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提升的關鍵階段,民營企業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又肩負著推動科學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責任與使命,義烏民營經濟的發展經驗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民營企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
一、黨政有為是建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障
改革開放短短20多年的時間,義烏由一個資源貧乏的內陸農業小縣,一躍發展成為國際性商貿城市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其成功秘訣何在?浙江省對“義烏發展經驗”概括了“興商建市、產業聯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豐厚底蘊、黨政有為”這六條,其中“黨政有為”是最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一條。我們在調研中也認識到, 在中國的國情下,“黨政有為”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保障。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來看,義烏的“黨政有為”有兩條基本經驗:
第一,政府在市場建設中始終保持著清晰的戰略發展目標,始終把握住經濟發展的方向和大局。義烏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市場建設階段(1982年―1993年),其標志是1984年義烏縣委、縣政府實施“興商建縣”戰略,義烏逐漸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第二個是以貿促工階段(1993年―2000年),其標志是1993年義烏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義烏逐漸形成了與專業市場緊密聯動的工業產業體系;第三個是貿易國際化階段(2000年至今),其標志是2000年義烏實施“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戰略,義烏逐漸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政府通過對市場商位與貨運物流等戰略性資源實行控股,牢牢掌握市場建設和發展的主動權,這是義烏經濟實現可持續和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在微觀經濟機制方面,義烏實行了十分開明和開放的政策,全面建設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義烏的投資創業環境十分寬松,政府對新辦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由于小企業太多,甚至有些資產上千萬的家庭工廠生產幾年了還沒來得及登記注冊。義烏還有一個獨特現象,政府機關幾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9點以后,市委、市政府目前還擠在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一棟破舊辦公大樓里,而且設施非常簡陋,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義烏政府是一個高效、廉潔、有作為、有權威的政府,這是義烏經濟實現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
概括來說,義烏經濟發展的根本經驗是正確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因此,學習和研究義烏發展經驗也可以加深我們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解。義烏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在中國稀缺性的資源條件下,一些基礎資源要素配置(譬如土地、能源等)是不可能完全市場化的,否則由于稀缺性就會導致生產成本非結構性膨脹,這對中國絕大多數工業企業來說是無法承受的。也就是說,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是中國制造業保持低成本競爭優勢與秩序的重要保障。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決不能“無為而治”,而是必須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必須牢牢掌握事關主導產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資源配置權力,即政府主導產業布局,企業主導市場拓展,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經驗。義烏的“黨政有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案例,值得認真探討和總結。
二、經濟轉型期的
民營企業發展問題
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要求,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轉型提升階段,過去那種高消耗、高污染、低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產業整體結構必須要有一個較大的轉變和升級。但中國民營企業絕大多數還處在低端產業鏈條上,經濟轉型提升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原材料、能源、環保、勞動力等生產性成本會大幅增長,這對中國制造業無疑是個嚴峻挑戰。所以,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民營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民營企業家在推動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成為人們關注的主要內容。
(1)總的來看,當前民營經濟還處在一個加速發展和快速提升階段。據義烏市工商局統計,近3年是義烏市場發展最快的時期,企業注冊數量凈增長45%,注冊資本凈增長175%,企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規模化、品牌化和國際化趨勢。我們還了解到,原材料、能源、工資這三項價格成本攀升,并未對企業發展造成太大壓力,企業內部節能減排的潛力也較大。這就說明傳統的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模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國家宏觀調控力度還可以繼續加大加強,而不至于對中國制造業造成破壞性損害。
(2)當前民營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最大制約是土地與用工問題。2006年義烏工業規劃用地僅750畝,可申報建廠的企業多達230家,土地瓶頸十分突出。另外,“民工荒”現象也比較嚴重,義烏企業平均缺工率在40%左右,特別是技術工人流動性很大,這是目前義烏民營企業家十分頭疼的一件事。經濟學家提出,中國制造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形成一個穩定的“產業工人階層”,這不僅要求工人具有勤奮敬業的職業精神,還要求企業家更多關注工人的待遇和福利。我們認為,構建和諧兩利的勞資關系已成為中國經濟由外需型向內需型轉變的一個關鍵環節,而平衡勞資利益應成為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3)欠公平和欠開放的體制性障礙仍是制約民營企業提升發展的根本原因。我們了解到,企業家對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仍心存疑慮,越是做大做強的企業,其心理壓力感就越強烈。現在民營企業基本上還在從事最傳統的產業及低端制造業,進入高端產業領域存在許多限制,缺乏更廣闊、更高效的投資渠道,這是阻礙民營經濟創新、轉型和提升的根本原因。此外,像義烏這樣的發達地區,由于受到土地、環境用工等限制,其低端產業鏈必須向內地或周邊轉移,才能實現產業升級和城市升級。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由行政分割而導致市場競爭的不規范和無序性,對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造成很大障礙,這不能不說是制約民營企業提升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國家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同時,還應多考慮出臺更多更強的行政體制改革政策及措施,通過深化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來加快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4)民營企業應為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承擔更多及更大的社會責任。在當前工業企業平均利潤高達30%的情況下,如果國家繼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轉型與升級,從經濟基本面看,國家就必須適度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基本成本,其中主要兩項就是提高資源性產品價格和勞工工資福利待遇,促進企業在微觀經濟層面從勞動資源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的結構轉變。這對國有壟斷企業和外資企業不會造成明顯壓力,但對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發展會帶來嚴重問題。從基本面上看,中國經濟轉型提升關鍵在于民營經濟的轉型提升,民營企業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勞工權益、公共事業等方面應承擔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企業越大,其社會責任就越大。全國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對此深有感觸,她介紹說,新光現有6000多員工,涉及幾萬個家庭,員工的生存和發展就是她最大的責任,但如果新光的產業不升級,就無法引進高科技人才,員工薪酬福利也無法大幅提升,而作為民營企業,新光進入高端產業領域仍面臨許多限制。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其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是一致的。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義烏民營企業發展明顯受到產業鏈提升與城市升級的深層約束,其結果只是做大市場規模而不是做強產業競爭力,如何推動低端產業化向高端產業化、初級城市化向高級城市化的深層轉變,現已成為政府與企業高層共同思考的一個前瞻性課題。
點擊次數: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