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番禺某商業廣場推售商鋪,引起了一場購鋪風潮,吸引了超千人登記,甚至有投資客因擔心買不到鋪位,四處找人托關系欲走后門。不過,據記者了解,海珠區、荔灣區一些專業市場的小商鋪卻遭到市場冷遇,銷售困難。廣州一手商鋪市場與去年相比出現明顯區別:去年,只要有商鋪上市,必定造成投資客瘋狂購買;但如今,廣州商鋪市場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商鋪供不應求,有的商鋪卻難以賣出。
現象
產權小商鋪今年人氣暴跌
去年,專業市場產權小商鋪在廣州大受熱捧。由于住宅限貸限購,一些商家瞄準了商機,以較便宜的價格將寫字樓的裙樓部分整體購買,然后再分割出售。最小的可以分割成四五個平方米甚至一兩平方米,最大的可以整層或是無上限購買。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去年打造的酒類、精品類、數碼類等專業產權小商鋪項目不下20個,而這些商鋪一開盤就會造成一股熱銷。
不過,今年這類型的商鋪光景大不如從前。近日,記者走訪了海珠區某精品專業市場,看到銷售現場冷冷清清,只見幾個銷售人員不見買家。此外,荔灣區上下九附近某專業市場也是人氣暴跌。反觀去年,這兩個專業市場的商鋪上市初期熱銷,吸金幾個億。
滿堂紅商業地產部經理陳綺文告訴記者,目前廣州一二手商鋪整體銷售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成交量基本保持一致,特別是二手商鋪基本上成交穩定,但是,商場鋪(小面積產權鋪)的成交比去年差很多。
此外,有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去年這種商場鋪太多太濫了,今年有的代理或是經營公司看到這個市場不好做,趕緊將手上剩余的貨量以相對市價低一些的價格銷售出去。而這些被清貨的商場鋪,大多數是以返租形式銷售的,即按照一定比例的回報率將三年租金直接當折扣,三年內有統一的管理公司管理。有的代理公司眼看商鋪即將開業或是經營困難,有意將手中的商鋪清貨再逃之夭夭。
原因經營不佳貨不對板等問題較多
猶如曇花一現的產權小商鋪,其沒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據記者了解,關于小面積產權商鋪的維權投訴很多。今年年初,購買東風東路某地下商城的業主展開了維權行動,因為該商鋪在去年銷售時對買家承諾要做餐飲,但最后租給了某機構做培訓中心。此外,白云區機場路、天河區天河城附近均出現商鋪買家為延遲開業、經營不佳、貨不對板等情況進行維權。這導致廣大投資者對廣州一些小商鋪,特別是概念型商鋪失望。
商業地產資深專家陳瑞標分析,商業地產成交下滑肯定是跟經濟走勢有關,但導致產權小商鋪沒落的最主要原因是,這種商鋪部分存在忽悠或是欺騙買家行為,商鋪賣出去了,但是并未按照約定時間開業,開業時間一拖再拖,只有少數能夠真正經營起來的。
據介紹,有一種較普遍的現象是,凡是在沒有經營前賣出去的商鋪,大部分都難以經營起來。比如由寫字樓裙樓分割而成的小商鋪,有的出售前號稱要打造國際級某某商城等,到最后都沒有按時開業或是開業后難以經營起來。而那種經營多年的商場出售部分小面積商鋪,可信度比較高。
方圓地產首席分析師鄧浩志表示,概念型小面積商鋪本身就有過度炒作的嫌疑。這類項目多偏離成熟商圈位置,若經營普通行業難以突圍,所以為吸引買家,開發商都努力打造一些吸引人的噱頭,所以概念層出不窮,但最終落實到經營,卻多數面臨較大的問題,所以買家的投資熱情也逐步退去。
