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一、環渤海地區經濟圈概述
當前,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談論的焦點話題之一。
關于環渤海地區經濟圈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版本,筆者在文中將環渤海經濟圈劃定為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5個省市地區,它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亞歐大陸橋的東部起點之一。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布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環渤海地區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發展期。
二、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發展分析
汽車產業是一種產業鏈長、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對就業和社會福利的貢獻度很高,能夠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很大。在環渤海地區宏觀環境大好形勢下,當地的汽車產業應該如何發展?能否建成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這些問題直接關系著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成敗。
1.總體發展現狀
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起步較早。近幾年,乘著全國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東風,環渤海地區的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本地區現有300家左右的公告企業,占全國公告企業總數的1/4以上;2006年,環渤海地區三省兩市的汽車產量達到了165萬輛,占全國汽車總產量的近1/4。本地區不僅有北汽控股集團、天汽集團、華晨集團、中國重汽、長城汽車等國內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世界著名汽車企業集團如豐田、通用、寶馬、戴姆勒、現代等也相繼到本地投資建廠。除涵蓋了國內外著名汽車企業集團,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也形成了種類齊全的產品系列。從整車到零部件,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大型客車到微型貨車,一應俱全。
企業集團眾多,市場容量大,這就是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的總體現狀。2001年,環渤海地區的汽車產量占全國的12.6%,2006年這一數字卻達到了22.6%。再看當地汽車保有量情況,2006年,環渤海地區三省兩市的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了1006萬輛,為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的27%。以上數據充分證明,環渤海地區汽車集群化效應初顯。
2.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優勢
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歷程表明,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比如美國的底特律市、德國南部的沃爾夫斯堡以及日本的豐田市等,在這些區域都聚集了一大批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工程設計公司、咨詢公司以及其他汽車相關產業。這些企業不僅僅是空間上的聚集,而且從市場到技術等諸多方面頻繁發生交易,相互依賴,形成了以汽車整車為中心的價值鏈網絡,以此來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構筑)市場壁壘、取得協作經濟效益、分散創新風險。
作為我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區和汽車產業聚集區,環渤海地區應該認真采取國外先進產業發展模式,抓住有利時機,將環渤海地區建成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經過認真分析,筆者發現該地區具有以下幾大優勢:
第一,產品品種較全。通過分析2006年環渤海地區汽車各車型產量后發現,這一地區汽車產品除交叉型乘用車和客車底盤的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小于1%之外,其他車型的產量占全國的比例都在20%以上,由于長城汽車公司的產品在SUV市場和金杯汽車公司的產品在輕型客車市場居于統治地位,使這兩大品牌在環渤海地區的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近50%。
從關系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轎車產品來看,從價格幾萬元的經濟型轎車,到十幾萬元的中級轎車,再到幾十萬元的高級轎車,在本地區都在產出。
第二,地理環境優越。一是地理區位十分優越。環渤海地區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向南,它聯系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向東,它溝通韓國和日本;向北,它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國內外多領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二是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旅游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耕地面積達2656.5萬公頃,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4之多,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3%以上;新發現的探明儲量10億t的南堡油田,又在環渤海地區資源分布上抹上了重重的一筆。三是交通便捷。環渤海地區是中國交通網絡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通訊網絡的樞紐地帶,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環渤海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陸海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成為溝通東北、西北、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四是本地區行業機構眾多。由于地處全國的心臟地帶,本地區的大學、行業機構、咨詢公司、研究機構等行業機構眾多。這為當地汽車產業集群的建設提供了堅固的后勤保障。
第三,市場規模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效空間。從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來看,2005年本地區人口達到近2.3億人,2006年環渤海地區三省兩市的GDP達到55662億元,占全國的26.1%。從人均GDP來看,2005年環渤海地區除河北之外的其他地區人均GDP都達到了2000美元以上,整個環渤海地區的人均GDP達到2597美元。根據國際慣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標志著這個經濟體將進入汽車消費時代的初始階段;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則標志著進入汽車消費的成熟期。按全國的GDP增長率來計算,2007年環渤海地區的人均GDP已經達3000美元。也就是說,本地區已經進入汽車消費的成熟期,普通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有發展潛質。本地區的華晨、北汽、天津——汽豐田、天津一汽夏利、中國重汽、長城汽車等企業都在國內汽車產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用、豐田、現代、奔馳、寶馬等國際知名汽車企業集團也悉數在此安家落戶。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集群雛形已經顯現。
