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鎮委書記尹景輝三問虎門:虎門服裝現狀是什么?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政府能為這個產業發展做什么?
虎門銷煙、虎門服裝一直是虎門的兩張城市名片。相對于虎門銷煙的歷史知識大家都有所了解。而虎門服裝的發展歷程和現狀,相信都只有一個模糊的了解。服裝行業在虎門的具體現狀是怎樣?未來發展定位咋樣?政府能為這個產業發展做什么?剛剛履新兩個月的虎門鎮委書記尹景輝日前在鎮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上連續發出三問,要求鎮經貿辦牽頭與虎門服裝行業協會、各社區等一起對全鎮服裝產業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調查,“只有家底了解清楚了,我們才能知道下一步應該怎么做。”虎門鎮一位領導表示。
政府:調研人員都要專門培訓
“可以說,這次服裝產業大調研這件事是我們部門整個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虎門鎮經貿辦副主任黃沛民介紹道。據了解,鑒于服裝產業是虎門所有產業中的當家地位,其實每隔幾年,虎門鎮政府都會對服裝行業進行一次調查摸底,上次大規模的調查是在2006年。“但都沒有這次全面徹底。”據介紹,此次調研的對象涵蓋虎門鎮轄區范圍內從事服裝、服飾生產、銷售、配套服務三個層次的上萬家企業或機構。調查的問題除了用工情況、企業形式等常規問題外,還細化到企業是否建網站,微博,機器臺數及服務范圍等。
虎門鎮黨委委員林超明在日前召開的2012年虎門服裝服飾產業調研工作動員會上介紹,此次調研目的是為了通過全面清查,徹底掌握虎門鎮服裝服飾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瓶頸,為鎮委、鎮政府制訂相關產業政策,挖掘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我們希望通過調研,能夠清楚明了:虎門的服裝服飾產業現在是什么,將來應該是什么?虎門鎮委、鎮政府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未來兩三年內虎門的服裝服飾產業可以做成什么?這幾個問題也是我們此次調研需要最終解決的問題。”林超明表示。據了解,這幾個問題也是今年2月初履新虎門鎮委書記的尹景輝要急于弄清楚的問題。
為確保這項工作順利推進,虎門鎮專門強化了政府各部門的協調。此次調研涉及黨政辦、經貿辦、外經辦、工商分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稅務協管中心、威遠職業中學等8個職能部門、單位及29個社區,為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及社區的作用,《調研方案》中對各職能部門和社區的分工進行了詳細說明,并成立了“2012年虎門服裝服飾產業調研工作領導小組”。
由于原始數據的采集是調研工作的基礎,因此,林超明要求各相關職能部門及各社區要增強責任感,確保調查表的填寫內容盡可能真實、詳盡。此次調研,社區調查表的填寫工作量占了全部調查工作量的七成以上,因此,社區是此次調研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
“以前,我們只知道虎門服裝產業的產值在200億左右,具體是201億還是209億,說實話,我們心中是沒底的。知道服裝產業的從業人口在30萬左右,具體是29萬還是31萬?也是沒弄清楚。”虎門服裝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盧淳介紹,為了將本次服裝產業家底摸得更清楚,鎮調研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調研方案,前期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設計了17個表格,分別將服裝面輔料商場、商場店鋪、街鋪、服裝企業、服裝面輔料企業、服裝配套企業、服裝培訓機構、版房設計公司、服裝信息咨詢服務公司、模特公司、服裝專業媒體、物流公司、服裝貿易公司、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網絡公司、服裝質檢機構、社區專門細化分門別類的調查。
“像模特公司、專業媒體、知識產權保護甚至小街鋪,這些都是第一次全面調查。”盧淳介紹。目前,調研工作小組已經召集相關社區負責人,專業市場、商場負責人等,就這些調查表的填寫進行專門培訓,加強業務指導,以提高填表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確保所填表格能真實反映相關企業或機構的生產經營情況。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大范圍的摸底調研,預計結束時間為今年6月份。“屆時,掌握了第一手真實的數據,再來談接下來的工作。”
企業:盼政府能“對癥下藥”
伊米七服飾是一家在虎門從事服裝生意已有四年的中小企業。對于此次虎門的服裝全行業調查行為,該公司暫未接到調查表。“但我們對于政府的這一做法表示支持和理解。”東莞市伊米七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飛介紹說,政府的調控行為對虎門服裝產業集群的影響極大,而要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自然離不開充分準確地掌握信息。服裝行業是一個變化多端的行業,政府的大調查能夠更新和完善政府的數據資料庫,成為政府下一步制定措施的決策依據。
對于希望通過調研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幫助時,楊帆飛說:可能現在最為緊迫的,是中小企業尤其是服裝加工廠長期存在招工難的問題,許多熟練工人不愿進廠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工廠用工的壓力。這需要政府采取相應措施幫助企業。
