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走進福州西湖百貨商場,仿佛時光停滯,眼前出現的是記憶中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普遍的百貨店場景。在褪去國營老百貨曾經的光彩后,面對接踵而至的大小超市、購物廣場帶來的沖擊,這種堅持似乎已不僅僅是對傳統業態的固守。
福州西湖百貨商場,一個傳統老店的生存之道——在退守中重拾商機
隨處可見的老國貨,低廉的小物件……福州西湖百貨商場將“守舊”變成優勢,做出特色。
紐扣、縫紉線、熱水瓶木塞、友誼牌護膚霜……在鑲嵌著玻璃的封閉式木架柜臺下,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居家日用品,看上去有些零碎而散亂。沒有空調冷氣,天花板上數盞不停旋轉的吊扇,試圖吹散這大夏天里無處不在的暑熱高溫。
走進福州西湖百貨商場,仿佛時光停滯,眼前出現的是記憶中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普遍的百貨店場景。在褪去國營老百貨曾經的光彩后,面對接踵而至的大小超市、購物廣場帶來的沖擊,這種堅持似乎已不僅僅是對傳統業態的固守。
實惠好用的家什物件、價廉物美的老國貨,不論說是稱了懷舊消費的心,還是合了補缺需求的意,這些年過半百的經營者在市場夾縫中找尋著生存之道,他們的“守舊”于時光流轉中卻演化成一種特色。
迫于無奈的“守舊”
第一次光顧西湖百貨商場的人,剎那間都不免有“穿越”的感覺——恍若置身影視劇里呈現的二三十年前的光景里。玻璃木架柜臺圍成的一個個方框,高高豎立的陳列貨柜,形成了各自獨立的銷售單元;柜臺內的售貨員或站或坐靜候著顧客光臨;營業員和顧客隔著柜臺交談,遇上熟客還捎帶上一兩句鄰里式寒暄。
當傳統日用百貨銷售的這種“老舊”模式,幾乎被遍地開花的開架式、體驗式商超業態所覆蓋時,讓人驚奇的是,西湖百貨商場緣何能“碩果僅存”?
站在西湖百貨商場臨著北后街的店門前,記者注意到,卷簾門門楣上藍底大紅字的“西湖百貨商場”看起來很不起眼,其下方墻面正中卻還懸掛著“西湖連鎖超市”字樣的牌子。這似乎無言地印證著這家老百貨在艱難退守中的糾結經歷。
西湖百貨商場始建于1969年,原先叫做紅湖百貨,算得上是福州城區最早的國營百貨之一。由于地處北大路附近,很多老福州人習慣稱之為“北大商場”。早期,它曾是一個包括照相、理發等服務業在內的綜合性大商場,經營面積至少是如今的4倍。“那時候,我們這樣的國營商場很吃香,有不少市面上的緊俏貨。銅盤、新店一帶的居民,連那附近的部隊官兵也都來這兒買東西。”曾經站過鞋柜的老員工陳先生說,當時天天門庭若市,根本無法按時下班。
歷史的車輪行進至上世紀90年代,西湖百貨并未因其曾經的輝煌避免遭遇國企改制浪潮的命運。1999年起,這家擁有100多名職工的商場開始推行責任制承包經營。其時,隨著市場經濟應運而生的連鎖超市、購物大賣場,以新穎的售賣方式、舒適的消費環境和推陳出新的時尚精品,迅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而傳統老百貨相繼消失在城市新商圈里,西湖百貨也陷入艱難的經營低谷。
“快撐不住時,也想過轉換一下經營模式,試圖改為開架超市,或者變身家電賣場,但都沒有成功。”兩年前退休的原商場負責人林姐介紹說,一些曾有合作或接手意向的百貨流通大企業,在實地察看和商談后,都因為店面位置不沿街、客流不易拓展以及原有硬件設施先天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而退縮。
顯然,不管是靠自身還是借外力,都未能轉變“老舊”的經營形式。迫于生存壓力的西湖百貨,只有從銷售品類選擇入手,多動腦筋了。
“新興商超大而全,但更多會迎合新潮、時尚的消費,對于百姓最日常的需求總有無法涵蓋的方面。”西湖百貨商場負責人卓心鋒表示,比如,一些看似過時落伍的老物件、日用品,因為耐用實惠,事實上仍有不少市場需求。并且,“柜臺式銷售還有面對面的優勢,能直接了解顧客需要,有針對性地補充貨源。”
不只是“懷舊”的消費擁躉
據了解,除了逛街時偶爾入內的路人,西湖百貨商場的顧客通常有兩類,一類是正在或曾在附近生活工作的老顧客,另一類是聽人介紹專程來找“不好買”居家用品的有心人。與西湖北大路相距甚遠的鼓山、金山一帶都有人慕名找到這兒。
“能幫我拿些蚊香盤嗎?”在日雜用品柜臺前,張女士從營業員手中疊放的蚊香盤中挑取了兩個,付了兩元硬幣。她告訴記者,點蚊香最頭疼的是隨時掉落的灰燼,想找一種比較安全、衛生的專用盤。聽人介紹這兒能買到,家住左海公園附近的她就騎電動車找過來。
在這里,這樣的“稀罕”小物件還真不少,瓜子鉗、核桃夾、老式折疊小剪刀、蚊帳掛鉤、縫衣用的頂針、修補兒童衣褲磨損的卡通布貼、使用方便的帆布搭扣腰帶……守著這個柜臺20多年的售貨員李姐說,這樣的小物件現在或許算不上最大眾化的需求,但因能解決生活中特殊小難題,在大商場又不好買,相當一部分人會特意找上門。
這里很多售價低廉的小商品還可以拆零銷售。來買縫衣針的陳女士,嫌配齊大小型號的一整盒針太多用不上,只買了兩根粗細大小適合縫棉布內衣的針。陳女士說,有些超市也賣針頭線腦,但都是打包搭售,選擇的余地較小。記者在柜臺上看到,晾衣用小衣夾、各種顏色縫衣線、大小紐扣、常用在老人孩子服裝的暗扣、論尺量剪的松緊帶和蕾絲邊等,拆零賣只有三五角錢的生意。有一種簡易窗簾環,每枚甚至低至5分錢。李姐坦言,這些不起眼的物件只能圖個薄利多銷。
“拾遺補缺,經營百姓最常用、好用的消費品,是目前商場經營的主方向。”卓心鋒介紹說,商場現有的服裝鞋帽、針織內衣、棉紡化纖、五金交電等柜臺都各展身手,將“守舊”變成優勢,做出特色。在鍋碗瓢盆柜臺上,營業員王姐正幫著一位先生換用高壓鍋蓋上的小配件。另一旁等待的顧客林女士說,在這買了配件當場就可以換上,很方便。
前些年,到這商場的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老牌國貨的關注,西湖百貨的名氣通過網絡,在福州年青一代消費群體中也得以擴展,這兒的人氣漸旺。蛤蜊油、友誼牌護膚脂、百雀羚面霜、馬牌潤面油、蜂花檀香皂、杏花牌蚊帳、回力牌球鞋等等,在西湖百貨里走一圈,隨處可見那些耳熟能詳的老國貨。
“不只是為了體驗一份懷舊的感覺。”花8元錢買了百雀羚護手霜套裝的一位年輕女士表示,網上有帖子說這兒有不少國貨老牌子,順道來逛逛,果然有些收獲。她說,這樣的老百貨同老國貨一樣,沒有過多的修飾和華麗的包裝,卻實實在在。以后家里缺點什么日用品,超市里不好找到的,也會上這兒看看。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姚瑾
點擊次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