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高架橋要不要拆,拆除高架橋究竟能否為人民南商圈發展帶來“新生”?
近日,圍繞著人民路高架橋的爭議不斷,爭議的核心集中在高架橋拆除對人民南路的歷史文化、商貿文化到底有怎樣的影響?
廣州坊間曾一度戲稱高架橋是人民南商圈走向衰落的“元兇”。不少人認為人民路高架橋修建后,影響了人民南路商業的繁榮,而高架橋拆除后,人民南路一帶商業區的昔日繁華景象將有望重現。
然而,是否拆了高架橋就能復興人民南路商圈昔日繁華?高架橋是否是人民南路商圈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類似人民南路從昔日光景走向今日沒落的商圈老化問題,是發展必然還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定位和特色來避免?城市商圈的發展,究竟應該如何與以高架橋為代表的城市建設和規劃相生共榮?
人民南商圈高架橋之“困”及種種現狀,實際是目前老城區老商圈現在或新商圈未來,都將可能面臨的共性問題。商圈如何在城市規劃、建設、發展過程中“立”而不敗,如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都是商圈發展過程中繞不過去的問題。
上下九—人民南路商圈是廣州西部最早的傳統商圈,是廣州千年商都的商業文化承載。曾有網友和專家指出人民路高架橋是影響人民南路文化和商業繁榮的重要原因。然而,一直在該商圈經營的部分店主卻直言,即使拆了高架橋,人民南路也恐怕沒有機會再恢復過去的輝煌。
城市商業布局+本身硬件不足
人民南高架橋有待拆除的消息,客觀上為人民南商圈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人民南商圈的復興只能靠拆除高架橋嗎?高架橋拆除后人民南真的就能旺起來嗎?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商鋪檔主認為,隨著廣州市商業中心的重新布局,即使拆了高架橋,人民南路也恐怕沒有機會再恢復過去的輝煌。也有市民認為,商圈要“復活”,高架橋并不是唯一的障礙,更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高架橋的存在對做生意并沒有什么影響。”在人民南路開了十多年拖鞋店鋪的盧阿姨告訴記者,來她這里買東西的多半是老顧客,還有一部分是學生,只要東西便宜,貨真價實,就不怕沒有生意。“反倒覺得,如果沒了高架橋,下面就更堵車了,堵車的話就沒人愿意出來了。”
“南方大廈的百貨業雖然退卻了,但又成為了華南數碼電子專業市場,十三行的服裝批發也同樣興旺,這兩個地方都沒有因為高架橋而衰落。”市民邱先生直言不諱,認為高架路這一帶商業的罪魁禍首,只是替罪羊。“如果拆了高架橋,反而會寸步難行。”
自高架橋興建開始,就一直關注它的老街坊潘先生也認為,商圈衰落的原因很多。“找不到車位,公共交通也不發達等本身硬件上的不足,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這一帶商圈的繁榮。”潘先生直言,人民路高架未必是獨因,故拆除也未必是復蘇的關鍵。
此次市規劃部門提出,待時機成熟時拆除人民路高架橋,以恢復人民南路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歷史風貌,復興傳統商業街區商貿功能。然而,復興人民南路商貿,在不少專家甚至街坊眼里看來,拆除高架橋未必能夠帶來人民南路商圈的重新繁榮。那么,以人民南路為例的商圈老化,要走復興之路,究竟有哪些困局有待排解?
人民路高架橋成商圈“陰影”
人民路高架橋的興建一直被認為是困擾著人民南商圈的一大重要因素。高架橋建起后,新亞大酒店的招牌被死死擋住,南方大廈與人民南的聯系被高架橋切斷。有業內人士指出,寬闊的橋面影響了整條騎樓街的采光,使得該地段的空間顯得比較壓抑,店鋪氛圍暗沉,商業功能日漸式微。
“人民南路商圈的衰落與高架橋的興建不無關系。”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認為高架橋的修建雖然改善了交通,但是破壞了老廣州的歷史風情,也破壞了商圈的整體商業氛圍。“試想,如果如今的上下九步行街也建起一座高架橋,生意是不是也會受到影響?”黃文杰說,高架橋和雙向道的馬路,減弱了商鋪之間的對接呼應,不利于人流共享。
道路狹窄、人車混雜、公共交通不便
受物理空間所限,隨著城市的不斷變遷,老城區發展商業面臨著諸多的先天不足。人民南路一帶,因道路狹窄帶來的交通壓力、擁擠的購物環境難以帶來舒適的體驗,使得中高端消費群體逐漸轉移消費目的地。
另外,十三行的服裝、南方大廈的電子數碼、人民中路的眼鏡批發市場,使得人民南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中心的批發市場集中區域。手推車、大貨車、公交車等因批發市場而產生的交通壓力每天困擾著人民南周邊的道路。
“商圈要發展,不僅要吸引商戶進場,還要考慮消費者如何到達。”黃文杰說,發展商業,不僅要有商業氛圍,還要解決好人流疏導問題。而離人民南路最近的地鐵站都有三四個公交站的距離,流動的消費群體只能靠公交系統達到。另外,除公共交通不便之外,人民南路因地處老城區,還存在停車位少、停車難的問題。
老城區漸“空心化” 消費水平低
