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浙江省城鄉一體化十大優秀示范鎮
義烏佛堂鎮
浙江城鄉建設智庫專家點評:
江流滾滾萬善橋,產業新城出古鎮。義烏商貿通四海,幸福港灣在佛堂!
案例簡介
示范價值
佛堂,浙江四大古鎮之一。位于義烏市南部,距市區10公里,東臨東陽市,南連赤岸鎮,西界義亭鎮,北接江東街道辦事處。鎮域面積134.1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下轄6個工作片,106個行政村,1個社區,全鎮常住人口18.3萬人,鎮區常住人口12.08萬人,外來流動人口12.1萬人,是義烏市區域面積最大、集聚人口最多、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鎮。
佛堂風景如畫,素有“浙江周莊”之美譽。作為商業重鎮,千年江南古鎮佛堂,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是大乘佛教創始人傅大士、南宋著名政治家徐僑等名士的故鄉。佛堂人以古鎮保護開發為載體,依托生態農業、雙林旅游開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成功打造了“商城購物,古鎮游玩”的佛堂古鎮旅游品牌,提升了佛堂的影響力。
能工巧匠、精明商賈代代相傳,造就了興盛至今的佛堂鎮。近年來,佛堂鎮繁華的商貿大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佛堂人以“實力佛堂,人文佛堂,和諧佛堂”為戰略定位,圍繞“產業新城、文化名鎮、人居花園”的發展目標,集中力量打好“農房改造換新居、現代農業促新貌、農民增收變新顏”三張民心牌,找到了“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科學實現路徑,取得了“村民享實惠、發展有空間、政府得民心”的多贏局面。
佛堂經驗一:制度創新提能增效
結合自身實際,佛堂鎮以“擴權改革抓機遇、促轉型,實現佛堂新跨越;統籌發展講和諧、提品位,加速佛堂城市化”為載體,大力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將原內設機構“六辦”及“四中心三所”整合為“七辦兩中心”,創新制定了“一站式服務制”、“一次性告知制”、“職能辦公室協調會議制”、“全程代理制”等一批便民、惠民辦事制度。原來19個部門的2163項行政處罰及與之相關的行政強制、監督檢查職能,統一劃轉佛堂執法大隊集中行使,建立起“大綜合”執法體制。制度的創新,成功破解了“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兩難命題,實現了事權責權統一的目標,增強了佛堂的綜合發展能力。
如詩如畫新農村
走進佛堂魯雅村,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躍然入目:花園洋房式的別墅群,挺拔偉岸的小高層,郁郁蔥蔥的綠化帶,寬敞潔凈的道路,整潔有序的村容村貌,仿佛讓人置身于“悠然閑居身心自在”的現代世外桃源之中。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市農辦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佛堂鎮著眼于城鄉統籌發展,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初步形成了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廣大農村得到了真切的實惠。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佛堂鎮新農辦經過實地考察,大膽創新,采用因地制宜的培育示范模式,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排污工程、自來水工程、路面硬化工程、道路拓寬工程、穿衣戴帽工程、公園建設工程、綠化工程、電網改造和亮化工程等村莊整治項目一一亮相佛堂,為各村“舊妝”換“新顏”。為了做好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維護管理,保障村內干凈整潔、管道暢通,佛堂鎮、各工作片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巡查,確保村內充分利用好原有設施。
全鎮106個行政村,全部實行了“城鄉一體化”改造,86個村完成了村莊整治工程,18個村已經或正在進行舊村改造或空心村改造,6個村正在進行“異地奔小康”工程,并建設了全省首幢農民高層公寓,有50個村獲得省、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和“村莊整治合格村”,累計投資近6億元,農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案例解讀
核心提示:美麗新農村恰似一顆顆珍珠,點綴在佛堂的山野鄉間。
佛堂經驗二:古鎮保護留住文脈
佛堂鎮區內擁有數百幢明清建筑,白墻青瓦,典雅清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建筑、繪畫、雕刻”三位一體的中國建筑特點。由青石板、鵝卵石鋪就蜿蜒如龍的佛堂老街,是這個江南小城市的文化之根。佛堂老街總長2000余米,建筑年代和風格大多為明清、民初時期。由“直街、商會街、鹽埠頭橫街、浮橋頭橫街”和東西兩條“副街”組成。
