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鄭州商業地產也經歷了十多年的演變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萌芽,到逐步成型,再到商業模式在矛盾中不斷調整,直至更多新業態的誕生,鄭州市商業地產完成了自己的路徑演變。
商業地產大幕
探索中開啟
在2000年之前,鄭州市的商業地產僅處于啟蒙和初始階段。
1997年,隨著國家住房改革的推進,鄭州房地產開發開始探路。但是這一年,項目多為國有公用建筑,全民可買的住宅和商業項目很少。而商場經營多為“國企”模式,統一采購、銷售和管理,每個攤位都姓“公”,每個員工都是“服務員”。
1998年,租賃制引入商場經營管理,標志著鄭州的“商業”時代正式開始。正是在這一年,國家取消福利分房,房地產開發進入成長期。在隨后的幾年里,“商業”和“地產”才開始摩擦出火花,“商業地產”的大幕終于開啟。
這時,商業物業的開發商已擁有物業產權,也開始具有物業分割銷售、滾動開發的意識和資金周轉需求,因而,商業地產得以快速成長。
1999年底,鄭州東西大街舊城改造工程拉開序幕,成為鄭州商業地產的一個轉變。因為,此前的很多專業市場是帶有政府壟斷性質的批發市場,真正以企業為主體規劃和開發的商業項目幾乎沒有。
這一時期的匯龍城項目,成為當時鄭州商業地產的最大關注點。2000年,鄭州中誠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鄭州匯龍城項目。2002年9月,匯龍城與百盛“第一次親密接觸”, 宣告要建造中原第一座shopping mall。但百盛在匯龍城開業前三個月突然撕毀“婚約”。內情為百盛對匯龍城的操作模式并不看好。匯龍城倉促間請來了三和百貨救場,之后匯龍城自己聘請總經理開始招兵買馬,但計劃于2002年元旦開業的時間卻一拖再拖,直到同年12月20日才匆匆開業。2003年初,匯龍城一樓大廳部分商戶就開始低價處理產品,經營形勢旋即告急。此后百盛迎來了北京遠望控股,但是依然未能挽救敗勢。
“匯龍城的敗因之一,在于開發商對物業完全分割出售,沒有考慮后期統一規劃、招商和管理,以致隱患重重。在匯龍城,眾多的小業主、商戶、經營方和投資方之間矛盾難以平衡。” 上海貝茲華中區首席代表謝濤回憶說。
繁榮中的變局
在謝濤看來,同時期的鄭州商業地產,至少有兩個變化:其一,知道找主力店,并出現適當的自持物業。其二,懂得通過專業的管理團隊、銷售代理公司等“外力”來發展項目,跳出了投資商一手抓的局限。
紅火一時的“售后返租”的商業地產模式,便在這個時候開始登場。這使開發商既能快速銷售產權回籠資金,又能通過統一返租,來保證商場的統一規劃、招商和運營。
統計顯示,2003年全市商業項目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加上鄭州原有商業網區,面積總和超過300萬平方米。如火如荼的商業氛圍的造勢讓投資者和消費者覺得前景一片大好。
這個時期,泰國正大集團聯手河南廣元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大型商業綜合體“正大世紀城市廣場”;2004年,首次與匯龍城談判未果的百盛去而復返,再一次坐上了談判桌,要求所有的產權式商鋪,要由開發商統一收購后,再由百盛重新以物業劃分。此后,“匯龍城購物中心”被“百盛購物廣場”所代替。
但是,該時期內流行的售后返租的模式,對于部分商家而言,卻增加了另一重壓力——管理。
“彼時,在鄭州商業地產圈,專業管理公司不多,而且行業整體對此并不重視,不少開發商自己親自操盤管理。這造成返租后的管理過程中,商戶沒有效益和業績,以致開發商返租成本經營虧損。尤其是在地市,出現大批死盤。”謝濤告訴記者,“之后,步行街這種商業模式開始應勢而生,建筑形態開始變換。步行街的出現,在統一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戶自己經營管理的靈活性。”
2004年,宇通不動產牽手香港新鴻基,聯手打造百年德化風情購物公園;2007年4月,鄭州大上海城步行街開業典禮舉行,該步行街呈雙首層式建筑,東西連綿430米,南北迂回280米,貫穿二七路、人民路。同時,步行街模式的天旺廣場亦開始出現在人們視野里。
但是,這一時期,商業地產的空前繁榮,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擔憂。動輒6%甚至8%的“七年返租”、“十年返租”促銷宣傳層出不窮。這些開發商相信,他們開發的商業地產可以在以后的幾年中產生穩定的租金收益。然而不少專家提出“商業地產已出現過熱之勢”、“商業地產供給過剩”的擔憂。河南圓點市場調查公司地產研究中心在2007年3月份進行的“鄭州市商業地產投資者調查”表明,目前鄭州的商鋪除成熟商圈的核心地帶以外,基本上都存在空置情況。
專業商業地產發力
