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整理教室、張貼宣傳資料、更換新的展板……昨日,沉寂一個暑假后的校園又熱鬧起來了。為了迎接同學們的到來,市開發區學校將校園環境布置一新,老師們還根據新生的心理特點,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校園嘉年華活動,幫助孩子消除新入學的心理焦慮。
“本學期我校共有327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其中,還有36名來自美國、韓國、意大利等國的外國留學生。”校長杜建芳說,“對義烏新市民子女入學,我們不僅無條件接收,還設法創造條件讓他們讀得好、讀得安心!”
新學期剛開始,義烏作為移民城市的特征不斷顯現。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愛上自己的校園,我市的多所學校也如開發區學校一樣,做好了準備。
敞開校門接納新“義烏人”子女入學
“這里學習環境好,老師和同學們對我也好。”結束了愉快輕松的暑假,來自河南的李同學又重新回到黎明小學。作為一所地處城郊的小學校,黎明小學現有學生人數1300名,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直占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上學期約占68%,本學期比例有所提升,約占70%。在我們這里,其實根本就沒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個概念,我們稱他們是義烏市新居民,他們的所有待遇,都與本地戶籍的學生一樣。”昨日上午,在辦完了簡短的學生入學入冊手續后,黎明小學校長朱文海就組織老師開會,布置新學期的工作任務。
“隨著義烏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集聚,義烏新市民子女入學需要猛烈增長,就學壓力持續增大,且入學需要集中在城區、城郊及集鎮。”據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2004年,全市新市民子女就讀人數僅為1.4萬人,2007年、2008年相繼躍升到3.6萬、3.9萬人。到2011年,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新市民子女達25662人,在民辦學校就讀的26937人,共計52599人,占義烏全市在校小學初中學生128471人的40%。
滿足義烏新市民子女教育需求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對此,市教育部門想方設法,努力創造條件保障這些學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本學期就學形勢與上學期相當,包括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內,全市約有5.3萬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義烏就學。”
“公辦”挖潛,“民辦”改良
嶄新的校舍,寬敞的教室,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先進的文體設施和現代教學設備……近些年,我市為了進一步挖掘和拓展資源,兼顧不同層次義烏新市民的教育需求,以“公辦為主,民辦為輔”為原則,千方百計培育教育資源,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促使城鄉學校的教學環境有了華麗變身,新市民子女就學難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市規劃新建小學20所,每年向社會承諾建設主要接收外來建設者子女的小學4所,完成全市30多所中小學改建、擴建、新建任務,特別是加快了城區、城郊小學建設。“我們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努力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學位,大大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大幅增加所帶來的就學壓力,實現常住人口子女就近入學。”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說。
在加快公辦學校建設的同時,我市按照“校舍政府提供、校長和部分教師公派、以招收義烏新市民子女入學為主”的模式運作,在義烏新市民比較集中的地區,創辦了何宅小學、隔塘小學、祥貝小學等7所公辦義烏新市民子女學校。此外,全市還有臨時許可民辦義烏新市民子女學校16所。
“我們在鼓勵和引導公辦學校、公辦義烏新市民子女學校積極接收隨遷子女的同時,還對民辦臨時學校從校舍和學生安全、教育教學業務、財務管理、教學質量監測等方面進行統一管理,積極扶持改善這些民辦臨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配備,并開展各地公辦學校與民辦隨遷子女學校對口幫扶。”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由于民辦臨時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簡陋,師資力量較薄弱,教學質量不高。為此,市教育局對民辦臨時學校實行一體化管理,納入教育教學統一管理體系。自2008年以來,我市共組織了13所公辦中小學與16所民辦臨時學校開展結對助學活動,開展1+1結對助學等活動;由13所公辦學校向結對民辦臨時學校派出副校長或支部書記,擔任協理員,以特派員身份參與民工子弟學校的管理,從而提高了這些民辦臨時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有效保障,同享市民待遇
根據有關政策,我市還建立了義烏新市民子女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公辦中小學接收義烏新市民子女就學的經費列入年度教育經費預算,由財政統一安排,按照學生數撥付生均教育經費,把義烏新市民子女列入免費義務教育范疇,全部免除所有義務教育段學校學生的課本費、雜費、作業本費,并把家庭困難的義烏新市民子女納入減免學雜費和營養餐補貼的范圍。
為了又好又快地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市教育局切實規范程序,優化服務,在13個鎮、街道中心學校設立流動兒童就學報名點,由中心學校協調,統籌安排義烏新市民子女入學。而為了幫助隨遷子女盡快融入學校、融入城市,各校在新生入學時采取了自然編班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上也注重引導不同背景的孩子互幫互助、和諧共處。全市所有公辦學校無論在教學要求、教學進度、教學態度、教學評價等各個領域,均對義烏新市民子女一視同仁,外來學生毫無差別地參加體育、藝術、科技活動,在評先評優、入隊入團、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統籌安排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這是新學期中我市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制定的新政策。這一政策的執行為諸多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直接減輕了幾千萬元的經濟負擔。
“除了在政策方面做到一視同仁,我們還在管理上、文化上促進義烏新市民子女與城市的融合,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給予關心和幫助,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讓家長放心。”昨日,市實驗小學的副校長朱向陽對記者說。
來源:義烏商報 作者:龔獻明
點擊次數: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