此外,環渤海地區在國家汽車產品出口整體規劃中也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8月17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召開出口基地和基地企業授牌大會。天津開發區以2005年汽車產業產值425億元、汽車出口總值5.2億美元的良好業績居首批8個“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首;在44家出口基地整車企業名單中,有7家在環渤海地區。如此大的汽車產品出口規模,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這些對于擴大環渤海地區汽車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壯大當地汽車企業自身的實力,從而形成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都具有重要意義。
3.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矛盾的兩方面總是同時存在的。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既有發展優勢,同時也有阻礙發展的問題。其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配套體系較差,基本上是各自配套。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中,形成了幾大企業集團,其所屬零部件企業大多為本集團整車廠配套,零部件產業存在各成派系、各成體系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國汽車產業多年來形成的地方保護,也導致了自成體系、自我封閉主義的配套模式。隨著國外大型汽車企業集團登陸中國,這種狀況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嚴重。在外資企業來到中國之初,其配套零部件供應商也隨之來到中國,這些供應商不僅掌握著絕大多數關鍵零部件產品的核心技術,其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要比當地原有零部件供應商高得多,基本壟斷了為合資企業主機廠配套的市場。這種現象直接影響了當地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汽車產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第二,缺乏地區間的協作,產業集群化意識不強。2006年3月20日,山東省國資委發布通知,宣布中國重汽集團和濰柴廠正式脫離關系,原中國重汽集團持有濰柴廠100%股權劃轉至山東省國資委持有,中國重汽集團和濰柴廠正式分道揚鑣。筆者認為,這一事件所折射的不僅僅是市場經濟下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更重要的是企業合作意識不強、整體戰略構想落后之態勢。
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想要與國際接軌,環渤海地區想要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群,當地企業的這種戰略發展思路就必須轉變。當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我國的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行使在發展的快車道上,但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沒有龍頭企業。從當前環渤海地區汽車企業的發展形勢來看,沒有一個企業有能力引導整個環渤海地區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沒有一個企業能在環渤海汽車產業集群建設過程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北汽集團是環渤海地區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但與世界著名汽車企業集團比還有不小的差距。2006年,北汽集團共生產汽車68萬輛,在國內汽車企業集團中排名第五。但從環渤海地區來看,它對周邊汽車產業發展所起到的帶動作用較小,短時間內還沒有能力牽頭建設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集群。
三、對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建議
1.國家從宏觀上對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發展進行引導
為了解決好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優勢,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例如,2004年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鼓勵汽車生產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組成企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擴大經營規模。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一五”規劃戰略研究》中提到:“十一五”期間,要著重對一些經濟聯系緊密的城鎮密集地區、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的都市經濟圈地區、重點開發地區等進行規劃,著眼于打破地區行政分割,發揮各自優勢,統籌重大基礎設施、生產力布局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總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也好,《“十一五”規劃》也罷,都需要細化落實后才能真正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2.加強合作,認清汽車產業的區域化發展優勢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幾乎全世界知名汽車企業集團都來到中國安家落戶,兼并重組大潮過后,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也形成了幾個初具模型的汽車產業集群。環渤海汽車產業集群就是其中一個。但它們只是具有了汽車產業集群的雛形,還沒有體現出區域經濟的優勢,更談不上資源的合理整合。因此,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通過汽車產業集群化建設,這一地區整體汽車工業水平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國家從宏觀調控方面進行必要的戰略指導的同時,企業也應該積極配合國家進行市場定位,實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調整,只有兩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進整個汽車工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和企業自主開發能力、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區域優勢才能凸顯出來,各汽車企業集團才能真正實現共贏。
3.相關行業組織積極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除了企業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積極配合之外,還需要相關行業組織的協調,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增強行業之間的交流。例如召開行業信息交流會、產品及企業形象展覽會等,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擴大環渤海地區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也為環渤海地區汽車產業集群整體形象的提升提供宣傳平臺。
作者:張鵬 來源:《汽車工業研究》2008年第01期
點擊次數: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