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2005年,隨著新市場的落成,義烏眼鏡行業搬進了敞亮的國際商貿城三區市場。經營戶也從原本的128家增至220多家,分布在三區(H)的五單元和六單元兩大區塊。
2008年金融危機時,全球經濟陷入低迷,恰恰義烏眼鏡行業內外銷形勢平穩,這讓經營戶們信心倍增。然而,2011年開始,由于受到中東、非洲、歐美等主要出口目的地經濟形勢的影響,眼鏡行業外貿訂單開始緩慢地萎縮。2012年,外貿一片蕭條。義烏市眼鏡行業協會副會長陳禮貴說:“全球經濟不景氣,現在全國眼鏡都不好賣,不是咱們一個市場的問題。”
所幸的是,經營戶們憑借其敏銳的嗅覺早早地預料到外貿行情,開始向內銷甚至零售“取暖”,以此來撐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昨日,記者來到三區眼鏡區塊時發現,不少店面都張貼著“驗光配鏡”的字樣,部分商家甚至配齊了整套設備;即使沒有推出這項業務的商家也表示,賣鏡架的同時也可以為你介紹配鏡店面。
走在國際商貿城三區眼鏡區塊內,有不少這樣的“驗光配鏡一條街”——幾乎每走幾步就有一家推出驗光配鏡業務的店面。
外商下單后一直沒來提貨
李建波是臺州人,在臺州老家辦了一家眼鏡廠。李建波說,家里有八九個親戚都在義烏經營眼鏡生意,他自己雖然不做驗光配鏡,但是他家親戚在做。
李建波告訴記者,今年生意特別淡,很多親戚都轉行做起了“驗光配鏡”,他年紀大了就沒折騰那些。不過,他心里還是有些羨慕,“驗光配鏡拿的都是現金,做外貿就要等錢。”李建波說,等錢還好,怕的是客人不來下單拿貨,錢也就沒了著落。
“一個敘利亞客人,是我家的老客,前年的時候還來拿貨,今年他下了單子但是沒來提貨,現在那些貨還堆在倉庫里。”李建波說,按說年后就是眼鏡行業的旺季,4、5月份的時候最忙,6月也不該閑著,可是今年這些老客像是約好了似的,都沒了消息。“敘利亞客人沒來,伊朗的那個客人也沒來。”老伴兒在一旁悠閑地削水果,“要是換在往年,現在還算是旺季,忙得很。”
2005年,新市場建成之初,李建波通過投標的方式以每年每平米5000元的租金取得了一個15平米的攤位。“生意好的時候我最多一天走過一個柜的貨,今天一整天,一件貨也沒有賣出去。”李建波說,通過投標攤位入行的同行中已經有許多人離開了眼鏡行業,這些人大多和李建波一樣,來自省內的臺州或者溫州,攤位支出加上生活費用,一年至少花費20萬元左右。
協會副會長陳禮貴說,往年行業的經營戶是“人來人往”,今年行情淡得很,空出來的攤位都沒人接手,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一點。
零售配鏡業務成“香饃饃”
“我家生意好,剛接了一個訂單。”記者離開李建波的商位碰見了笑呵呵的陳海紅。陳海紅的店經營的是雅酷牌的近視鏡,她介紹,年后外貿生意一直很冷清,“今年還說自己一天出一個柜那就肯定是吹牛。”陳海紅說,年后她就沒有接到過訂單,直到6月,“我接了一個香港人的單子,也就幾萬塊錢。”然而,陳海紅的心思早就不在外貿上,她現在一有時間就鉆研配鏡的零售生意。
年前,陳海紅租了一個新店,專門做零售的“驗光配鏡”。“對我來說,外貿生意一直不太好,我總在想各種辦法掙錢。”陳海紅發現,市場里大約有3、4家有驗光配鏡的業務,周末和寒暑假的時候配鏡的學生挺多,陳海紅心想,自己的“驗光師證”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年后,她就大張旗鼓地做起了零售生意。為了做好配鏡業務,陳海紅還從德國購買了成套設備,驗光機、磨片機、配鏡儀等一應俱全。出人意料的是,不多久,周邊的商位都開始定制“驗光配鏡”的易拉寶和大燈箱,提供零售的商家一下子冒出了20多家。
“只能做做老客了。”陳海紅頗有“理想落空”的失望。昨天下午,一位姓馬的經營戶帶著幾個朋友找到陳海紅配眼鏡。這位馬女士說,她和陳海紅曾經是“隔壁攤”,去年眼鏡行情太差,她的生意支撐不下去就被迫轉行了。得知陳海紅增加了配鏡業務,她就帶著朋友一起來配鏡。
行業要轉型,關鍵是內銷
“義烏是一個批發市場,還是要以批發為主,現在大家熱衷做零售大多是過渡一下。”陳禮貴說,眼鏡行業利潤薄,外貿生意一般一副眼鏡賺一毛錢,一整件貨也就幾十塊錢,零售一副眼鏡就能賺相當于一件貨的錢。
“現在大家也是夾縫求生,有錢賺的都做做看。”陳禮貴說,“這樣的現象不僅發生在義烏,全國各地的眼鏡批發市場都有,比如丹陽眼鏡城,不僅本地人在那里配鏡,很多周邊城市的人都趕到那里配鏡。零售量大而持久的話會催生部分商家轉型專做零售,不過,在義烏,我還是看好內外銷的批發生意。”
經營太陽鏡、老花鏡的嚴秀求告訴記者,他覺得內銷潛力巨大。嚴秀求說,批發生意無論如何一年也能收入十萬左右,零售生意再好,也就五六萬的收入,現在外貿不景氣,他就轉型做內銷。
“前幾天有一個客人來買老花鏡,順便拿了十個款式的太陽鏡,我都按照批發價給她拿貨,今天她又來拿了200副。”原來這位客人在溫州開眼鏡店,每個月的銷量也不小。“今年夏天短,內銷也受到一定影響,我就當先聚人氣,明年我就能比別人多一些銷路。”嚴秀求說。
來源:義烏商報 作者:金淑嫻
點擊次數: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