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電子市場打個噴嚏,華強北感冒了。用這句話形容素有“世界電子元器件批發市場”、“中國電子第一街”之稱的深圳華強北,再貼切不過。
這個占地面積僅1.45平方公里、年銷售額超過600億元、日客流量達百萬人的電子批發市場,今年卻一片蕭瑟,曾經的一鋪難求,變成如今的大面積空鋪?土髁夸J減之際,小企業倒閉之說也不絕于耳。
9月份出口數據向好,由此斷言拐點出現似乎為時過早——10月15日出爐的中國華強北電子指數已經連續兩周下跌。在電子元件價格的巨幅波動中,有沒有辦法保住企業百萬數量級的訂單?又有無辦法讓“每分鐘都在交易的”華強北上萬個商家規避交易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有關部門正嘗試構建期貨套保工具幫助企業管理風險。如果這一構想變成現實,改變的不僅是小電子企業的交易方式,更將改變中國電子制造業靠天吃飯的困局。
進退維谷的華強北
華強北是中國電子市場的縮影。如此彈丸之地卻匯集了中國數千家大型經銷商,這里創造了4個全國第一:銷售額第一、電子專業市場經營面積第一、經營電子產品種類第一、商業覆蓋率第一,華強北也由此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
然而,2012年卻難再看到華強北年銷售額過600億元的輝煌。
楊昊在華強北經營電子元件多年,今年最大的感受是生意難做,有時甚至因為太過計較一分錢的差價使得上百萬元訂單泡湯。他在桑達大廈邊的一間格子鋪經營電子元件,公司去年的營業額數百萬元,在華強北算是最不起眼的小企業。
“6月份以來更加明顯。7月~9月歷來是電子市場的淡季,海外市場低迷,大量庫存難尋出路。”楊昊對市場低迷感受頗深。
深圳市金城微零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桂豐,在華強北打拼超過15年,他的公司在半導體分銷領域中頗有話語權。在朱桂豐看來,今年的情況比2008年更嚴重,估計華強北企業的出口下滑幅度在50%左右,內銷下降在30%。
市場低迷,價格競爭愈發殘酷。一款鼠標元器件幾年前出廠價16元~17元,現在降到6元以下,而單價幾塊錢的電子元件,當銷量以百萬計時,一分錢的降價可能會令整個工廠的利潤泡湯。楊昊說,“我們已沒有辦法再降一分錢了!笨吹缴磉呉恍╅_工廠的朋友,曾不惜虧本也要維持生產,最后還是要關廠走人,楊昊的最深感受便是“唇亡齒寒”。
對于多數電子企業,一般不會輕易選擇停產。因為企業停產,銀行催貸、技術工人流失等問題將接踵而來,一些電子設備停運后重啟所需的調試費用,甚至高于繼續生產帶來的損失。
楊、朱二人的感受并非個例。幾個月前,深圳某網絡論壇上關于華強北“大面積空鋪”、“企業倒閉潮”傳言四起,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后來雖證實報道有夸大之嫌,但部分電子企業陷入困境已是不爭事實。
在深圳華強集團總裁助理程一木看來,華強北空鋪主要以經營手機和手機元件為主,直接原因在于低價智能手機大舉沖擊傳統功能手機,這導致一些山寨功能機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不得不關、停、轉。
據記者掌握的一份來自福田區有關部門8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華強北的主要手機市場中有3575戶經營戶退場。在寒流來臨之際選擇冬眠似乎成為不少小企業的唯一選擇。
價格管理難題
華強北的萎縮現象只是今年中國電子市場的一個縮影。根據工信部9月份通報的1月~7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業情況,今年前7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利潤總額1383億元,同比減少12.3%,主營業務成本增加8.8%,虧損家數同比增加19.4%。上半年,全行業實現利潤率僅2.55%,同比下滑1.22個百分點。
“全行業的利潤率不到3%,這意味著多數企業無法承受一單失敗的買賣。一旦發生,可能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比A強北價格指數數據運營總監黃有富表示。如果說前幾年企業交易出現失誤影響的只是企業利潤,而現在則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
為防止交易失誤,目前電子小商品市場上較為流行的交易模式是,買方在大量采購時要提前與賣方簽訂鎖定價格的合同,如果未來市場價高于此價,則執行合同;如果低于此價,買方經常會選擇違約,拋棄違約金后重新到現貨市場上采購。但是,已經接單生產或者備貨的賣方,并沒有辦法處理這種違約訂單,造成大量存貨積壓。
