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昆明市結合云南橋頭堡建設全面啟動,提出“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前沿和門戶,昆明落實橋頭堡建設、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最核心的問題是工業突破,最重要的載體是園區建設,最現實的舉措是招商引資,最具體的抓手是項目落實”。
工業突破,再次成為昆明建設橋頭堡新高地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的“第一核心”。工業如何突破?再次考量大時代中的新昆明。
實現工業突破的快速推進,昆明提出,要正視差距、找準癥結,突破工業發展面臨做大總量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的雙重壓力的瓶頸,加速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重要的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新型能源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當好全省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
在昆明新一輪工業大突破中,新昆明第一板塊領跑者官渡,再負“官渡擔當”,展“官渡作為”。引導產業聚集、培育集群經濟,打造新型工業產業集群,作為當今世界模塊經濟的表現形式和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式,產業集群崛起官渡,正在為昆明工業實現產業組織形式的大創新,產業集群的大突破,提供精彩的“官渡探索”。
鐵路大型養路機械
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崛起
從最初為昆明中鐵生產配套小零件,到生產部件,再到參與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產、總成,昆明新道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伴隨著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成長。今天,脫胎于一家關閉破產國企一個業務部門的新道為,已經成為我國鐵路大型養路機械零部件生產商中,具有雄厚技術實力的現代企業。
1998年,昆明煤礦機械總廠成立了一個10多個人組成的部門,為昆明中鐵生產鍛造機加工小零件,幾年后,煤機廠關閉破產,這個部門“演化”成為了昆明中鐵的專業零部件供應商,并于2004年6月,成立昆明新道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去年10月,新道為從龍頭街搬遷到了距昆明中鐵直線距離僅200米的官渡工業園區方旺片區,向“中鐵靠攏”,真實寫照著10多年來新道為與昆明中鐵共存共榮的深情厚誼。
作為鐵路大型養路機械零部件生產的領軍企業,今天,在新道為每年2000多萬元的產值中,80%的產值來自于配套昆明中鐵,在其多達5430項的產品中,配套昆明中鐵的產品達到了3000多項,幾乎涵蓋了昆明中鐵所有車型的零部件生產。
昆明中鐵有著嚴格的合格供方管理,在與新道為的合作中,中鐵派駐檢驗員到生產一線監督質量,為新道為提供大量的質量、技術支持,正是“質量取勝”的中鐵文化熏陶,使得新道為始終將質量和研發能力,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天,民營企業新道為,其加工中心擁有著數顯銑、龍門銑、數控車床、鏜床等先進裝備。通過與昆明中鐵合作研發、自主創新,橡膠減震基座、支座橫梁、提軌鉤等20多項以前只能靠從國外、省外進口、購進的關鍵零部件,在新道為研發成功,不但實現了國產化、本地化,并且其產品設計、使用性能更加優化,成本呈數倍降低。
與新道為的精誠合作,使昆明中鐵擁有了一個穩定、質量可靠、能夠實現關鍵零部件本土化、優化設計、降低成本的零部件供應商,而與昆明中鐵共成長,新道為的技術優勢,也使其成為行業翹楚,除配套昆明中鐵外,這個當年只生產來圖加工的企業,今天,同時也成為了為昆機、昆明705所等企業零配件的供應商。
向“中鐵靠攏”,官渡工業園區方旺片區,一批像新道為這樣的,專門配套昆明中鐵的鐵路大型養路機械零部件生產商,正紛紛向方旺聚集。
昆明中鐵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鐵路養路機械研發、制造企業,近年來昆明中鐵龍頭的迅速崛起帶動了以昆明為中心的35家配套企業共同發展,每年外協配套加工量達到了1億元以上。不斷向產業高端邁進,昆明中鐵提出了建設世界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制造中心、技術中心、工程實驗檢測中心、培訓中心的“世界級夢想”。向夢想沖刺的道路上,昆明中鐵不寂寞。不久前,專門為昆明中鐵配套通用件的侖港機械配件有限公司,生產機加工零配件的亞成公司先后落戶官渡,以昆明中鐵為“圓心”,官渡工業園區方旺片區周邊已聚集了12家配套企業,他們按中鐵的技術標準生產配套產品,“享受”中鐵提供的質量、技術支撐,他們伴隨著中鐵的世界級夢想,不斷實現技術升級,與“中鐵航母”共同乘風破浪,一個正在成長中的鐵路大型養路機械產業集群,正在為昆明打造首個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提供現實的“樣本”。
西方學者把產業集群形象地比喻成一粒種子培育出一片森林。初始企業的率先創業成功,形成巨大的示范作用,帶動相關企業的聚集,而這些企業自身在發展中也會衍生和裂變出新的企業,并將進一步催生新的上下游企業的出現,從而推動產業鏈分工優化,促進生產專業化。
然而,官渡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場條件、良好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產業集群難以破土而出。從總體上看,產業組織形式還處于低級階段,生產能力分散,企業大而全、小而散,規模經濟實現程度低、產業集聚程度低、企業間分工協作程度低,極大地制約了優勢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這也造成了官渡無緣大范圍參與世界經濟分工,無力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中,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
