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中國目前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預計2019年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左右,排在全球100位以后,那么應如何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這種矛盾性?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關鍵在于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及統計數字背后的結構和組成。
中國的“被崛起”歷程
中國崛起模式是一種“被崛起”模式,而不是一種通過自身積累,內生增長發展的模式。它是在全球化發展下,全球產業大轉移、大搬遷的結果。試想:當世界一半企業遷往中國,一半產品在中國加工生產,世界會怎樣呢?中國又會怎樣呢?
在全球一體化時代,資本已超越國界,把全球作為一體,對資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潤的最大化,“U型曲線產業分工結構”正是這種配置的結果:即產前研發與產品的營銷在歐美,這兩者都屬高利潤,主要由跨國公司掌控,而處于中間的生產加工程序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在中國)進行,由此形成兩端高利潤、中間低利潤的U型生產配置曲線(也被形象地稱為“微笑曲線”)。
為何選擇中國?因為中國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穩定的國內政治、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這種選擇也具有偶然性,最初是港商、臺商合資企業進入中國沿海城市,中國加入WTO后國外資本大量涌入,中國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投資中心,同時它反過來又促進了全球勞動和產業分工,越來越多的全球公司希望抓住中國發展的機會,以免被邊緣化。正是這種互動和漣漪效應,使中國用30年走過了世界工業化200多年的歷程。
1978年以來中國已獲得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前10名都有在中國投資,并且它們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來越大,超過其本土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開始轉移到中國的企業主要集中于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然后漸漸上升到中高端產業。其次,大量外資的涌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9.5%以上,是美國增長率的3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制造業大國,有望明年超過美國,結束美國在制造業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歷史。其三,制造業的迅速發展,使得中國隨即又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其四,作為最大出口國,中國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已達2.4萬億美元。其五,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自然又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近10年能源消耗增幅年平均8.9%。預計到2020年中國能耗將占全球一半以上。其六,大量跨國公司的遷入,使得中國政府財稅收入達到世界第二。最后,中國又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根據預測中國GDP總額將于2019年超越美國!
中國GDP不代表中國的經濟實力
中國崛起是全球化的結果,是在沒有自我積累和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的,是全球合作創造了中國奇跡,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是導致和理解中國經濟奇跡的關鍵。從這一角度分析,就能理解為什么歐美國家會在這么短暫的時間內衰退,原因就在于他們產業的外遷。企業外遷使歐美國家成為消費和享樂的社會,導致就業機會的流失,中產階級狀況的惡化,制造業競爭力的下降;造成發達國家只消費不生產、只進口不出口,而發展中國家只生產不消費、只出口不進口的現象,從而導致雙方貿易逆差上升和全球南北經濟的失衡。
顯然,在全球一體化時代,過去以國家為單位的評判標準已不適宜了。現在國家邊界已開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狀況,但中國的GDP反映的卻不是中國一國的經濟實力,它反映的是一種合力,即中國加上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共同創造的GDP總量。真正中國自身的GDP總量應去掉在華跨國公司所創造的GDP總量。
真實的中國情況是怎樣的呢?首先中國人均GDP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后,約等于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二分之一,中國還有約1.5億的貧困人口。其次,中國制造業處于低端加工生產,離開了美國科技,中國制造無從談起。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都由跨國公司主導或有外資背景,其三,盡管中國出口總量很大,但60%為跨國公司主導,跨國公司只是把中國作為廉價的生產基地,絕大部分產品最終市場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其四,在民生方面,盡管中國財政收入已居世界第二,但中國醫療支出只占GDP的1.2%,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才剛剛破題。因為中國崛起是外在因素導致的,而不是內生發展的結果,所以中國社會發展大大落后于中國的崛起速度,其國民素質和大國心態呈現不成熟的特征。整個崛起過程,中國是被剝削了,一是勞動力被剝削;二是能源遭到空前透支消耗;三是環境被極大的污染。中國奇跡,世界造,在這個股份公司里面中國只是一個小股東,得到的分紅也是占小部分?鐕緸榇蠊蓶|,所以他們賺取了利潤的大部分。
中國須向“自主崛起”轉化
那么為何西方國家沒有認識到數字背后真實的中國呢?也許他們只看到數字,而沒有去分析數字的組成和來源,沒有認識到在全球化時代,傳統的以國家為單位的判斷標準已過時。也許他們是明知故犯,以此要求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承擔更多的責任。
中國應該怎樣做呢?顯然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實際上是“被世界第二”。在中國崛起發展過程中,中國一直處于被動:如被成為制造業大國、被成為貿易出口大國、被成為能源消耗大國,一直感覺在被棒殺。原因就在于中國發展不是中國自己創造的,離開國外資本、世界產業的大轉移和大搬遷,中國就不會有如此快的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導致了中國崛起的矛盾性和兩面性:數字上中國已為全球第二,但數字背后的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要真正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必需擠掉現有GDP總量中跨國公司所占的水分和比例,而這就必須要求中國從“被崛起”向“自主崛起”轉化,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化,這就是目前我們講的中國第二次轉型,或第二次崛起。沒有創造和創新,就不會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沒有競爭力的制造業就不會有強勁的外貿出口,就不會有強大的國家競爭力。
中國經濟總量GDP會很快超過美國,因為會有更多的全球公司到中國來投資,把中國作為未來盈利的主要來源。但中國人均GDP要達到與其經濟總量的GDP一致和相匹配,從而從幻影中的世界第二成為真實的世界第二,這可能還需要50年到100年時間。
點擊次數: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