“在中國,商圈的存活必須依賴一定的基礎人群和流動人群的支撐。”黃文杰分析說,中國的商業區與居住區并未明顯分離,基本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沒有人氣,就難談商業發展。
黃文杰解釋道,居住人群通常是商業區的固定消費群體,流動人群是商圈輻射力所及范圍內的消費人群。商業的發展繁榮,不能就商業說商業,要與住宅規劃相結合。人民路一帶,房子老舊,居住環境差,加上高架橋帶來的噪音污染等問題,使得商圈居住人群不足,消費力弱。
記者走訪發現,作為廣州傳統商業區,現在來人民南一帶購物的多是學生。“基本上都是以學生妹為主,因為這里的東西便宜啊。而且店鋪小,有錢人都不愛來這里。”做女裝生意的何小姐告訴記者,來這一帶買東西的以中學生、大學生居多,特別是狀元坊,基本上是年輕人在逛。而十三行批發市場帶來的大量人流,也以搬運工、打工仔、司機等為主要人群,這些消費主力普遍收入有限,使得商圈氛圍處于中低檔水平。地段的業態,使得人民南商圈難以形成一定的商業規模。
老城區“空心化”以及功能轉移是國內外城市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是城市發展的必經階段。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城區的商業功能會走向沒落,相反,中心城區所承載的厚重的歷史、文化不可復制,對特定消費人群的吸引力不減反增,只要找準定位,就不乏市場空間。
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特色商業
每一個商圈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那么面對諸多困境,人民南商圈該如何改變現狀重振旗鼓?
黃文杰認為,每個商圈都有自己的特色,作為廣州最傳統的商業片區,人民南商圈的發展,不要去拼規模,要揚長避短,發揮已有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優勢,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特色商業。
針對如何改變人民南商圈的現狀,黃文杰建議,應該抓住白鵝潭商務區的發展契機,進行整體的統籌和規劃,以擴大目標消費群。但前提是要解決人民南的交通擁堵問題。基于此,黃文杰建議,于上世紀末90年代提出的人民南一帶開通地下纜車的計劃應該重新提上日程。“依靠原有的防空通道,曾經提出過在南方大廈和廣州火車站之間通地下纜車,類似于現在的APM線,有條件的話現在可以重新考慮。”
廣州市政協常委司馬春秋在與網友交流時提出,將人民南路騎樓街改造成商業步行街,同時保留廣州首創的第一條高架橋的交通功能,是兩全其美的做法。“人民南路可以開放成步行街,這里的商圈不會比北京路差。同時將人民路高架橋保留下來,車輛還是從上面通行,下面形成天然的、與古老現代均能結合的商業文化景觀。”司馬春秋說,商業發展與高架橋的保護并不存在沖突。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要保住人民南路的人氣,商圈可以走休閑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商業區路線,通過打造旅游區帶動商業繁榮。可計劃將十三行路上的服裝店遷出,改為銷售瓷器、廣絲、茶葉等有關十三行旅游紀念品的高級商鋪,打造步行街,讓游客成為主要消費群體。
◆今非昔比
昔日廣州“華爾街”
今日成士多門店集市
“特價:30元一件”、“全場1.5折起”、“拖鞋10元一對”……昨天,記者走訪人民南路看到,馬路兩邊的商鋪門口貼滿了用粗黑毛筆字寫出的折扣信息。“大特價,進來看看,不要錯過”,機械重復的叫賣聲和震耳欲聾的流行音樂,摻雜著吵吵嚷嚷的汽車聲,人民南一帶看似車水馬龍,卻有些混亂。
記者看到,馬路兩邊商鋪林立,卻多是服飾店、日用品店、玩具店、眼鏡店、士多店、餐飲店等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業態。從人民北路一直往南,沿路難見一家高檔百貨和購物中心。區內老建筑的一樓,還大都開著商鋪,而二樓以上則少有人居住。部分樓房外墻雖整飾一新,但樓內環境依然很差,樓道陰暗,房間狹小。
然而,在廣州長大的市民或對廣州歷史有所理解的人都知道,上下九—人民南路商圈曾是廣州歷史文化最悠久,早年最繁華的西關商圈,可謂是廣州“華爾街”。
人民南商圈憑借比鄰白鵝潭水路客運中心的優勢,一直是廣州的商業最繁華之地。據史料考證,當年清政府唯一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就位于此地。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到民國初年,由于比鄰租界沙面,人民南一帶又發展成華僑、洋商爭相投資的“萬國建筑博覽會”,其中以新亞酒店和南方大廈為建筑代表。老廣州有俗語云:“不到過南方大廈,不算到過廣州。”可見人民南在當時廣州的地位。
上世紀90年代,天河商圈崛起,公路運輸逐漸取代水路運輸,加之人民南交通長期遭遇腸梗塞等難題,人民南人氣驟減。沿江西南方大廈碼頭、南方大廈汽車站相繼取消,多家老字號在生意不濟的情況下,相繼關門大吉,成為老城區沒落的一張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