中鐵大型養路機械產業集群的崛起,不僅為云南經濟能“呼風喚雨”的大型企業“一粒種子培育出一片森林”開了一個好頭,也為我省集群化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起到“龍頭”作用。裝備制造業乃國之重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裝備制造業中技術密集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是發展高端制造產業的核心和關鍵。難能可貴的是昆明中鐵在帶動配套企業的發展中,著力構建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產業體系,著力完善集群創新系統,在向世界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制造前沿推進的同時,積極幫助骨干配套企業增強研發創造能力,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合作水平。在共同的利益土壤、共同的生存環境中,共同發揮集群效應、共同提升集群效率,實現共同升級、共同發展,使集群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超越傳統集群,進入到創新型集群發展的新階段。
低壓電器產業高地
工業園區產業聚集曙光初現
打造昆明的“正泰”、昆明的“德力西”。2000年就入駐昆明的云南三龍集團昆明高能電氣有限公司,終于等來了可以“大展拳腳”的機遇。高能電氣主要是依托云南電網城、農網改造“一戶一表”的需求,生產填補云南電器產品空白的小型斷路器、配電柜、照明配電箱等低壓電器元件和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產品。進駐昆明多年,他們形成了年產值9700萬元,擁有2條先進裝配流水線,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裝配,市場營銷為一體的企業。云南提出橋頭堡建設,高能“摩拳擦掌”、“心急如焚”,看好云南將成為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和大通道的機遇,他們新開發了高分斷智能斷路器、高壓無功補償裝置等先進產品,但原有租用的17畝廠區,已無法滿足公司生產和經營需要。經過官渡工業園區的道道篩選,他們終于獲準進駐官渡工業園區“951地塊”,投資1.5億元購買標準廠房,在這個新的舞臺上,高能電氣志向高遠,下一步看準南亞、東南亞市場,他們打算上原器件配套業,并與周圍的電器企業,在相互配套以及市場、產品、品牌優勢互補上尋求深入合作,形成2.3億-3億元的年產值。
官渡工業園區,一片名為“951”的地塊,正在以挑剔的眼光“挑商選資”火熱招商。瞄準云電外送和云南水電開發帶來的新機遇,打造電器產業高地,以集群化、專業化、優質化為標準,投資1億元、生產電器成套設備的“雍立電氣”,投資5000萬元、生產送變電成套設備的“瑞建電器”等企業入駐官渡,8家以電器生產為主的裝備制造企業聚集“951地塊”,總投資達到了12.6億元。
“951”電器產業高地隆起,是官渡工業園區集群化招商,實現產業聚集的一個縮影。以產業集群作為發展戰略,官渡工業園區正在以印刷包裝產業基地、精密裝備制造業、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配套策劃一批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項目進行招商引資,以增強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目前官渡區工業園區已形成了以昆明中鐵為龍頭,重點發展機械加工、數控機床等現代裝備制造業的方旺片區,以昆明國際包裝印刷產業基地為重點的西沖片區,依托昆明新機場、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的寶象片區和以國際化、生態化、現代化的新昆明臨空經濟新區為重點的小哨片區。把產業集群化作為一種引導方向,以昆明中鐵、西南最大的國際包裝印刷城組團、西南最大的輸液專業制造企業等為主體,官渡區形成了以鐵路養護機械制造業、包裝印刷業、醫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產業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集約規模發展產業聚集區,工業園區產業聚集曙光初現。
8家電器制造企業落戶官渡,聚集951地塊,讓人產生了建設低壓電器產業集群的構想,但集群能否最終形成,很大程度由市場說了算。
雖然產業集群形成機制基本方向是自發的或者說是市場的,但并不是說政府就無所作為。云南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在市場、市場主導力量、產業形態、文化傳統等方面都缺乏自發形成產業集群的產業經濟基礎和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需要自發和人為共同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在“人為”因素中,政府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當然,政府作為一級組織,并不是要大包大攬,而是要調整好引導者、服務者的角色,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和市場環境,樹立現代產業觀念,變單一支持企業為整體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變單一招商為集群式招商,充分把握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以產業龍頭帶動中小企業聚集,以產業鏈、產品上下游為紐帶,加快園區建設向產業集群化的轉變。
