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溫州人將大筆資金投入到各類市場的運作中,許多人稱其為“造城”運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類溫州城、溫州市場在國內外遍地開花。
然而,溫商在外轟轟烈烈地“造城”時,溫州本地的市場卻已風光不再。不僅妙果寺服裝市場、信河街的皮鞋大市場、西站服裝大市場等多個全國知名市場早已退出人們的視野,就連現存的橋頭紐扣市場、海城水暖市場等一批市場也開始變得冷清。
是什么原因讓溫州大大小小的市場由盛轉衰?在新的發展機遇前,它們能否迎來新的“春天”?
溫州市場
總體呈現衰退趨勢
溫州的“小商品,大市場”曾深得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贊賞。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往往一個村或者臨近幾個村就是某一類產品的產銷基地,集聚而成的各類大大小小的市場也因此迅猛發展,促進了溫州制造走向全國。
然而時至今日,溫州的“小商品,大市場”逐漸褪去其先發優勢。相比之下,周邊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城等市場的光芒已大大超越。曾經的溫州大市場落入了“叫不響做不強”的尷尬局面。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市區矮凳橋的溫州東方燈具市場,這里經營的燈具品種比較豐富,但是來購買或采購的客戶,卻寥寥無幾。“近年來生意確實越來越難做了,不少老板都已經將生意轉移到廣東去了。”一位經營壁燈和特種燈的潘女士如是說。
不只東方燈具市場衰落了,當年溫州許多名震全國的專業市場都走到了和東方燈具市場相近的命運。如曾經名噪一時的永嘉橋頭紐扣市場,如今攤位數已從過去的4000多個銳減到200多個。
在溫州市場總體呈現衰退的趨勢下,各類小市場也是舉步維艱。據了解,經營服裝、汽配、五金等各類商品的小市場,近年來交易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個別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困境。比如位于牛山北路的溫州化工市場,由于其規模小、知名度不高,加上交通和倉儲均不便利,其輻射力正逐漸縮小。若不改變現狀,被淘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內憂外患
大小市場需“突圍”
作為發源地,溫州曾有遍地開花的十大專業市場:永嘉橋頭紐扣市場、樂清柳市五金電器市場、樂清虹橋綜合農貿市場、蒼南宜山再生紡織品市場、蒼南錢庫綜合商品批發市場、平陽水頭兔毛市場、平陽蕭江塑編市場、瑞安仙絳塑革市場、瑞安塘下和莘塍的塑料編織袋、松緊帶市場等。“但近年來,他們的‘金牌’效應逐漸在消失。”溫商投資聯盟董事長呂衛國對當前溫州市場的境地感慨萬分。
是什么原因令溫州市場集體走向衰落?據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分析,溫州市場發展空間日益縮小,輻射能力已大為減弱。
大市場的發展困境,與環境不無關系。“受土地、交通等硬環境的限制,多年來,溫州市場的發展備受捆縛。”周德文說,一個專業市場的發展,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密不可分。然而多年來,溫州的交通環境不容樂觀,尤其是一些位于市區內的專業市場,受累于擁堵的交通,市場影響力逐漸減弱。
“而對于小市場來講,還要受困于內憂。”溫州信泰皮革鞋料市場董事長胡福林表示,小市場存在低小散、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并且缺乏統一規劃,多頭布局重復建設,同類市場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像河通橋的鞋材市場、飛霞北路的文化用品市場。而同質化競爭的最終結果是,小市場在內耗中衰退甚至消亡。
把握機遇
做大做強不是夢
在當前溫州大建設、大發展的緊要關頭,壯大小市場,提升大市場,實現溫州市場的“大突圍”,已迫在眉睫。
為落實新建的溫州市電子儀表科技市場的各項事務,連日來,溫州市電子行業協會副會長陶定記奔波忙碌著。“將新的電子市場落戶在梧田街道塘東村,就是看中了周邊的交通優勢。”陶定記說,特別是今年甌海大道西段快速路(高架)的正式通車,其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就更加明顯。
而老的電子市場位于市區鹿城路,交通擁堵,加上場地小鋪位不多,不少電子經銷商都跑到杭州等地去了。“此次新的電子市場能落實,我們也是趕上了一個好機遇。”陶定記說,特別是甌海區政府在“退二進三”上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當前,溫州軟硬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對小市場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據市商務局副局長潘平平介紹,隨著動車開通、國際航空開放、甌海大道貫通,溫州的交通網絡在不斷地完善。同時,市委、市政府為加快市場發展,也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機遇有了,如何抓住并做大做強呢?周德文表示,必須清理好老城區的重復的小市場,在目標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做到“你無我有”。對于新市場的布局,一定要做到定位清晰,實現差異化經營。而且,現在要想做大市場,還必須要有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產品孵化、人才培訓、科技研發等一系列的服務平臺支撐。
只要政府和市場各方皆有作為,曾歷經30多年風雨的溫州“小商品、大市場”再創輝煌也將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