展流通渠道作為擴大蔬菜營銷的重要手段。目前,壽光的蔬菜經紀人隊伍素質迅速提高,業務不斷做大,與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及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萬余名客商保持常年業務聯系。
重視質量管理,提升客戶管理能力。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組織建立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了市場全方位全過程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化。建立"黃金客戶"檔案,實行"一對一"管理,通過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來吸引和留住市場經營大戶,保持了市場競爭優勢。建立商品進貨索證、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積極與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農林漁業局攜手合作,建立深圳市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引入競爭機制,對市場新建的檔位實行競標招租,引進了一批經濟實力強、整體素質高的經營大戶。
(二)西方發達國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經驗及啟示
政府依法管理,主導投資建設。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日本,政府在批發市場管理和運作上都具有相關配套政策法律體系,其中在批發市場管理方面,日本有《批發市場法》、《日本蔬菜生產上市安定法》、《農業協同組織法》等政策法規,對批發市場的設立、經營管理、風險控制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在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的投資建設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多元化投資模式,尤其是大型的批發市場其主要資金來源于公共財政部分。西歐國家由于國土面積較小,交通非常發達,交易市場投資形式比較簡單。批發市場建設投資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或由地方公共團體、市、鄉、村出資建設,二是聯合投資建設,三是企業、個人出資。
市場體系完善,市場功能齊全。從西歐國家來看,每個城市擁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并不是很多,但每個大城市都有1-2個規模很大的市場。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的功能齊全,除傳統的交易功能外,其他服務功能和信息功能都很完善。如法國倫吉斯市場除正常的貿易成交外,還為農產品的儲藏、加工、運輸提供后勤保障,其完善的冷鏈系統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冷鏈,另外市場清運中心可以每天24小時為易腐產品提供清運服務,市場建有年處理廢棄物能力達12萬噸的焚化廠,配有一家2.5萬平方米的供暖設施,有運輸機構100多家,銀行信用保險機構20余家,飯店28家,另有政府及社會有關部門,如公安、海關、消防、鐵路、郵局等機構進駐場內,提供現場服務,整個市場各種服務設施和機構都很完備。
交易方式獨特,科技應用廣泛。目前世界上批發市場內部交易方式主要有傳統的商業交易方式、以及以日本和荷蘭批發市場為代表的拍賣交易方式兩類。傳統交易方式的市場營運管理方和進場批發商之間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租賃關系,市場方對批發商的經營活動介入不深,主要提供類似于物業管理及其他方面輔助服務。拍賣交易方式能比較好地保證交易價格的公開性和公平性,市場營運管理方和市場業務各參與方是整個交易過程中的不同參與主體。
市場布局合理,市場規劃超前。從國外幾個有代表性的市場來看,市場選址的布局與市場內部功能區域的布局都比較合理。如倫吉斯市場位于巴黎西南郊維爾馬斯地區,市場入口緊鄰高速公路,其選址布局非常有利于市場商品通過高速公路快速分銷到歐盟鄰近各國。其市場內部劃分為九大功能塊,各功能塊相對集中,功能塊之間通道非常通暢,經營功能集中在中心位置,管理和后勤住宿服務功能放在周邊,直接為經營服務的停車場則在每個主導業務經營區域,配有方便進出車輛停放、餐飲服務功能。分散貼近顧客布局使得整個市場內部布局整齊、緊湊有序。
四、加快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發展思路
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建設新農村和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中心任務,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強化基礎建設,開發整合資源,創新管理與運行機制,提升服務功能,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中應堅持政府主導、扶持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改造提升與新建相結合,硬件建設與制度創新相結合等原則。到"十一五"期末,浙江將培育若干家規模大、輻射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龍頭批發市場;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以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為先導,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集貿市場、零售經營門店和超市為基礎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二)措施與建議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在政策導向上體現對農產品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視和扶持,理順農產品流通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確保農產品流通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重點扶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硬件建設、綜合服務能力建設、信息收集傳輸建設等方面。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發展涉及到諸多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各政府管理部門在農產品市場體系中的職能,注重發揮各職能部門的服務和支持功能,建立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技術資源共享機制,不斷加強部門間的協調。
加強市場秩序管理監督。要規范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農產品流通環境。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檢測體系,制定有關市場管理法規規章,嚴格市場準入條件,明確市場交易規則,整頓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督。各類市場要加強管理,規范交易行為,禁止欺行霸市,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切實解決市場管理多頭收費、重復收費的問題。各級政府要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地區封鎖,撤銷一切不合理的關卡,杜絕亂收費、亂罰款。增強農產品流通行業的自律意識,加強消費者、新聞媒體及其他社會各界的輿論監督,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對使用不正當手段從事農產品經營的懲處力度。
加強市場規劃管理。要按照控制總量、調整布局、強化功能、規范管理的原則,統籌協調制定發展規劃,通過新建、擴建、改建和重組,集中力量在主產區和主銷地扶持發展一批具有鮮明產業特色、連接城鄉、輻射全國、連通國外的大型中高檔農產品批發市場。市場規劃后主要確定市場類別和大致地址,不限制投資主體,對競爭性市場要擇優扶持;對盲目上馬會導致無序競爭的市場建設,要在政策上加以必要的限制。由于農產品具有鮮活、易耗、不易久存的特點,對運輸和儲存設施要求很高,需要快速周轉,與之配套的物流設施建設必須超前。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根據農業部《"十一五"時期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內容,浙江應加快實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拓展工程。推進市場地面硬化、水電道路系統改造、交易廳棚改擴建、儲藏保鮮設施、加工分選及包裝設施、客戶生活服務設施、市場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市場管理信息化系統、質量安全檢測系統、衛生保潔設施十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實行場地掛鉤、開展加工配送、監管質量安全、推進規范包裝、強化信息服務、發展現代流通、壯大市場主體、開拓對外貿易、維護安全交易、完善公共服務十個方面的業務功能。
促進市場組織、經營和管理上新臺階。加快推動批發市場交易主體由個體商戶為主向公司制為主轉變;推行批發市場管理者對商品質量的先行負責制和對責任的追蹤制度,促進交易主體由單純追求交易數量,向注重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轉變;推進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應用,建立交易管理全過程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實現由粗放型管理到標準化管理的轉變;推動由零散式非標準交易為主向規范化、標準化交易轉變,促進交易范圍由國內交易為主向國內、國際互動交易轉變。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品牌建設,注重運用注冊商標,主動開展品牌運作,掌握市場主動權。
加強流通體系中介組織建設。要積極培育發展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大力培養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放手發展農民流通組織,推動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對農村出現的農村經紀人、營銷大戶和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民流通組織明確政策,大力支持,依法保護,加強引導。同時,要提高他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的信息交流功能,加強農產品生產、運銷、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信息溝通,搞好市場預測,提升浙江農產品市場的整體協同競爭能力。通過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功能,規范市場交易秩序,創造公平有序、合作競爭的環境。
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網絡化建設。實現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間的信息共享,并與國家同類市場鏈接。完善信息服務功能,有效地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格導向功能和輻射功能。建立浙江農產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內容包括:政府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信息,全國主產區的生產情況,全國及省內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主要農產品國際市場行情及出口情況,農產品加工、銷售狀況等。把"數字浙江"建設深入到農產品流通領域,通過數據的收集匯總,科學地分析浙江農產品的產銷狀況,指導生產和經營。
點擊次數: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