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們銀行看得起我,1萬、2萬都可以,先看看我的信用,等認可我了以后,我們再合作。”剛拿到義烏聯合村鎮10萬元貸款的老馬激動地說道。
老馬是山東省日照人,2002年來義烏創業,主要代理美菱等品牌電梯的銷售、安裝及維護業務。創業幾年間,一直都想把企業做大,但苦于缺乏資金,加上自己又是外地人,在義烏本地有效抵(質)押物不足,很多銀行都將他拒之門外。“像我們這類做小本生意的想發展,沒資金難啊。”老馬指著店里一臺還沒拆封的設備說。
去年9月,他牽頭成立了“義烏市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協會”,會員近200人。在他和其他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多家銀行向該協會在本地有房產的40余名會員發放了貸款,而老馬自己卻還是被銀行這無形的“玻璃門”擋在了門外,這個結果讓老馬非常失望。
義烏村鎮銀行客戶經理趙婷得知老馬的情況后,通過對老馬經營狀況的評估和資信審核,最終給老馬發放了互保貸款10萬元。“我們看重的不是客戶有多少有效抵(質)押物,而更注重是客戶的人品和實際經營情況”。義烏聯合村鎮銀行副行長駱建新說,“有時候,我們‘貸’給客戶的不僅是資金,更多是‘貸’給客戶認可和尊重。”
開業兩個月以來,該行共發放異地在義商戶創業貸款334戶,金額21830萬元,助力小微客戶,支持外來創業者,為義烏“草根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村金融時報 通訊員 孫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