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專業批發市場策劃咨詢招商銷售”實戰實例系列:
3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國務院單獨就一個縣域綜合改革作出批復,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一個國家戰略在這里啟航。義烏再一次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
省委書記趙洪祝說,開展這項綜合改革試點,將對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探索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提升專業市場、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富民強省,起著重大的帶動效應。
從走街穿巷搖著撥浪鼓的貨郎擔,到萬商云集的國際商貿城市;從“興商建縣”戰略到實踐國家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義烏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是什么力量推動義烏創造了奇跡?
市場建設,總是在關鍵時候領先一步
“義烏自古是窮地,人多地少缺糧米,為了解決溫飽大問題,雞毛換糖做生意。改革開放春風起,義烏人趕上了好時期。經商做生意,撥浪鼓搖出了新天地。”
這是傳統曲藝里義烏道情的一段唱詞。這段唱詞道出了義烏人經商的起源是貨郎擔撥浪鼓。
在改革開放之前,裝滿了針頭線腦和麥芽糖的貨郎擔在義烏人的生活中不僅是送貨上門的便利店,還是新鮮的潮流資訊,是一種貿易方式的萌芽。
上世紀70年代末,義烏稠城、廿三里兩鎮的農民在馬路兩側擺起了地攤,貨郎擔固定在了攤位上,市場的種子開始萌芽。有5個子女的義烏農婦馮愛倩也是這“馬路市場”中擺攤的一員。可是,在那個“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這些攤位經常被驅趕,致使老百姓頗有怨言。后來廣為流傳的馮愛倩為了養家糊口擺攤而和縣委書記吵架的著名故事,就發生在那時。
1982年,義烏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因勢利導,決定全面開放小商品市場。9月5日,在一條臭水河上架起水泥板,當成簡易攤位,義烏第一代馬路市場――湖清門小百貨市場悄然開張。
從此義烏屢有“先行先試”的創舉。
1984年,義烏喊出了“興商建縣”的口號,市場的發展駛上了快車道。12月6日,市場從湖清門遷到了新馬路,改名為義烏小商品市場。這個義烏的第二代市場攤位編排有序,內含小百貨、服裝、尼龍襪和針織內衣等大類,開始出現劃行歸市管理的理念,實現了“以場為市”的轉變。
從第三代市場開始,義烏就有了一個國內小商品批發市場老大的殊榮。1986年,市場第三次搬遷,由新馬路移址城中路邊。這個投資440萬元,占地44000平方米,攤位數超5000個的市場,當年成交額就突破億元大關。經兩次擴建,1990年底成為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專業批發市場。1991年,市場成交額增至10.12億元。
1992年,市場第四次易址,擴建成了首個大型室內市場――篁園小商品市場。當年,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批準義烏小商品市場更名為“中國小商品城”。
5次易址、10次擴建,如今義烏小商品市場群經營總面積400多萬平方米,商位6.2萬個,匯集了4202個種類、170多萬種單品,市場成交額連續20年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
簡單的發展描述背后,是無數過程中遇到的問號,及解決問題之后的驚嘆號;是數不盡的驚濤駭浪,和戰勝險情的勇氣及創新之舉。
驚回首,經歷世紀之交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省內許多專業市場紛紛衰落,義烏也遭遇險情。2001年前后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絕大多數商戶只知道“現場、現金、現貨”交易,不懂得外貿業務,不解電子商務,市場成交額徘徊不前。當時有專家斷言,進行“三現”交易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八年內將難以為繼。
“這種悲觀的判斷,其實反映了義烏粗放貿易方式的危機。它逼著我們立足市情實際,重新謀劃義烏市場的發展路徑。”義烏市政府一位資深干部說。2002年底,義烏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發揚歷屆市委市政府興商建市、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市場轉型升級,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
從2001年12月開始分期建設至2005年10月全部建成的新一代小商品市場,是義烏的第五代市場,統一冠名為“國際商貿城”。它樹立起世界小商品市場新坐標。硬件設施一流的國際商貿城運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嫁接提升傳統市場,實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功能對接。寬帶接入每一家商戶,主人足不出戶可與世界各地的客戶下單交易。這是一個超越了“三現”交易方式,集商品展示、外貿洽談、購物旅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訂單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商品批發市場。從此,義烏小商品真正大規模地走向世界。
義烏大規模建設市場的資金從哪里來?從思路創新中來!1991年,義烏在全省打響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第一炮。第一次出讓每平方米僅6200元,1993年出讓時已漲到1.58萬元,2003年下半年漲到22萬元,屢次刷新全國紀錄。到2005年,在土地使用權的出讓中,義烏籌集到了幾百億元建設資金促進這個商貿城市的飛速擴張。
從馬路市場的誕生,到“興商建市”戰略的實施;從建設“國際商貿城”,到“義烏制造”的聯動,憑著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義烏總是領跑時代。
體制創新,為長大的孩子換上合身的衣服
如果說,義烏人的經商天賦根植于融于血液的撥浪鼓文化,那么義烏從一個浙中農業小縣發展成為國際商貿城市,無疑得益于各級政府引導有力、調控有度,科學把握“有所為有所不為”,得益于開明政府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義烏的政府是“有為”的。在“雞毛換糖”被看作是“資本主義尾巴”來割的年代, “大串聯”期間的1966年,義烏基層組織居然給外出的“敲糖幫”開出“長期證明”,證明上赫然寫著:“這是我縣傳統的支援農業舉措之一。”
義烏政府是“無為”的。在“文革”期間最多的一年,義烏全縣有7000多副貨郎擔外出,政府對小商品交易的寬容由此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在改革審批制度、推進政府服務創新、建設精簡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形成政府與企業、社會的良性互動,匯聚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方面,義烏堪稱典范。
回顧歷史,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義烏總是得到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持。
200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出《關于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的通知》,號召全省各地學習義烏的發展經驗,以推動全省各級各地各方面的探索創新。同時醞釀給予義烏更大的發展權限。
