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作為市場大省,專業市場經營活躍,發展迅猛,截止到2009年,浙江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087家,全年總成交額為9793億元,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585個,其中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達381.81億元,經營業績位居全國市場首列。
伴著義烏市場的蓬勃發展,在浙江中部地區,以義烏市場為核心的國際貿易市場群落逐步形成,義烏城市周邊聚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永康中國五金城,浦江水晶城,東陽中國木雕城等市場如顆顆明珠鑲嵌在浙中大地,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相呼應,共生輝。各市場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體量龐大,特色明顯,具有產業支撐力強,檔次高,輻射廣的共同特征。如果將浙江中部地區顯現出勃勃生機的各市場形成的市場群落稱之為浙中市場群,那么,浙中市場群的興起構建了具有現代流通特征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是浙江“市場大省”向“市場強省”進發的結果,是商貿流通業積極應對全球經濟變化,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產物。
義烏市場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國際化的小商品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并由此構建了“產業支撐市場,市場提升產業”的格局,形成了市場興旺,城市繁榮,產業強勁三位一體的聯動發展效應,這種效應被經濟學界概括為“義烏模式”,備受全國各地矚目,尤其被各地市場建設借鑒。具有與義烏相同地域風俗、區位交通環境的浙江中部各縣市可謂近水樓臺,在學習義烏,對接義烏,融入義烏的過程中,充分借助義烏市場平臺,迅速發展來料加工和特色產業,如浦江水晶,東陽木雕,嵊州領帶等。生產者是義烏市場的經營主體,同時發展起來的企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因此,浙中地區由義烏市場的逐步繁盛而興起的各優勢產業與義烏是互為補充,密不可分的。
著名義烏市場研究專家陸立軍教授把這種區域關系稱為“義烏商圈”,他將“義烏商圈”的概念定義為:國內外所有與義烏市場或企業有著緊密經濟聯系的經濟主體和區域,既包括前向的產業支撐區域,也包括后向的產業銷售區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區域經濟分工合作與交流網絡。這其中當然包括浙中市場群的各個市場。浙中市場群的各市場是“義烏商圈”的銷售區域共融共生的表現形式,是“義烏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浙中各縣市政府部門主導市場的力度不盡相同,各市場的建設主體不一,對構建浙中市場群缺乏認識,導致部分市場沒有共生共榮的全局意識,出現各自為政,市場之間不相往來的局面,這嚴重制約和影響了“義烏商圈”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構建和諧浙中市場群,對提升義務商圈核心競爭力,將產生極其重要的意義。
“義烏商圈”的形成是改革開放的30年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浙中地區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創業平臺,而且也是走向全國,走出國門的銷售平臺。義烏市場處于“義烏商圈”的核心位置,由義烏市場產生的集聚效應、帶動效應和溢出效應產生出巨大的能量,使市場配置得以發揮作用而高效率地合理運行,在產業支撐、物流運輸、勞動力、信息技術以及專業市場等方面相配套,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互補關系。一方面,“義烏商圈”支撐了產業發展,許多產業集群因此形成,飾品、工藝品、服裝、針織、五金等優勢產業分布在義烏周邊地區,甚至擴展到溫州、衢州及省外一些地區。商品生產者與義烏市場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極大地穩定和提升了經營主體的商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各地優勢效應發展到一定規模,迫切需要提升商品展示和銷售平臺,義烏市場主要以小商品經營為主,而小商品之外的如五金、棉紡、木雕、水晶等產品,雖然在義烏也能覓其蹤影,但強大的產業優勢仍然勢不可擋地催發了產地市場,因此“義烏商圈”內,出現了大批市場和專業街,僅東陽近三五年內就興辦了東陽中國木雕城、東陽國際建材城、東陽紅木家具市場,東陽縫紉配件城等市場。第三方面,“義烏商圈”擁有完整的市場配套體系。伴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為商品流通服務的相關配套隨之興起。各要素市場、客運市場、物流市場,勞動力市場等成為支撐市場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浙中各地,倉儲、物流、交通、金融、住宿等配套服務日益完善,基本滿足了各市場物流、客流、信息流的要求。浙中各地市場的配套服務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相互聯系,互為依存,是共榮共生的統一體。
浙中市場群的建設是浙江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是做大做強的義烏市場為核心的浙中商貿業,形成強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各地依托產業優勢,資源共享,共創共榮的經營平臺。只有通過浙中市場群之間各市場的強強聯合,才能強化“義烏商圈”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以規模取勝,以專業化程度取勝,以優勢互補取勝。我們欣喜地看到,浙中地區的多個市場以產地市場為主,如義烏做好“小商品”文章,永康做好“鐵”文章,東陽做好“木”文章,浦江做好“水晶”文章,所辦市場各具特色,皆具規模。并且通過市場檢驗,具有持久生命力。浙中市場群各市場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繁榮,形成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市場集群,在國內無與倫比,其中所展現的浙中地區各縣市政府深遠的戰略眼光和睿智的市場發展思路是浙中市場群和諧發展的基礎,而逐步繁盛的浙中市場群是政府之間創新思維,合作共贏的最好詮釋。
當然,在一定空間內形成的市場群落必然存在相互依賴,相互排斥的關系。浙中市場群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應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一是注重政府主導市場,政府各項工作充分體現科學決策,把握規律,顧全大局,從長遠著眼,培育市場要素,改善市場與市場的關系,加強合作交流,市場之間做到和諧共處,共同提高。二是避免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競爭會造成市場競爭的無序化。以目前的市場群建設看,市場群內尚沒有同質化競爭態勢,但要進一步強調錯位經營,強化專業化分工,做到業態定位準確,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三是避免重復建設。市場建設貪大求全,或者規模定位偏差等多種原因會導致建筑規模與實際市場體量不符,本來只需5萬平方米的專業市場,建造成了10萬平方米。或在一定范圍內建造多個市場,這都屬于市場重復建設,是必須規避的。四是強強聯合,形成合力。市場群內各市場在各自發展之路上,要注重強強聯合,相互借力,站在浙中市場群建設的高度,做好各市場的融合。如市場配套可構建浙中網絡體系,形成合理的物流、客流、海關、會展、勞動力等服務一體網,從而整合資源,減少浪費,形成合力,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點擊次數: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