2006年,在鄭州樓市的商業地產開發中,有一支隊伍異軍突起,這就是專業化的商業地產,像寶龍·城市廣場、中原路·水岸花木城、鄭州五金機電城、大廚房、中原國際小商品城、電動車精品城等項目先后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此前鮮有開發商涉獵專業市場。而在這些進入專業市場的地產企業中,既有一直沉浸其中、對專業市場開發爛熟于心的地產企業,像中國元通紡織城,也有以前一貫從事住宅開發,然后到商業市場小試牛刀的,如鑫苑置業。
專業商業地產的興起首先得益于鄭州的傳統因素。眾所周知,鄭州是一個市場發育比較完善的城市,既有在全國都叫得響的火車站大型綜合性批發市場商圈,也有在全國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鞋城等專業市場,從而形成了中部地區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群。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從事住宅的開發商“趟河過界”,進軍專業市場,除了有商業地產開發利潤空間大、貸款容易的因素,也在于鄭州逐漸成為全國物流中心。此外還有一種現象必須注意,那就是這些開發商已經都學會了“造市場”。例如鑫苑置業開發的電動車精品城就是一個案例。這位業內人士認為,最初,鑫苑置業在鄭州航海路上開發了一個住宅項目后,曾擔心附近人氣低,影響房子的銷售,于是公司就有了在其旁邊建立一個市場的想法。
業內人士認為,以往的鄭州商業地產盲目求大,經營項目種類繁多,管理比較混亂,而專業化的商業市場,尤其是專業化的商業批發市場,已經在許多地方被證明更受投資者的歡迎,也更適應未來商業市場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受城市規劃的影響,目前部分新興的專業化商業批發市場已轉移到環線以外,在交通、物流等方面較之老牌市場有先天優勢。對此,一些外來商家來鄭州考察時就表示,批發市場由城市中心向城外遷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像北京天外天市場、天意市場都從市中心搬往城市邊緣,市區內的市場則提升為步行街。
2010新契機?
進入新時期,鄭州商業地產又一次迎來變化。
對于鄭州商業地產的生產模式, 2008年12月,鄭州希瑞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宏劍指出,“鄭州商業地產需要訂單式開發模式”。
何宏劍坦言,目前鄭州商業地產的發展層次很低,有很多開發商,剛開始項目的定位不是很清晰,等到項目建好了,才開始當做商業地產來銷售,結果發現行不通,項目賣不動。而訂單式生產模式,就規避了這些弊端,也化解了相應的風險。“訂單式開發模式是將定位、招商前置,開發商在對土地進行開發之前,就知道誰來租用,為誰而建,建成的產品必然符合商家的需求,方便其使用。這樣一來,產品就不會有空置期,開發商與商家之間也可以更好地銜接。”
以萬達為例。“訂單” 開發模式至少為萬達帶來三個方面的好處:項目號召力的提升、項目商業價值的提升、投資開發風險的減小。
而與之同步,隨著地價升高和偏離城市中心邊緣地帶城中村改造的推進,商業地產開始出現了另一種模式——城市綜合體。
2007年,曼哈頓廣場、鄭州國貿中心等大型項目隆重上市,把鄭州商業地產開發推向高潮。這些商業地產以城市綜合體的名義,開始領風向前。此后,定位城市綜合體的中原萬達廣場項目簽約,華潤置地鄭州“萬象城”正式舉行奠基儀式,金成時代廣場、鄭州升龍廣場開工。
不過,不少人士認為,鄭州的商業地產在過去的十年時間內,實質進步不大,成功者不多。“鄭州市商業地產僅僅是銷售的火爆,但是從商業角度,成功運作的卻少之又少。大量的商業項目存在‘為招商而招商’的傾向,開發商為了招商指標,不能全面考慮商戶的差異性經營,為未來的經營管理也帶來了隱患。”一位商業地產業界人士認為。
居住傳奇將被繼續書寫
進入2010年4月,新一輪宏觀調控再次落地。伴隨著住宅的降溫,商業地產再次被認為面臨一次更好的發展態勢。
業內人士認為,在住宅市場遭到調控,大量資金急需尋找新的投資渠道時,正在復蘇上升期的商業地產勢必成為最佳選擇之一。
大道智源總經理高重恒認為,作為這一次房地產的政策調控,不僅要站在房地產的角度看問題,也應該站在整個經濟結構以及整個經濟發展水平上來看,尤其是資產價格上漲過快,資產泡沫形成預期的問題,這次政策調控目的就是調結構,調整開發水平,將那些偽劣的開發商調整出去。
業內人士指出,調控新政主要針對住宅市場的投資投機行為,但對于部分客戶而言,在沒有更多的投資渠道下,投資不動產是必然的,因此,沒有被調控的商業地產反而迎來了機會。那些自身擁有良好地段、交通配套和人流優勢的商用物業,則成為市場的寵兒,尤其身處核心商圈或者軌道交通上的商業地產,更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點擊次數: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