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處服裝批發市場擬撤出
凌晨3點,位于北京昌平區白廟村的一處不足30平方米的小平房內,李林爬了起來,走向自己的金杯貨車,發動,趕往離此30多公里的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上貨”,這是他每天都需要完成的事情。
自從6年前從河南省信陽市一個小農村來到北京做服裝零售之后,今年27歲的他家里鬧鐘就一直被定為凌晨3點,未曾變過。
該時刻距離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商戶開門營業還有一個小時,剛好抵消掉李林花在路上的時間,可以讓李林成為大紅門開始營業的第一批客人。
更重要的是,在大紅門完成補貨,李林需要迅速折返回昌平,在附近的露天市場,尋找合適的攤位賣貨。
因為露天市場的熱門攤位遵循先占先得的規則,來晚了一步,就會發現攤位幾乎都被他人占有,只能開車在附近轉悠,看看其他地方是否有合適的攤位。
這就是趕早市。一直到中午,一天的繁忙才算結束。這是李林多年來在北京的生活軌跡,跟其父母一樣。他的雙親已經在北京呆了15年,用一件件賣出的衣服,維持著整個家庭,并讓李林成家,有了兩個孩子。
雖說日子有些辛苦與單調,但相比家鄉那點微薄的勞作收入,已經算是豐厚了。
但現如今,這種平凡的生活將面臨著選擇。
“兩三個月來,昌平這邊一直在傳多處露天市場要關閉,比如馬坊、沙河的露天市場都有消息說要關,不允許繼續運營了。”李林告訴新金融記者,現在大家每天閑下來就聊類似的話題,如果不讓干了,下一步怎么辦。
背后的原因,則在于近些年控制人口、低端產業逐步退出城鄉接合部已經在北京的城市規劃中成為主流。
“低端產業影響了北京中心城區主要功能的發揮,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北京的土地和城市空間發揮更高的效率,是當地經濟發展向更高階段邁進的必然結果。”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曾指出。
昌平區也在其中。
根據2012年統計局的數據,昌平區目前常住人口183萬,其中昌平戶籍人口56.1萬人,北京人戶分離戶口31.2萬人,其他近96萬人都是外來人口,占昌平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昌平區區長張燕友表示,昌平區通過逐步退出廢品回收、建材、鋼材(3067, 41.00, 1.35%)、小商品等低端產業,控制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
“年后回來后,就發現了這種低端產業退出的趨勢,昌平露天市場已經在壓縮,我在想著或者進商場租個門面,或者轉行。”李林表示。
但留給他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按照相關規劃,他很擔心自己將無貨可進。
在李林這些游走于露天市場的服裝零售商的上游,北京的一些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正面臨搬遷的命運。
“這幾個月去大紅門,就聽里面的商戶傳,大紅門要搬到河北了。如果果真搬遷的話,我雖然不一定會離開北京,但我進貨的話,肯定要跟著批發市場,也就是去河北那邊進貨。”李林表示,距離變遠了,那就一次性進更多的貨唄。雖說有可能積壓在手里,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在相關的政府規劃文件中,相關官員的口中,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以及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逐漸被列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低端業態”,成了待調整升級的對象,均面臨著或要搬遷出北京的結局。
批發市場搬遷
凌晨4點,位于大紅門福成市場一層的宋慧開始自己一天的營業。
她做的是女士襯衣批發生意,在福成市場擁有一個10多平方米的攤位。15年前,她從安徽來到北京,彼時在虹橋商場租了一個柜臺。后來因為虹橋商場業態改變,再加上大紅門商圈興起,她又隨著搬到大紅門。
“這里人很多,來來往往的各個地方的人都有,從凌晨4點到上午10點,很難閑下來。”宋慧告訴新金融記者。
新金融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發展,豐臺大紅門地區已經形成各類服裝批發市場26家,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經營商戶2萬多家,從業人員13萬人,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目前已經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市場。
并且根據調查分析,大紅門地區銷售的服裝大約40%來自大興區的服裝企業和加工作坊,大約50%來自山西、河北、內蒙古和東北,其他來自于廣州、深圳、浙江等地。從銷售來看,80%銷往山西、河北、內蒙古、東北地區。剩下不足20%銷往動物園批發市場和部分社區的商場和小型超市等。
但如此規模的市場,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繼續呆在北京。
北京市豐臺區區委書記李超鋼曾對媒體表示,大紅門地區的主要客戶服務對象集中在了東北和華北等地區,并不是首都發展和首都市民必不可少的功能。