其實,在今年年初,虎門鎮經貿辦及虎門服裝協會已對該鎮30家規模服裝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該鎮服裝企業小部分企業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綜合起來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產成本上漲;二是品牌建設能力弱;三是管理方式粗放。
經初步統計,虎門鎮目前70%的服裝企業今年內銷訂單情況與去年基本持平,絕大多數企業外銷訂單基本穩定。春節過后,全鎮有七成的服裝企業“工人返廠情況良好”。融資方面,約30%的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流動資金現象,但資金數額不大。
調查顯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是生產成本上漲。一是原材料價格上漲。2010年以來,棉花、皮革等原材料價格漲幅明顯,造成服裝企業生產成本壓力驟增。二是勞動力成本上漲。據調查,虎門服裝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近兩年同比漲幅達20%-30%。三是渠道成本上漲。場地租金、進店費和物流費的上漲使得產品營銷成本加大,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成為限制該鎮服裝企業做大做強的又一重要原因;其次是品牌建設力弱。目前虎門鎮服裝企業雖然注冊了5000多個商標,但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品牌仍然有限,國家級品牌較少。而且,該鎮服裝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員和科技人才缺口較大,直接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與此同時,廣大企業也很期待政府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其中“人才、融資、展銷”是當前企業最為關注的三大熱點。企業們紛紛表示,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希望能繼續優化城市環境,改善治安狀況,增強新莞人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并打造良好的人才服務平臺,吸引技能型、專業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留在虎門。
目標:向年產值超500億的產業集群進軍
今年以來,新一屆的東莞市委提出以“三重”推動工業發展,推進轉型升級。“三重”是指又重又大的項目,具體指重大產業集聚區、重大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結合虎門實際,虎門鎮委、鎮政府在推進“三重”建設上明確了一系列的具體項目。林超明介紹,優化提升服裝服飾業產業集群,建設服裝服飾業重大產業集聚區,力爭虎門的服裝服飾業躋身全國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將虎門的服裝服飾業打造成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推動東莞服裝服飾業發展為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產業集群,就是虎門鎮加快推進“三重”工作的一項具體任務。
虎門黨代會、人代會確定了建設“濱海國際商城”的戰略目標。“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虎門鎮黨委委員林超明介紹,尹景輝書記來到虎門以后,對“濱海國際商城”的內涵進行了新的詮釋。尹景輝認為,所謂“商城”,就是要商業發達,商貿、商務繁榮。首當其沖的“商城”特色,就是要成為服裝服飾業重大產業集聚區。服裝服飾業是虎門的特色產業,一定要集中力量做強做大,不僅要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服裝服飾集散地、最大的面輔料集散市場,還要力爭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服裝服飾機械及配件集散地、最大的服裝服飾機械生產基地。“新的目標定位給了我們新的任務和壓力,也是我們組織開展此次調研的初衷。”林超明表示。
今年3月3日至6日,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虎門鎮委書記尹景輝率隊赴北京拜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單位。3月5日下午,尹景輝一行受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簡稱“中紡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原會長杜鈺洲等的熱情接待。
中紡聯合會新老會長說,中紡聯前身是紡織工業部,紡織工業部的第一任部長蔣光鼐就是虎門人。中紡聯合會的歷任領導都高度關注虎門服裝服飾業的發展,虎門服裝服飾業30多年來走過不平凡之路,是聞名海內外的服裝服飾業重鎮,是行業發展的標桿;已經舉辦了十六屆的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為促進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天凱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要實現由紡織工業大國向紡織工業強國的轉變,必須打造一批重點產業集群、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虎門服裝服飾業就是全國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虎門以純等企業就是重點培育的行業龍頭企業。
