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4月26日,浙江省政府組成25個部門參加的工作組赴義烏調研;5月6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16部委官員出席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大會……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級市列入國家戰略層面的綜合改革試點,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注定會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標志性事件。
從“馬路市場”走出來的“新特區”
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新時期我國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面上的改革而推出的新舉措,也是我國繼深圳等特區后建立的第二批經濟特區,亦稱“新特區”。今年3月國務院下達關于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后,義烏成了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等之后的第十個“新特區”。
義烏市的巨大知名度,源于其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作為上世紀80年代初成型、我國最早創辦的專業市場之一,20多年來,義烏小商品市場實現了從最初的“馬路市場”“棚架市場”到大型現代化交易市場的嬗變,義烏也成了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有統計表明,目前國內依賴義烏市場貿易通道的企業達到20多萬家,雇傭產業工人達1000多萬人。
義烏商城集團董事長金方平介紹,到2010年底,義烏市場經營面積為400余萬平方米,商位6.2萬個,匯集4202個種類、170多萬種商品,銷售網遍及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當年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2萬人次。有3008家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占浙江省總數的1/2強。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讓義烏小商品市場經歷了一場“浴火重生”的考驗。由于地方政府危機應對措施得當,眾多企業和市場經營戶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創新產品和出口方式,在全國出口增幅急劇下挫的2009年,義烏出口實現了兩位數增長。2010年,義烏海關監管集裝箱出口達57.6萬個,中國小商品城市場成交額達456億元,連續20年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
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國長期堅持的外需導向型發展模式帶來了極大挑戰,對加快建立有利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型貿易體制提出緊迫要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選擇在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突出問題,對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貿易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2009年以來,浙江省專門就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成立協調小組,將義烏改革試點列為重大戰略。國務院研究室成立了專題研究組,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研究,形成了義烏改革試點調研總報告和7個專題報告。
“先行先試”,
探索建立新型貿易體制機制
替外商辦理通關手續是義烏小商品城貿易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報關員拿到訂貨清單后,須先查看貨物是否需要通關單,需要的話就得準備報檢資料如發票、裝箱單,再去商檢局報檢拿通關單,最后去海關報關出口。公司總經理孫永泉認為,出口手續太繁雜,外匯管理也比較呆板,如個人一年只有5萬美元的結匯額度等。
近年來,商檢、海關等部門為提高服務效率,專門為義烏量身定制了很多方便易行的做法。如海關總署的“旅游購物商品”和簡化歸類政策,可以讓報關員按貨物材質、性能等大類來申報,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先分大類、再分一小章一小章來報關。商檢部門規定,市場采購商品不管多少個品名,盡量以一個集裝箱為一個檢驗批,對于一個箱柜裝有幾十上百個品種商品的,盡量按風險高的進行檢驗等。
“但是,我們在義烏嘗試的一些做法,法律上尚無依據。”義烏檢驗檢疫局局長賈宗金說,現實中矛盾還是不少,一是現行檢驗法規是針對工廠產品的,工廠同類產品檢驗一次就行,而義烏市場出口的特點是組貨式、拼柜多,一個集裝箱相當于一個“小超市”;二是產品生產環節的標準與進口國的標準有矛盾,不同進口國的標準又不一致,如歐盟進口的飾品要求檢查鎳的釋放量,檢驗須進實驗室,時間長達一個星期。
有關方面已經意識到,上述矛盾都需要在國家承認并制定出適合小商品貿易的監管模式后,才能在實踐環節加以完善解決。國務院關于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中明確要求,“在國際貿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探索建立新型貿易體制機制”。
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說,根據國務院批復精神,義烏制定了改革試點三年實施計劃,首要的是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這種貿易方式不同于一般貿易、加工貿易、轉口貿易和邊境貿易,而按現行一般貿易方式監管存在歸類難、核價難、效率低等問題。確立新型貿易方式后,再制定實施與之相適應的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工商等方面配套監管服務政策。
“前30年是做量,今后要更注重質的提升。”黃志平說。他表示,開展好試點必須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即擴大出口不是試點最終目的,而是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在貿易管理和服務、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
出口“橋頭堡”,
期待轉向國際貿易“橋頭堡”
4月19日,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開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市場一樓10萬平方米的進口商品館,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等地75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種特色商品匯聚于此。義烏進口商品館的設立,為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的連接通道。
義烏市市長何美華說,義烏發展進口與轉口貿易同樣有著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以物流為例,義烏的鐵路中轉托運站連通全國20多個鐵路大站,公路貨運直達國內320多個大中城市,800公里以內朝發夕至,駐義烏航空貨代有100多家,設有法國達飛、萬海等18家全球知名海運公司的辦事機構等。
專業人士表示,多年來我國實行獎勵出口創匯的做法,導致了進出口的極大不平衡,推動中國外貿由“獎出限入”向“進出平衡”轉型是必然趨勢。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的“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與這一思路不謀而合。對此,國務院在批復文件中要求,“擬推出的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改革事項,要優先放在義烏市先行試驗”。
“通過改革試點,義烏的貿易模式將實現出口、進口、轉口貿易聯動,從以往的中國出口‘橋頭堡’轉向中國國際貿易‘橋頭堡’。”黃志平表示,義烏市三年實施計劃中明確,要拓展提升義烏市場成為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爭取在2013年批準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具有“始發港”和“目的港”功能的“義烏港”,力爭2013年啟用。
“義烏市場發展到今天,影響力正在從一個市、一個省向全國乃至全球不斷擴大。”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說。義烏綜合改革試點要充分利用其獨特優勢,積極主動接受上海國際金融、航運中心的輻射,深化我國東中西部商品信息共享等領域的合作,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點擊次數: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