此外,有行業人士透露,去年有些專業市場小商鋪熱銷與其營銷手法有關。除了漫天的報紙廣告、宣傳單張、短信等宣傳之外,還有的商鋪項目邀請眾多房托制造現場銷售火爆、供應緊張的氣氛,這忽悠了不少買家立馬出手購買。然而,過了一年半載,其他理性投資客看清楚了狀況,不盲目跟風購買,導致今年一些小面積產權商鋪難賣。
現象
品牌商業廣場商鋪供不應求
一邊是大量的小面積產權商鋪乏人問津,另一邊卻是大型商業廣場內的商鋪一鋪難求。
上個月,番禺某商業廣場銷售中心開放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銷售中心內人多到水泄不通,全部都是看樓客,隨后記者在銷售人員手上的有意向購鋪登記本上看到,短短幾分鐘已經填滿了幾頁。
該項目相關人士透露,銷售中心開放后吸引了超千人登記,每天都有不少人致電咨詢買鋪。據介紹,該項目推出139間商鋪,面積為97~339平方米,價格或在5萬元/平方米以上。“由于欲購買該商鋪的人數眾多,但是貨量卻比較有限,所以身邊不少人四處托關系找人,以求能購買一間商鋪。”該項目另一工作人員如是說。
一位從事食品生意的周先生,近日就向記者咨詢怎樣才能買到該廣場商鋪,因為銷售人員都表示登記的人太多,關系客戶也不少,所以周先生想成功購買不容易。周先生表示,過年后他手上有一大筆流動資金,投資商鋪成為首選,“既然要投資商鋪肯定是要選擇一些大品牌的商鋪,當然老城區的街鋪也是首選,但是老城區商圈的街鋪都很難遇到,所以這次我瞄準番禺這個大型商業廣場的商鋪。”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像周先生這樣的豪客有不少,買商鋪不會考慮回報率,只求資金有個安身之處。一位在廣州從事化工生意的楊先生,早前就在長沙一擲千萬購買了兩套長沙萬達廣場商鋪,購買后對商鋪所處的區域發展、回報率期望值全然不知。
原因貨量少經營有保證
業內資深專家韓世同表示,只要是國內知名品牌開發商開發的商業項目,特別是龍頭企業做的項目,肯定有其可觀的前景。這些企業開發的項目,出售的商鋪僅僅占整個購物廣場總體量的很小一部分,主體部分仍然是開發商自己經營,這樣肯定會保證商場能做旺,如萬達廣場、綠地廣場都是這樣的模式,其推出的商鋪貨量不多,自然會遭到投資客熱捧。
陳瑞標表示,購買品牌開發商的商鋪更有保證,畢竟品牌開發商有成功經驗,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物業,如萬達、綠地等,這樣的項目對小業主、大商家來說較有保障。
方圓地產首席分析師鄧浩志日前表示,商業對區位及經營管理者的水平都有嚴格要求,一些成熟地段加上成熟運營商經營的商鋪雖沒有開業,但強強組合已經預示開業必火的前景。所以這些“熟”鋪在概念小商鋪投資熱潮退去之后,仍舊得到多數投資者的青睞。
記者觀察
不要盲目相信
“一鋪養三代”
俗話說“一鋪養三代”,但現實是,能養三代的商鋪,只是鬧市的街鋪,這種鋪一鋪難求;而一些專業市場內的小面積產權鋪,回報率并不高。
據記者了解,廣州的街鋪少有流通,二手商鋪成交量很低,去年二手商鋪的成交量還不如住宅一個月的成交量。因為廣州街鋪的回報率非常高,所以投資客只愿意出租不愿意出售,即使有出售的,價格也是相當高。
而近年在住宅限購后,一些小面積產權鋪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一鋪養三代”成為商家常用的宣傳口號。這些商鋪號稱有7%、8%的投資回報率。
記者發現,政策限購、股市低迷,黃金市場又時常不穩定,一些手上有流動資金的投資客實在無更多的投資門路,唯有投資小面積產權鋪。這些商鋪大多30萬到40萬元一間,有的甚至低至10萬左右一間,門檻較低,吸引了不少小投資客購買。
可是,小面積產權鋪經營不佳、貨不對板等問題層出不窮,不少投資客入不敷出。結果到最后,“一鋪養三代”對他們來說成了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