尹景輝在此次會見中表示,虎門將加快建立和完善虎門服裝服飾研發設計、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信息咨詢、展銷物流、融資服務六大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服裝服飾業研發設計、數字化生產、品質監管、營銷策劃、物流配送五大能力,加快推動虎門服裝服飾業轉型升級。
文化淵源虎門出虎將
首任紡織部長蔣光鼐
“為什么虎門一定要搞服裝服飾產業,不搞其他?這是有文化傳承的。”尹景輝十分重視虎門服裝文化的傳承。他主政虎門后,在多次會議和公開場合中提到,紡織工業聯合會的前身--共和國紡織工業部的第一任部長蔣光鼐是虎門人。虎門有厚重的服裝文化歷史,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淵源,發掘虎門服裝文化價值,將這種文化廣泛宣傳,用這種文化為虎門服裝服飾產業轉型升級推波助瀾。
蔣光鼐,出生于虎門鎮南柵村,是指揮淞滬抗戰的著名愛國將領。共和國的首任紡織部部長。1932年,日軍制造“一·二八”事變,進犯上海。當時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為第十九路軍,蔣光鼐擔任最高指揮官。在《第十九路軍為日軍犯境通電》中有這樣一句話:“光鼐等分屬軍人,唯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種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決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字字鏗鏘,國人振奮,敵人膽寒。淞滬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氣焰,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為以后的全面抗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蔣光鼐任紡織部部長期間,對虎門的服裝產業有沒有帶來什么幫助?“直接幫助是沒有的,1967年蔣光鼐先生就逝世了,虎門的服裝產業發展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起飛的,與蔣光鼐關系不大。”虎門鎮政府一位人稱“虎門通”的工作人員介紹。
據了解,虎門服裝起步上世紀80年代。彼時,虎門人到香港、深圳沙頭角進行小商品貿易,帶回一些布料、服裝在街上擺地攤,以換些零用錢;一些漁民也利用到香港進行海鮮產品貿易的機會帶回一些這類商品回來進行交易。
在那個年代,全國上下衣著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藍灰。因有香港洋貨和漂亮衣服,周邊地區的市民爭相前來虎門購買,一個地攤式服裝集散地逐漸自發形成。
由于當時公社領導的開明和默許,越來越多虎門人開始從香港等地批購服裝回來販賣。
后來,在虎門則徐路一帶,衍生出“洋貨一條街”。則徐路起初還沒有正規的檔口,賣衣服的商販都是將貨物放在自制的鐵皮架上,在路邊擺攤向過往路人兜售。逢年過節,則徐路一帶人山人海,十分紅火,人群中既有附近鄉鎮的居民,也有從廣州等地趕來的批發商。看到這種情況,虎門政府有意識地對路邊攤統一規劃,將太平河邊建成街市。
洋貨街的誕生,催生了加工企業的發展。精明的虎門人嘗試著買來縫紉機,葫蘆畫瓢從事服裝加工生產,然后將服裝拿到集市上去賣。
富民服裝商圈的形成無疑是虎門服裝業迅猛發展的助推器。1993年,由虎門政府投資興建的虎門富民時裝城建成開業,隨后,一批布料輔料市場、皮革市場等專業市場相繼出現。據介紹,富民時裝城是珠三角第一個專業服裝城,“比廣州還早。”
一位富民商鋪老板回憶,當時富民的批發商鋪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商鋪門一打開,早已在門口排隊等候的批發商一擁而上,爭先恐后地到店鋪內搬衣服,把衣服分完了再開始付錢。用一位當時開檔口的阿姨的話來說,“數錢數到手軟。”
當眾商家還沉迷在批發的高利潤時,虎門鎮政府舉辦了第一屆服裝交易會,開始引導批發老板打造品牌。在第一屆服交會上,虎門政府一口氣推出了7個本土品牌,以純等品牌橫空出世,不少服裝企業由此走上了品牌建設的道路。
從虎門服裝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服裝產業集群的形成離不開政府的有力推動。經過20多年的發展,虎門服裝生產企業在國內外注冊商標有5000多個,陸續培育了以純、松鷹、依米奴等80多個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服裝品牌。
“虎門服裝能夠發展到目前的局面,首先是交通地理位置占優勢,緊臨香港,水路、公路發達。其次是,虎門人敢為人先,比其他地方先走了一步。第三,不服輸,有開拓精神,每個關鍵的節點,都能緊握市場的脈搏。”見證虎門服裝產業發展歷程的虎門鎮宣教辦主任李世賢介紹。
現在,虎門服裝產業又到了一個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整個行業面臨人工成本上漲、原材料成本上漲、渠道成本上漲等制約,虎門鎮政府也在重新思考和定位服裝產業的未來,這個時候是考驗虎門人拿出蔣光鼐先生當年的血性和開拓精神,進行第二次創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