“我們備貨沒有定數,只能靠經驗估算。”楊昊說,今年電子元件價格一路走低,違約不斷出現,從廠家到經銷商的倉庫里貨積如山。
要捕捉“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價格規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華強北的電子元器件按種類細分超過300萬種,不僅是國內銷售額最大、產品種類最齊的市場,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采購中心之一,價格波動與全球市場密切關聯。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東芝、索尼等日系電子元器件供應中斷,華強北各種元器件應聲大漲,使得日本震后首期華強北電子產品價格指數收于102.4點,上漲4.52%,出現了3年以來最大的漲幅。又如2011年10月,全球第二大硬盤生產國泰國發生洪災,華強北硬盤市場價格一路高漲,一些分銷商炒硬盤大賺,而不少采購商因成本上升出現巨虧。
華強北商家雖對價格波動十分敏感,卻只能被動接受,價格管理成為主要風險。根據中證期貨行業研究小組調查,電子行業市場排名前100位的企業,銷售額僅占5%。由此可見,電子行業的參與主體小而分散,這些中小企業很難把握整體市場的走向。
救贖之路
在農產品、鋼鐵等原材料市場,現貨企業可利用期貨做風險對沖工具,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電子元件作為電子商品的基礎材料,是否也能引進類似機制?
華強集團總裁助理程一木在華強北浸淫20余年。2007年,在他的推動下,華強集團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合作開發了能代表市場價格波動的“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
一批活躍在華強北的貿易商曾經討論過這樣的話題:條件成熟時,能否在華強北建立統一的庫存?在此基礎上,貿易商們能否以價格指數為標的直接交易?從而減少物流成本,并通過賣空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華強北的貿易商們“共同庫存”的現象已經很普遍,不少貿易商沒有自己的倉庫,而是在有客戶詢價或者拿到訂單后再找有庫存的供貨商,這已經類似于期貨的交割倉庫。
“如果能將期貨避險功能嫁接到電子市場,華強北的做市商會迅速發展起來。”程一木說。
但這種“嫁接”的操作難度顯而易見。電子元件市場是否足夠大?大量小電子元件產品如何標準化?產品技術指標更新換代快的問題如何解決?實現指數交易后,產品如何交割……
“如果有辦法能化解備貨的定價風險,我們肯定會積極參與。”楊昊表示。不過朱桂豐認為,影響華強北電子元件價格因素太多,鎖定價格風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何讓華強北的千萬家企業提高抗風險能力,為中國電子制造業提供避險工具,來自政府的支持力量正在形成。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對提升華強北競爭力、防范市場風險的課題展開深度研究。目前在深圳已成立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批專業人士在內的研究小組,探討以中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價格指數為基礎改造成為期貨產品的可行性,而帶頭人正是深圳期貨市場創建者之一,證監會期貨市場監管者曹汝明。
日前,曹汝明等發表了署名文章——《3.0理論與現貨市場指數期貨》,論述我國期貨市場應該由商品期貨階段(1.0時代),升級到金融期貨(2.0時代)與價格指數期貨(2.5時代),再升級到現貨價格指數期貨,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國實體經濟,文章發表后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被稱為“期貨市場3.0版”。
“在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期貨市場必然要升級跟進,否則就會與實體經濟相脫節,陷入虛擬游戲的泥潭。借鑒價格指數期貨經驗,用同類產品編制價格指數,適時推出電子市場價格指數類期貨,不失為期貨市場服務于新經濟的一項識時務的選擇!毕嚓P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