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小商品開拓中東大市場
新年有新期待的不僅僅是哈米。1月19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將對沙特、埃及和伊朗進行國事訪問。據義烏海關統計,2015年全年,義烏對中東出口達583億元,平均每天出口約1.6億元,目前有近4000名來自中東各國的客商常駐義烏。相信,伴隨著總書記的出訪,義烏和中東的經貿往來又將打開新的機遇之門。
4000中東客商在義烏
中東客商把中東文化帶到義烏,義烏三挺路夜市也因他們而變得人聲鼎沸,時常可以看到沿街餐館被伊朗、埃及客商擠個滿滿當當的場景
2000年前,駝鈴陣陣,絲路漫漫。西漢張騫所率使節團跨越千山萬水去到安息(古代伊朗),受到了當地兩萬民眾的熱烈歡迎,結下深厚友情。絲綢之路架起一條交流物產、連通人心的橋梁。伊朗的葡萄、石榴與中國的茶葉、絲綢等珍稀物產通過絲綢之路流通交換,織就了古老文明友好往來的美好畫卷。
古老的絲綢之路跨越時空,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如今在義烏,有近4000名中東客商常駐于此,已投資設立180多家外資企業,同國內商戶建立往來,每天經義烏海關出口量超過400標箱,全年達到16.2萬標箱。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上世紀90年代末從珠三角來到這里的,靈活的采購方式以及便利的物流條件讓他們嗅到了商機。他們把中東文化帶到義烏,義烏三挺路夜市也因他們而變得人聲鼎沸,時常可以看到沿街餐館被伊朗、埃及客商擠個滿滿當當的場景。
“我從1998年開始做外貿,當時第一位下單的客戶就來自中東地區,后來我還專門報了補習班,學習英語和阿拉伯語。”國際商貿城二區的經營戶張吉英說。記者在她周邊商鋪發現,臨近春節,不少商鋪都要比以往熱鬧許多,采購商們都想在經營戶們歇業之前,抓住機會在春節假期前囤好貨以在同行中搶得先機,張吉英也在記者到來之前,接到了一位埃及客戶2萬把傘的訂單。
2015年全年,義烏對中東出口達到583億元,一天出口約1.6億元,占全市總出口額的27.7%。此次總書記出訪的伊朗、沙特、埃及均為義烏前十大出口目的國。在義烏出口前十國家和地區名單中,伊拉克、阿聯酋、伊朗、埃及、沙特占據了五席。從出口商品分類看,服裝及附件、餐廚用具、鞋帽傘三類商品,最受中東市場歡迎。小商品,做成了“大買賣”。
義烏德黑蘭開貨運專線“1月下旬,計劃中的義烏-德黑蘭鐵路貨運專線開通后,全程只需15天就可到伊朗德黑蘭,我現在已采購了一些并不急于銷售的商品,準備開通時率先嘗鮮。”
“2015年‘義新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后,我在東歐的生意節約了很多運輸時間。1月下旬,計劃中的義烏-德黑蘭鐵路貨運專線開通后,全程只需15天就可到伊朗德黑蘭,我現在已采購了一些并不急于銷售的商品,準備開通時率先嘗鮮。”新年伊始,伊朗外商哈米就格外忙碌。談起2016年的生意經,他的想法也隨著義烏開放發展的新布局而不斷拓展。
哈米告訴記者,目前他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自己的貿易公司,但總部設在義烏,看中的就是義烏作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依托B保、航空口岸和“義新歐”班列等綜合服務配套的優勢。
哈米看得沒錯,在浙江開放發展的新格局中,義烏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擁有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一直站立在經濟“風口”上的義烏,也正在因為全球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以及商品交易方式的急劇變革,構筑電商平臺、革新傳統業務、線上線下融合……加快打造升級版的義烏國際商貿。
見證這一歷史的,有51歲的埃及商人薩米爾。22年前,他從家鄉前往深圳,做了9年外貿生意后,又于2003年來到義烏,并把義烏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也親歷了義烏這些年從外貿出口商到出口、進口相結合的轉變。
“剛來義烏的時候,我就是從小商品城里采購一些生活必需品銷往本國,客戶群不斷拓展以后,又把義烏商品直接或間接通過埃及銷往非洲、歐洲等地,再到近年來義烏也將進口市場培育列為三大發展戰略之一,出臺了多項進口貿易扶持政策并建立了埃及進口館,我也會把本國的毛毯、香料、橄欖油等特色商品帶到中國,舒舒服服做起了多邊貿易。”薩米爾說。
供給側改革創造新機遇“在產品改良之前,我的產品只能賣60元一個,改良設計、提升材質以后,這一價錢直接漲到了600元,整整翻了十倍,而且自己掌握定價權,不用擔心他人惡性競爭了。”
當下,供給側改革成為經濟工作的核心命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義烏對中東出口額近幾年都在遞增,但在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卻是大不如前。數據顯示,2003年1-7月份,通過金華海關義烏辦事處出口中東的總貨值為3.54億美元,總額占比達到50%以上,而現今在類似張吉英這樣的不少經營戶里,出口中東的比重都已下降至30%左右。
這其實就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浙江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李淑梅表示,供給側改革簡單來說,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經營戶劉軍明對此深有體會。他從2004年開始做衛浴生意,前些年主要以銷售中低端產品、銷往中東地區為主,但是到后來他發現,產品缺少附加值一味打價格戰,只會讓自己陷入無序競爭,甚至出現貨不好賣的情況。
因此,劉軍明從2012年開始嘗試轉型,連續花了數十個夜晚和員工們一起琢磨新產品——復洗器,通過技術改良,獲得了12項專利并成功打入歐美市場,也立即獲得了效益。
“在產品改良之前,我的產品只能賣60元一個,改良設計、提升材質以后,這一價錢直接漲到了600元,整整翻了十倍,而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自己掌握定價權,因此也不用擔心他人惡性競爭。”劉軍明說。
現在,劉軍明依然和他的中東客戶們保持著緊密聯系,他覺得中東市場利潤雖然還不如歐美,但是彼此間建立合作已有多年時間,市場相對穩固,而且一部分中東客商現在也已跟隨自己的腳步,轉向中高端市場,從而也促使自己的外貿銷售之路,越走越寬。
“我們有一個中東客商群,里面有120多個人,群里談論的基本上都是如何讓產品轉型升級,幾乎不提訂單,用智慧創造更大的財富。”劉軍明說。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