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很高興能參加第二屆世界農村公路大會,與各國專家和同行一道,研討農村公路發展問題。首先,我要對會議主辦單位的盛情邀請以及所作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
浙江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長三角,山川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展,浙江從一個缺乏資源的農業省份,變為一個經濟大省,全省經濟增速長期保持較高水平,2009年GDP總量居全國第四,并且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浙江特色,即縣域經濟和專業市場發達,民營經濟比例高,資源和產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公路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尤其是農村公路對繁榮地方經濟、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
回顧近年來浙江省農村公路發展的歷程,主要有以下經驗和感受,愿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建設具有浙江特色的農村公路浙江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進入新世紀以后,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速,亟需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村發展。為此,浙江省政府指出,“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要求發揮交通的先導作用,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此,2003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通鄉、通村公路為重點的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并同步發展養護和運輸事業,使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八年來,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改造8萬余公里,使全省公路密度達到105公里/百平方公里,2005年全省所有鄉鎮通上等級公路并實現路面硬化,直接惠及全省近2萬個行政村、3500多萬農民。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主導,加大公共財政補助。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農村做出了巨大貢獻,受歷史和現實各種因素制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遠遠落后于城市,僅僅依靠農村自身積累,無法迅速加以改變。
浙江省提出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交通建設上,堅持公益性導向,由政府主導,動員各方面參與。尤其是大幅度增加省級公共財政投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通過適當負債籌集資金優先投向農村公路,平均補助標準超過每公里20萬元,超過其他經濟發展程度相同省份。對于欠發達地區,又多次提高補助標準,確保在“十二五”之前完成建路任務的同時,不增加農民負擔。
在省級補助的帶動下,農村群眾積極募集資金,市縣地方政府多方配套安排,形成了全省上下合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生動局面。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農村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16.5億元,其中省級政府、地方政府和農村群眾投入各占1/3左右。
二是規劃引領,統籌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必須適應和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統籌處理好與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等之間的關系。為此,在制定規劃時,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結合浙江實際,做到“五個結合”:一是與農村工業化相結合,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壯大;二是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促進效益農業發展;三是與城鎮化相結合,促進人口和產業向中心鎮、中心村轉移;四是與扶貧開發相結合,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五是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促進公路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規劃的引領下,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度推進、統籌協調”的原則,對發達地區、一般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分別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逐步提高全省路網服務水平。其中,對于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不適合建設公路的行政村,我們與“下山脫貧,整村搬遷”工作相結合,保留對這些村的建路資金補助,用于搬遷后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既解決了老百姓的“出行難”問題,也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保護了自然環境。
三是加強管理,確保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結合浙江實際,創新管理方式。一是科學確定標準。根據浙江省山區多的地理特點,制定《浙江省準四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二是實行計劃管理,分年分縣捆綁下達計劃,專門開發農村公路電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一縣一圖一冊。三是嚴格建設管理,采取 “業主負責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在強化專業質量監督的同時,鼓勵社會監督。四是嚴格資金管理,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建立省市縣鄉四級廉政監督體系。五是嚴格驗收管理。省級補助資金分期撥付,項目經驗收合格后再全額撥付到位,完成通村公路建設任務的縣(市、區)媒體公示后,兌現省級獎勵。
四是建管并重,積極發展農村運輸事業在大規模建設同時,積極研究加強農村公路后續養護,探索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的發展路子。2008年省政府先后出臺《浙江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浙江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對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資金來源、機構人員等作出了規定,并在省級財政一般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
兩年來,全省各地基本落實了法規要求,建立了長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有章管養、有人管養、有錢管養、有招管養”的格局。同時,下大力氣完善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設施,整治危險路段,完善標志標線,開展農村文明公路建設,提高安全文明通行水平。
建設是基礎,運輸是目的。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按照“路站運一體化”的要求,配套建設縣鄉客運站場400多個、港灣式停靠站2萬多個,探索“政府買服務”、城鄉客運整合等方式,積極推進農村客運發展,政府給予規費減免、政府補貼等扶持。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農村班車通村率達91%,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45.5%。同時,積極發展農村物流,開展縣(市)物流中心建設,建立農村物流配送網絡。
總體上,浙江已經基本建立了農村公路網、安全保障網、養護管理網和運輸服務網,適應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二、農村公路促進浙江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通過八年的努力,浙江一舉改變了農村落后的交通面貌。抽樣調查表明,全省80 %以上的村民15分鐘之內可到達乘車點,90%的村民出行次數明顯增加,到鄉鎮集貿市場的時間減少了約70%,到縣城的時間減少65%,每年減少車輛運輸成本約2000萬元、旅客在途時間損失約6億元、貨物損失約10億元,滿足了農民“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的出行要求。許多農村干部群眾由衷地稱贊,農村公路建設是繼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生產力的“第二次解放”,是惠及全體農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我們組織政府、專家、群眾三方參與,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了績效評價,主要有五大積極效應。
一是農民增收效應。抽樣調查表明,建路的農村相比尚未建路的農村,農民平均收入高1069.14元。據估測,2003-2009年因農村公路建設使全省農民增收超過500億元。2009年浙江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4611元,兩者之比是2.25∶1,城鄉差距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33∶1。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農業的收入僅占17.8%,而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已上升到72.5%。
二是結構調整效應。農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農業、鄉鎮工業和旅游服務業蓬勃發展,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據調查,農村公路沿線近四分之一的農民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調整了農業生產結構;53.1%的鄉鎮反映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以嘉興市嘉善縣為例,依托農村公路,當地形成了數碼電子、光伏能源、精密機械、木業家具等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09年底,全省“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達2331個,經營農戶達1.0877萬戶,產生經營收入達44.34億元。城鄉結構也相應調整,浙江的城鎮化率從2002年的47.47%上升到了2009年的57.9%,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是素質提升效應。農村公路建成后,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普遍反映“公路通了,信息靈了,腦瓜活了,收入多了,講文明了”。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各類惠民實事得以興辦,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抽樣調查表明,在建路的行政村中,17.3%行政村房屋建設增加,21.8%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四是農村和諧效應。農村公路建設是農村民主管理的生動實踐,各地在項目建設中堅持由民主張、由民管理、由民支撐、由民監督、由民評定的“五個由民”原則,嚴格落實“一事一議”制度,資金使用情況100%公開,做到“干部清白、群眾明白”,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抽樣調查表明,公眾對農村公路建設滿意度高達95.5%,99%的村委表示干群關系得到改善,88%的鄉鎮承認政府威信獲得提高。
五是投資帶動效應。據估測,2003-2009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拉動GDP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對年均GDP貢獻率達0.5%,創造就業崗位約30萬個。
三、推進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高潮的過去,今后我們將按照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鞏固建設成果,推進“建管養運一體化”,促進城鄉交通統籌發展。
一是健全機制,加強管養。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辦法》,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養護資金補助納入政府一般預算,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同時,加快解決農村公路危險路段、病危橋梁整治和渡口渡船改造。
二是優化路網,促進集聚。以聯網公路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的對接、行政村之間的公路銜接,形成城鄉一體、干支銜接、暢通生態的現代化路網。重點加強對全省200個中心鎮、420個中心村的交通設施配套,進一步促進城鎮化進程。
三是發展運輸,服務民生。構建布局合理、節點聯網、運營高效的農村公路站場體系,進一步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爭取到2015年,全省農村班車通村率達到95%,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55%。積極發展小件快運、特色配送、貨運專線等農村物流方式,促進農村流通業發展,提高物流支農水平,爭取到2015年物流配送網絡覆蓋80%的行政村,更好地帶動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點擊次數: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