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缺少工人、匯率變化、房租地價攤位費等成本飛漲……雖然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轉型和發展壓力,對在義烏的魯商來說,他們依然離不開這里
□本報記者 吳寶書
素有“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之稱的義烏,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客商,其中就有不少山東人。“3 萬山東人在義烏經商創業,注冊的公司近500家,對義烏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11月6日,在義烏市山東商會成立大會上,義烏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趙國榮介紹說。
浙江人會做生意是出了名的,山東人能到浙江特別是義烏這個全球客商匯聚之地來經商創業,在心生敬佩之余,也讓人對他們的生存狀態多了一份關注。
遍地商機多是“白手起家”
今年 38歲的何建成,梁山縣人,在老家賣過煤球打過工。 1997 年,他只身來到義烏,“那個時候,真的是遍地商機。”談起初到義烏的情景,何建成還是那么興奮。沒有本錢做生意,他就當起了掮客,給來此購貨的外地客商找貨源,給當地的產品找買主,靠掙傭金掘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兩年后,他注冊了自己的貿易公司,在當地又接連開了兩家工廠,目前一年的銷售收入過億元。
和何建成一樣,王立強初到義烏時,也是窮小子一個。他1999年大學畢業后,在濟南一所中學當英語教師,半年后為了女友來到義烏市一所學校繼續當英語教師。那時來義烏做生意的外國人很多,缺翻譯,他就白天教書,晚上兼職當翻譯。后來干脆從學校辭職,與人合伙成立公司,專心做起了國際貿易。幾年下來,生意越做越大,一年 5000萬美金的貿易額讓他覺得,當初下海的決定是對的。
來自樂陵縣的小伙子王占閣,最初是在一家臺灣商人開辦的飾品工廠打工,做了兩年,對生產工藝、管理流程都熟悉了。 2002 年,他辭職出來,和一個朋友湊了30萬元,辦了一個小廠。“那幾年,產品根本供不應求,訂單多得接不過來。”沒幾年,他的工廠就發展到了300人,一年的產值過4000萬,產品全部出口到歐洲。
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樣“白手起家”的故事,在義烏是最常見的。的確,義烏人最初也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從“雞毛換糖”,到設地攤,辦集貿市場,再到建國際商貿城,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只要肯吃苦,頭腦再靈活些,義烏就會讓你發財的,不管你是山東人,還是中東人,因為這兒最不缺的就是商機。”何建成說。
隨著在義烏的山東人增多,“山東制造”在義烏市場上也占據了相當的份額。記者了解到,山東產品主要以漁具、輪胎等為主,還有飾品、小五金、工藝品、箱包、文體用品、陶瓷、玻璃制品等。
“前店后廠”模式遭遇瓶頸
在過了幾年的好日子后,何建成們發現,他們正在遭遇成長的“陣痛”。特別是2008 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整個義烏的經濟開始轉型,這種“陣痛”也越來越明顯。
何建成采用的是義烏比較普遍的“前店后廠”模式:在小商品批發市場設展示攤位,接訂單;在當地建了兩個服裝廠,供應產品。現在,這兩個廠最愁的是缺少工人。“一月2000元的工資,你也很難招夠人。”何建成說,整個浙江當地的服裝企業,工人缺口普遍在 50% 左右。
而且匯率的變化也讓這些靠薄利多銷的企業吃不消。人民幣這幾年一直在升值,棉花價格也在提高,何建成都不敢接大的長期訂單了。他的公司今年銷售額雖然增長了30% ,利潤額卻比去年還要下降很多。
近一段時間,當地頻繁的停電也讓不少工廠頭疼。王占閣說:“一般是開三停二,有許多訂單都耽擱了,急也沒有辦法。”
事實上,當地的各項成本都在飛漲:房租、地價、攤位費。小商品城內一個位置較好的攤位,年租金以前也就六七萬元,現在已經漲到100萬元了。在義烏做物流的魯商宋立平說,幾天前一個面積不到11平方米的攤位,賣了800多萬元。
嚴峻的形勢,促使他們不得不思考新出路,有些魯商正計劃把生產車間轉移到外地,比如山東、河南,以降低成本。可是,轉移還面臨著一系列難題:他們的產品只是大產業鏈上的一環,對于需要大量采購零部件的小廠,物流成本增加了,交貨時間也不好把握。這注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義烏的優勢在于能夠留住人
對在義烏的魯商來說,這兒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雖然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轉型和發展壓力,他們依然離不開義烏。
義烏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留住商人。何建成說,這兒的經商環境太好了,在義烏10 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職能部門吃拿卡要的事,更沒有欺行霸市的現象。商人不用為這些雜事分心,可以集中精力一門心思做生意。
這兒豐富的市場信息,為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當地政府和商城集團有專門人員負責搜集國內外市場信息,定期召開會議,向業戶傳達。
義烏市場持久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它的創新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義烏商報社社長胡濱舉了一個例子,當歐洲對中國的瓷器產品征收600% 的關稅時,義烏市場馬上出現了大量酷似瓷器的玻璃產品,不論從質地還是外觀都可以替代瓷器,讓國外客戶刮目相看。
王立強也正是依托義烏的這一優勢,不斷實現“轉型”。2008年9月,他看到飾品市場競爭激烈,便改做DIY 的“十字繡”產品,并成立愛人鳥品牌,在全國開了800多家加盟連鎖店。去年春節后,他又開發了DIY 的油畫產品,市場形勢很好,今年便能達到七八百萬的銷售收入。他說,他的這些創新,信息都來自義烏市場。
既然離不開義烏,為成功應對“轉型”陣痛,在義烏的魯商還成立了商會,相互交流信息,優勢互補,抱團打天下。義烏的發展轉型正在加速,一些生產環節的外移勢不可擋。
義烏市山東商會使單個的魯商組織起來,壯大了力量,有利于對外投資發展。商會成立后,已經組織會員在臨沂、濰坊等地進行了投資,上馬生產企業,并考察了一些好的投資項目。商會的幾個理事會員,還籌資2500萬美金,在鄭州建設一個紡織工業園,并正商談一個700畝地的物流產業園項目。
點擊次數: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