“特別是這些市場的人口聚集特征非常明顯,往往一個從業人員會帶來4名左右的家人,還會有些為之提供服務的人員在周邊居住和生活,從而造成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城市運行壓力和社會管理壓力。”李超鋼說道。
事實上,今年以來大紅門市場的倉儲、批發功能正在向外省疏解。
“一直在傳搬遷的消息,說是會搬到河北的一些地方。”宋慧說道,不過大家也都是聽新聞上說的,目前福成商場還沒有具體動作。
相較大紅門,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動批”)更早地列入了搬遷名單之中。
資料顯示,有30多年歷史的“動批”目前已形成世紀天樂、聚龍、眾和、天樂宮、東鼎、金開利德、天浩成等近10個服裝批發市場,營業面積30萬平方米,服裝批發攤位約1.3萬個,物流企業2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年營業額達到200多億元,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此前在去往動批掃貨時,李林便曾發現因為得知要撤攤,很多市場商戶都在“揮淚”大甩賣。
彼時有消息稱,“動批”天皓成商場方面突然告知商戶,不再與他們續約,從3月開始,天皓成市場也不再收租金,所有商戶都抓緊時間甩賣。
“但到了現在,仍處于不確定之中,也沒有見動批的商場有進行搬遷的大動作。”李林表示,很多消息也都僅停留在聽說而已。
但關于多個服裝市場搬出北京,幾成定局。
早在2013年11月份,北京西城區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便曾向有關部門報告,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已經不適應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需求,建議外遷。
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也曾公開表示,“凡是不服務北京本地的一些低端業態,都要逐步進行調整。”北京也正在跟河北省對接,一些批發市場可能搬遷到河北。
津冀多地爭奪
唯一尚不確定的便是搬去哪兒?
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北京市意圖甩出去的包袱,在其他周邊地區看來,卻是一個巨大的香餑餑。
就拿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來說,與其產生“緋聞”的便有多個地方。
4月2日有媒體報道,河北廊坊將于4月3日上午在國際飯店與北京市西城區正式簽訂“動批落戶永清”的協議。但就在不久后,北京市西城區相關負責人又在媒體上對此進行否認,表示簽約的具體內容不會涉及“動批”,但下一步的工作有可能涉及“動批”。
最新消息則顯示,除了河北的保定白溝,廊坊永清、香河等地,在京津冀一體化中此前相對低調的天津市日前也開始出擊,其所轄西青區已積極與北京西城區溝通,希望能夠引導服裝批發企業入駐當地。當地政府放出消息稱,將全面支持相關商城建設和運營,并推出稅收、工商、子女入學、商戶落戶在內的多項優惠政策,承接北京動批、大紅門等市場外遷。
不僅僅是“動批”,位于大紅門的多個批發市場已經成為河北等地率先爭奪的焦點。
今年5月16日,北京京溫服裝批發市場、北京市大紅門紡織批發市場等八大主力市場16日正式簽約落戶河北廊坊的永清國際服裝城。這八家市場共有商鋪9000多個,就業人員3.5萬人。
而就在此前一周,北京市豐臺區也與河北保定的白溝舉辦了商貿產業對接推介會,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促進北京大紅門地區服裝倉儲、批發等市場業態的搬遷和轉移。5月18日首批千家商戶簽約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
一個整體批發市場,商戶們看似大相徑庭的搬遷動向,這背后自然是兩地對來自北京的服裝批發產業的熱情。當然一切還是靠彼此的競爭力。
新金融記者了解到,為承接北京市產業轉移,保定白溝新城在軟環境服務、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根據企業投資情況,對進入現有專業市場的商戶免除5年租金,對投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城市配套功能設施的,免除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
而廊坊的永清國際服裝城則一直在頻繁提及其區位優勢:永清距離北京市區約60公里,京臺高速通車后時間距離還將進一步縮小。
“說是將服裝批發功能往河北那邊遷移,也有商戶過去考察看了,白溝那邊市場已經建得差不多了,據說附近房地產也借機炒了起來,但怎么說呢,有人愿意去,有人不愿意去。”一位北京大紅門服裝城的商戶告訴新金融記者,就算整體搬遷也需要花很長時間,也不是一蹴而就。
但更多的人,是愿意隨著市場整體搬遷而去往白溝、永清等地的。
“之所以來大紅門,只是為了生意。如果這里不能再做生意了,那只能去能做生意的地方。”宋慧表示,作為外地人,自己對北京并沒有太多了解,每天的生活范圍也局限在大紅門商場跟自己的租住地。
何去何從,對于身處北京服裝批發市場的人們來說,無非只是一個選擇。換句話說,對于這些走南闖北的務工者,打拼的城市,只是提供了謀生的機會,歸屬感這種東西,更多是一種奢望而已。“這樣想的話,離開也就顯得更加容易,不必過分糾結。”宋慧說道,去哪兒不都是為了賺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