2001年,義烏市政府建立佛堂古鎮保護基金,征集文史資料,委托同濟大學編制《佛堂歷史文化保護區總體規劃》,并通過省政府審批。“清風商埠,佛教圣地,山水名鎮”的古鎮區、千年古剎雙林寺及周邊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正式啟動。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2007年6月,佛堂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9月,佛堂古鎮保護開發指揮部經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同濟大學負責總體規劃和設計。2009年3月9日,古鎮保護開發利用工程首期啟動儀式在老市基廣場隆重舉行,標志著佛堂古鎮的保護開發利用進入了實質性動工階段。目前,古鎮保護開發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古鎮文化、佛教文化和古民居文化“三位一體”的開發格局全力推進。
如火如荼新農業
核心提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佛堂農民的民生福祉。
如沐春風小城市
佛堂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核心、科技為動力,致力于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建成了規劃面積為2050畝的佛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設立了中國調味品產業中試與孵化中心、義紅果蔗研究所等一批國家、省級科研機構,形成了果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四大農業支柱產業。
積極利用優勢資源,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全鎮農民增收增效。如新塘西村與正味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簽訂辣椒種植收購合同。培育了森宇集團、正味食品、章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行業領先企業,逐步使各種特色農產品全面實現區域化布局和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創造出了“上品鮮”、“森宇”、“秀禾”等眾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積極發展農村觀光旅游業,千方百計為農民增加收入來源。橋西村正在實施徽派建筑改造,屆時將推出古建筑和農家樂結合的觀光旅游產業。組織勞動監管員指導各村新建樓房進行安全生產、廠房改造,便于農民用于出租,增加收入。成功流轉土地面積達25600畝,廣大農民因此得到收入1000萬元,參加土地流轉養老保險15個村1900人。
佛堂鎮致力于“產業新城”的打造,夯實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經濟基礎。通過低丘緩坡改造,創新“生態嵌入型”為主要開發模式,通過臺地塑造、廠區綠化營造等方式,開發建設以生態環保、高新科技產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區塊,加快產業布局,推動園區擴容提升。
如今的佛堂鎮,儼然已是一個小城市。鎮內交通便利,有10條標準進鎮公路,其中,雙向6車道的城市――高速連接道路有3條,通村公交網25個,公路總里程超過172公里;鎮內商業繁榮,銀行6家,1000米以上商業街6條,大型商貿中心4家,專業市場5家,綜合性市場2家,經營戶5000余家。
鎮內工商、稅務、公安、行政執法等32個行政、事業部門配套,交通、供水、供電、排污、公交、市場、醫療衛生等城市基礎設施齊全,40所學校組成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成人技校的國民教育體系完整,年人均教育經費支出1800元。道院山公園、新市基廣場、綜合市場、省級東海明珠工程佛堂文化中心、安居小區、陽光公寓、鳳凰名城小區、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等民生設施完備,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優化。
核心提示:小城市的培育,助推佛堂率先建成城鄉一體的全面小康社會。
佛堂經驗三:農房改造各顯神通
“新農村建設必須規劃先行,要以城市的理念進行規劃,統領建設。”佛堂鎮黨委、政府秉持這一理念進行新農村建設,改造一個舊農村,建成一片新社區,村村各顯神通:
樓村向空中要土地,建設出全省第一棟農民高層公寓;魯雅村采用高層和別墅相結合的建設模式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典范;盛村邁出了義烏新農村建設中“空心村”改造第一步,一幢幢聯體別墅相繼建起,道路平坦寬敞、花草四季飄香;江南街村選擇了“異地搬遷”、“先拆后建”的整體舊村改造模式,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芳山村 “引資改造”,62戶農戶利用30畝土地建設連體樓和高層公寓,再將剩余的土地指標進行出讓,籌集舊村改造資金;頭甲村采用“歷史文化保護”改造模式,用改造、修整等手段使一些現代建筑與古街風貌相融;橋西村被列入首批徽派建筑改造試點村,改造后的農房凸顯出徽派建筑“灰白色、黛黑瓦、馬頭墻、坡屋頂”的特色……
點擊次數: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