義烏在2005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居第12位,城市綜合競爭力已躍居浙江省縣級市首位。當時義烏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國際性的小商品采購基地,全市實現商品市場成交額389億元,連續15年居全國專業市場榜首。但由于縣一級不能注冊護照,也不能設立海關,在融資方面更是受到限制,義烏發展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頸”。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把這種政府管理上的不適應比喻成“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所以給義烏擴權是“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2006年11月,浙江啟動了第四輪強縣擴權試點,唯一的主角是義烏。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文《關于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賦予義烏市與設區市同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推動義烏市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浙江一個地級市大大小小的審批權力大約有1000多項,義烏擁有618項,其中省級事項下放445項,市級事項下放173項。義烏因此被稱為“中國權力最大縣”。擴權后義烏市設立了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外匯管理、股份制商業銀行等相關分支機構,并賦予這些分支機構設區市或相當于設區市的職能。當時的義烏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海關和首個可直接辦理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的縣級市。
“以前辦簽證要到杭州,后來在義烏就可以辦了,方便多了。”一名中東商人告訴記者。現在在義烏就可以辦理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等多項涉外權力。
制度的創新大大解放了生產力。
2007年和2008年,義烏出口標箱同比分別增長30.5%、24%。
2008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設立三大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其中,將嘉興、義烏兩市作為全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通過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率先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義烏一路快跑。
2010年,義烏實現全市生產總值614億元,同比增長11.5%;完成財政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75元。
截至2010年底,有3008家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占浙江省總數的1/2強,位居全國縣級首位。2010年義烏海關監管集裝箱出口57.6萬個標箱,同比增長12.7%。2010年,臨時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2萬余人次,同比增長29.70%;在義烏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達1.3萬余人。截至今年4月30日,義烏市場與世界上2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
但是,隨著義烏經濟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通關效率低下等影響小商品市場進一步做強的體制缺陷日益凸顯;進出口失衡、產品附加值低等結構性、素質性問題也成為義烏之痛。在進軍國際性商貿城市的關鍵時刻,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給予義烏“在國際貿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試先行權”,無疑為義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國家戰略,小商品實踐大戰略
春夏之交,草木蔥翠,萬物盎然。
5月6日,浙江省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動員大會隆重召開:義烏又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中國的新一輪外貿體制改革在這里啟航。
“到2020年,率先實現外貿發展方式轉變,貿易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針對義烏改革試點的目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說,義烏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是全國改革開放、攻堅克難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的一個很突出很重要的部分。通過開展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內外部經濟和貿易平衡,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新型貿易制度和管理體制,對于加快實現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和貿易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一個城市的命運,和一個國家的戰略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目前,全世界有8座購物天堂城市:紐約、迪拜、巴黎、倫敦、香港、米蘭、東京、洛杉磯,人們憧憬通過試點升級后的義烏,將和他們比肩,成為宜商宜游宜居的國際貿易名城。
未來的義烏市場,將是“市場采購” 新型貿易方式:實現公平市場、商品歸類管理,出了糾紛能迅速追溯責任。
按照國務院批復的試點方案,義烏試點主要是圍繞探索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這一核心,推進“有形和無形市場、國內和國際市場”兩個統籌、突出抓好“市場提升、產業轉型、區域發展”三個重點,不斷強化“交通物流平臺、金融服務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城市服務體系”四個支撐。
為了迎接國家試點,國務院研究室成立專題研究組,幫助義烏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研究,形成了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調研總報告和7個專題報告。今年4月,省政府向義烏派駐了28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工作組,對相關問題進行重點調研。義烏方面也早早地對“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進行研究。針對市場采購特點,他們對照一般貿易、邊境小額貿易、旅游購物等貿易方式,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比較研究。
目前,圍繞改革試點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義烏市已經編制了26個專項規劃。重中之重是,加快建設“義烏港”和全國物流節點城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做強做大義博會、文博會、森博會、旅博會四個國家級展會,構建現代金融支持體系,完善城市綜合功能等等。據介紹,完成這些規劃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918億元,其中“十二五”計劃投資約1730億元。
8項在全國先行先試的改革在義烏已經啟動,包括非洲產品展銷中心已初步建成,建設中國義烏(坦桑尼亞)經貿合作區已動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本外幣兌換公司掛牌營業,建行、工行、農行3家國有商業銀行和4家股份制銀行在義烏的分支機構由支行升格為二級分行。
在5月5日下午召開的“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匯報會”上,浙江省懇請國家給予包括電子商務建設、設立義烏綜合保稅區、開放義烏航空口岸等18個方面的政策支持。
為了順應市場轉型升級,去年以來,義烏市積極建設進口商品館、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園區、積極謀劃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和海量數據儲存及信息處理中心。
現在義烏主打生活類小商品交易,今后打算建國際性的生產資料市場,交易各類金屬、機械等大宗商品,這個市場面積達12平方公里,堪比一座小城。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介紹,根據規劃,未來的義烏生產資料市場將成為輻射全球的現代化一流生產資料展示交易中心和權威的價格形成、發布中心。
……
先行先試,需要敢趟“雷區”、勇破“難區”、善闖“盲區”的膽氣和智慧。義烏正在成為中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的探索者、領跑者。
點擊次數: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