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品牌”與“時尚”一直是江蘇服裝業不懈追求的目標,改革開發30年來,不僅涌現了像“波司登”這樣的世界名牌,還培育出像常熟服裝城這樣的服裝專業市場中的佼佼者。不過,全球金融風暴還是給向來在內外銷方面結合得比較好的江蘇服裝帶來了不小影響,那么當地的服裝協會、諸多企業以及各個市場又是如何調整的呢?
品牌做精做細不容易
江蘇是我國服裝出口大省,突如其來的這場金融風暴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它的對外貿易。根據南京海關提供的數據,2008年1~11月江蘇口岸累計出口紡織服裝2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9%,但是就單月來看,從8月份開始出口額連續4個月大幅回落,11月份更是首次出現負增長,當月紡織服裝出口1.5億美元,同比下降9.3%,環比下降18.2%。
對于受到影響最大的外貿領域,江蘇省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郁冰向《紡織服裝周刊》記者介紹說,“一開始的時候,企業抱怨比較多,下半年逐漸地冷靜下來找尋新的出路。大部分企業選擇了提升產品檔次,不論是通過提高打樣的技術,還是增加對產品用料的研發,都希望訂單維持原有水平,然后能夠穩步提升。雖然利潤是縮水了,但是企業卻調整了自身,有助于今后的發展。”
當行業面對困難的時候,協會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2008年12月1日,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由郁冰陪同到“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金壇市,對該市的重點服裝企業進行了調研并召開了座談會。
蔣衡杰在肯定江蘇及金壇服裝企業發展和創品牌工作后,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當前的形勢,全面加緊創新,加快調整。對于江蘇服裝業來講,應當在找準產品定位、突出品牌功能和科技含量;梳理流程、優化產業鏈,緊密融合上下游產業的關系,打造完整、快速、低成本的產業鏈;在大膽創新的同時借鑒國際品牌的相關經驗,挖掘商業流通領域的利潤率,實現產品終極價值的最大化這三個方面多下功夫。
正如蔣衡杰所說,江蘇不乏大規模的服裝企業,像波司登、雅鹿、紅豆、海瀾之家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著整個江蘇服裝業的迅猛發展,但面對新的形勢,更多的企業要注意從規模化、大訂單的生產向多品種、小批量、單價高方面轉變,這才是企業正確的發展方向。
互幫互助,以人為本
金融危機帶給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壓力,同時也帶給了他們發展壯大的機遇。例如,江蘇有些外貿企業的國外訂單受到了影響,但是通過接國內的訂單使自己生存了下來。
在常熟舉行的一次紡織服裝企業代表座談會上,江蘇特別特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斌見到了波司登總裁高德康,很高興地對他說:“看來波司登的眼光非常敏銳,多虧了波司登,我們公司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陳斌為什么這樣講呢?特別特服裝有限公司作為波司登這個領軍品牌的外協加工廠,企業創新力得到迅速提升,質量監控、生產流程達到了新的標準,通過與波司登進行“FOB”(全包價)加工合作,不僅有了穩定的訂單,而且有了比以前更加豐厚的利潤,與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出現負增長情況相比,“特別特”2008年的銷售額和利潤都有所增長,十分難得。
很多企業的老總都十分欽佩波司登不僅發展迅速,目光長遠,而且十分有社會責任感,用波司登的力量,影響、帶動身邊的其他企業,共謀發展。在長三角地區,像特別特公司這樣,匯聚在波司登的周圍,為波司登提供配套生產、協作生產的企業達到了500多家,在這次金融危機來臨時,大多數的企業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作為江蘇服裝實力派的企業代表,紅豆集團在去年的發展中逆勢上揚,截至2008年11月,紅豆營業收入近18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0%,給很多發展中遇到困難的企業帶來了啟示。總裁周海江說:“經濟回落期是企業加快技改、提檔升級的好機遇。紅豆將在穩定現有員工隊伍的同時,招聘一批高層次人才,促進企業加快發展、轉型升級。”
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都面臨重新洗牌。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必須要進行結構性調整,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周海江這樣分析道:“農業生產規律是春種秋收,而對工業經濟來說,低潮期恰恰是最好的‘播種’時節,因為這時擴張成本低,政策鼓勵發展,原材料、設備等市場要素相對便宜。”紅豆在危機來臨時能夠處之泰然,化“危”為“機”,彰顯了一個成熟企業快速反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很多紡織服裝企業停產停工、減人裁員之時,紅豆不但沒有裁掉一名員工,還計劃2009年新招3000多人,充實到市場網絡和技術研發部門。
在紅豆集團的帶領下,無錫市18家紡織服裝企業于2008年12月16日聯合發出倡議,面對金融危機對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要變“減員增效”為“穩員增效”,呼吁更多企業堅定信心,應對挑戰。“辭退一人,影響一批;多用一人,留住群心”,一時間成為江蘇服裝企業“抗寒解凍”的精神支柱,這一點與珠三角服裝企業的大規模裁員、關門倒閉形成了鮮明對比。
專業市場肩負更多使命
江蘇的大部分服裝企業能夠成功抵御金融風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相當實力的服裝市場作支撐。上世紀80年代漸漸發展起來的常熟服裝城如同常熟經濟的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之門,在積聚人氣、吸引資金、促進流通、解決就業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8年的冬天,經濟和氣候一樣蕭條,但常熟服裝城的商戶們卻忙得不亦樂乎。“雖然2008年國內服裝業不景氣,但是很多到常熟服裝城拿貨的經銷商都搶不到貨,甚至想留下來等,連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九龍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楊巖錫這樣說道。每天有大約30多萬客商流量匯聚于此。之所以能夠保持繁榮的景象,主要緣于“大眾化”的路線。“服裝城對國內外那些健康成長的中小品牌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常熟服裝城時裝中心總經理陸建良分析,雖然市場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前來,但主體仍然是一些正在成長中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沒有充裕的資本進行品牌運作,卻可以共享服裝城通用的銷售網絡輻射全國,并通過銷售網絡的知名度吸引顧客、擴大銷路、推廣品牌。
此外,從2000年起每年一屆的“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在去年正好是10年大慶,將這里的人氣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加之已經開業的中國褲業中心,又豐富了服裝城的經營種類,2008年的常熟服裝城發展到了新的高度。當然,“中國第一專業服裝市場”早已不是常熟人的目標,已經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的他們立志將這里打造成“中國的米蘭”。能夠在逆境中喊出這種口號,不僅是常熟服裝城領導者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表現,更是一種實力的象征。
不平靜的2008年已經過去,對于江蘇服裝來說,承受了很多,同時也改變了很多,相信有協會的正確引導、龍頭企業的積極帶動以及專業市場的優質服務,江蘇服裝能夠再接再厲,將“品牌”與“時尚”演繹得更精彩!
點擊次數: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