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一個小小的拉鏈頭,在很多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可偏偏就有人在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上“做文章”,并憑此做出龐大的產業,讓它漂洋過海,遍及世界。
這個人就是浙江恒安壓鑄有限公司“當家人”鄭志恒,一位以500元起家從“小”做“大”的義商。
把事業“背”在身上
簡潔整齊的短發,炯炯有神的雙眼,永無倦意的工作態度,這是多數人見到鄭志恒時的第一印象。已到不惑之年的鄭志恒有一個習慣,只要不下雨,每天清晨都會去離公司不遠的佛堂江邊走一走。
看著江水,他會沉思一段時間,然后再走回公司。
這一習慣已成定律,這些年來鄭志恒從來沒有改變過。
有朋友對鄭志恒的這一習慣很不理解,對他說:“老鄭,如果要沉思,你可以選擇一些僻靜無人的公園,安靜地坐在石凳上思考,為何非要站在江邊呢?”
對此,鄭志恒淡然一笑說:“站在江邊,我能讀懂過去也能展望未來。當每次看到江水不顧岸邊巖石的阻攔奔流而去的時候,我的心胸頓時豁然開朗,一切煩惱與壓力立刻煙消云散,人生也不正是這樣嗎?”
的確,憑著敢作敢為、敢闖敢冒的進取精神,鄭志恒“十年磨一劍”,終于締造出屬于他自己的“拉鏈王國”,也將“恒安”標簽傳遍全球各地。
鄭志恒出生在杭州臨安,他的母親是義烏廿三里街道人。由于家境貧寒,17歲的鄭志恒就決定扛起家庭重任,告別父母,南下廣州,在那里做起了專給市場經營戶背貨的小工。
當時,背貨小工的月工資只有15元,而且每天要背近400公斤的貨物。這對身材瘦弱的鄭志恒來說,每扛一只包都覺得吃力。但為了賺錢,他咬牙堅持。
那時,除了日常吃飯開銷所需外,懂事的鄭志恒總會將剩下的工資全部寄回家。他說,當自己瘦小的身軀背起近百斤重貨物的時候,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背完這一趟,他就有錢寄回家了。
這一背,他就整整背了5年,即使到如今,他還在背,“背”著有1000多名員工的“恒安”。
抓機遇,促發展
在鄭志恒辦公室掛著一幅書法,雖不是出其不意自名家之手,但他很喜歡。上書一古詩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鄭志恒說,這句詩就是對他從創業到收獲所經歷的最好寫照。
1986年,當許多同齡人還在人生路口徘徊的時候,已在外闖蕩多年的鄭志恒作出了一個決定:
他從親戚朋友那里東拼西湊了500元錢,進了一批貨,回到杭州,在武林廣場擺地攤賣雨傘。由于能吃苦,一年下來,鄭志恒就凈賺了1萬元。
當時,義烏市場剛剛興起,鄭志恒看準了這一商機,決定入手。
1987年下半年,懷揣著辛苦賺來的1萬多元錢,夫妻倆來到了義烏,在篁園市場做起了雨傘和打火機配件批發的生意。
聰明的鄭志恒在經營的同時,不斷地捕捉市場行情,觀察商品走勢,靈活地運用新型、實用又低價的商品占領市場。
與此同時,鄭志恒還在廣州開了托運部,承接去全國各地的托運業務。為選址,鄭志恒又一次來到了廣州。
這一次,讓鄭志恒感到意外的是,一位過去曾和他一起背過貨物、睡在同一個鋪子上的工友,如今已是廣州一家大型進出口公司的老總。
回來后,鄭志恒暗暗下決心,也要把自己的事業做大。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拼搏,鄭志恒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紅火,也積累了一定資本。
1993年,經過前期的籌備,杭州市恒發五金壓鑄有限公司成立了,鄭志恒吹響了獨立產業化經營的“沖鋒號”。
1997年,一個擁有18臺國際先進熱式壓鑄機和15臺裝配機的壓鑄生產線,在義烏城西街道夏演鄉投入生產,鄭志恒也將創業的“主戰場”從省城轉移到了義烏。
之后,他又將企業廠址轉移到了佛堂古鎮,從此,“恒安”開始了“佛堂時代”。
“人無信不立”。鄭志恒還提出了“三誠”理念:對員工坦誠、對企業忠誠、對顧客真誠。
鄭志恒認為,企業經營的目的是成就百年企業。只有員工的價值在企業得到充分體現、持續提升,與企業共成長,員工才能成為企業的最大財富,企業團隊才能創造更多的品牌價值、社會價值。也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和諧創業模式,提高了員工的凝聚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了“恒安”持續發展。
點擊次數: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