一群有相互關聯的企業在地理上集中可以形成產業集群,但并不是簡單地把企業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就能形成產業集群。在園區建設中,如果不考慮園區定位、資源環境和產業發展方向,項目聚集、企業扎堆,最終很難形成真正的集群優勢。只有統籌規劃,有所取有所舍,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依托自身區位和產業優勢,形成符合產業發展實際、布局比較合理、分工
有序、相互協作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螺螄灣小商品加工園區
集群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一個聚集10萬產業工人,年銷售過百億、稅利超10億的輕工業新城,正在崛起。
昆明中豪創業園小商品加工基地。10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正以一種恢宏的氣勢,全部招租完畢,整裝待發。
昆明中豪創業園小商品加工基地,項目總用地2000余畝,概算總投資100億元,規劃建設標準廠房170萬平方米、配套住房60萬平方米、教育研發中心25萬平方米。三期項目建成后,基地將吸引200家企業入駐,產業工人超過10萬。目前,小商品加工基地2076畝的一二期建設已經完成,來自全國各地的70家服裝、床上用品、鞋類生產企業入駐,30家已經進入。而在空港經濟區,一個規劃建設有200多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的空港經濟區螺螄灣小商品加工基地也在加緊建設中。
筑造中國商業發展的新高度,螺螄灣國際商貿城目前總面積320萬平方米的一期、二期已經建成開業,其主體市場匯集了服裝、日用百貨等40余個大類、2000余個品種、數百萬商品,日均接待客商15至20萬人,2010年8月,商貿城500萬平方米的三期工程也正式開工。這個體量巨大的“現代商貿航母”定位為面向西部地區和東南亞、南亞、中東的特大型國際商貿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依托螺螄灣“現代商貿航母”,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小商品出口加工基地為定位,以工促貿、工貿聯動,一個距離泛亞市場最近的,未來西部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標志性小商品加工產業集群,在官渡已然雛形初現。
實現從產業聚集到產業集群,小商品加工基地積極吸引大品牌、大企業入駐,培育龍頭企業。著名云南本土企業奧斯迪一口氣在中豪創業園買下了3幢廠房,他們將在這里把產值做到3至5億元,而產業園對奧斯迪的期待則是舞起服裝加工的產業龍頭。瞄準泛亞市場,一批中東部企業,紛紛入駐,園區中一家河南毛茸玩具生產商,已將市場拓展到緬甸、泰國、越南,訂單、定向生產。承接東中部、面向大泛亞,一個集群式承接東中部產業,面向泛亞的小商品加工業“產業集群大戲”,已經在官渡啟幕。
區域競爭力取決于產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取決于產業集群,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最重要的經濟現象。從廣東的“專業鎮群”到浙江的“塊狀經濟”,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形成了全球矚目的產業集群帶,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集群進行專業化分工和生產。“小產品、大群體”,“小產品、大市場”,“小產品、大產業”,義烏的“中國小商品指數”、紹興的“中國輕紡城紡織品指數”,這兩個與“產業話語權”相關的指數,對全球小商品、紡織品價格形成機制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土生土長的“地方小工業集群”,專業化的市場形態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集聚了如此大的經濟能量,在國際上都是罕見的。在加快云南省橋頭堡建設中,東部沿海的這種經濟現象是否會在西部后發展省份云南出現?
官渡區已經作了回答。
專業市場在我國產業集群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螺螄灣“現代商貿航母”起航,就為小商品加工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了重要的市場交易條件和信息條件。從大型專業化市場到輻射中國西部乃至泛亞的現代商貿物流業再到小商品加工基地,官渡區將在云南形成第一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小商品產業集群,這種因專業化市場崛起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市場創造模式,在云南橋頭堡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明確提出,建設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和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出口加工基地,形成外向型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體系,這就要求我省加快建立外向型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機制。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作為云南橋頭堡建設的商貿前沿,率先啟動小商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抓住東部“騰籠換鳥”產業西進的機遇,率先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將對云南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
點擊次數: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