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危機的嚴重襲擊下,“如何過冬”成了眾多企業面對的頭等難題。1月8日,在“中紡中心”召開“四季青”、“武林路”服裝商貿營銷新年“雙英會”上,中國著名時尚產業經濟研究專家、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比藍國際商業顧問有限公司總裁李凱洛先生的精彩演講,給正在紛紛研究突圍方法的服裝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李凱洛認為,經濟危機中的服裝企業只有創新才有出路!
對此,記者對李凱洛先生進行了專訪。
李凱洛:現在很多做服裝的朋友都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09年會怎么樣?中國的服裝行業會怎么樣?零售行業會怎么樣?我在杭州的很多媒體上面提到了這樣的問題,就是國家提出的第三次學習日本,中國有三次學習日本的機會:第一次是甲午戰爭之后,由于中國吃了虧,開始思考日本為什么會慢慢變的強大。第二次是鄧小平參觀新干線,激起了中國學習日本長處。現在第三次已經開始了,中國學習日本的包括日本如何面對金融海嘯,由于它們經歷的比我們早,它們經歷過15年的經濟蕭條。通過和企業家的交流,為了回答未來會怎么樣。做了一些研究,最近把日本的特定經濟環境下,關于服裝行業的零售創新,做了階段性的研究。今天會在講座中提到其中一種零售模式。日本有四次零售創新,四次的零售創新都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形成的。而且每一次的商貿形態,零售模式的變革,都是在特定經濟環境下變化的。
第一個模式是DC Brand模式,中文名設計師品牌專門店,它的發展期在日本的80年代,有設計師風格、設計師作品,賣設計師作品的零售模式。第二個模式叫做SPA模式,屬于自由品牌服裝專業零售商的模式,相當于我們現在看到的美特斯邦威的大型店鋪,這個模式在日本90年代是十分的備受推崇。第三個模式是select shop,也是我今天主要會講的一種模式,select是選擇的意思,shop是店的意思,select shop中文名是精選品牌專門店,第四個模式是life style store,store是士多店,這里指的是店鋪模式,life style store中文名是生活方式體驗館。這四個模式都是在日本的四個特殊環境下誕生的,事實證明越特殊的環境下,就越會產生新商業,因為當競爭沒有太多懸念的時候,商業會變得遲緩,因為競爭變得復雜的時候,商業才會變的非常有意思。
因此在現在這種時代下,如何去孵化新商業模式,商貿升級,是對于中國企業是一道門檻,因為過去我們的企業是簡單的做貿易、服裝的生意,而現在生意的背后被賦予了更多的意涵,它的商業模式,運作體系,零售技術問題等等。所以今天我來這里感覺到給與會者帶來的一個思考:零售和批發之間如何握手,握在什么地方?握在買手上,而買手模式是未來市場上面非常主流的一個新商業模式,它將會誕生的店鋪模式就是select shop——精選品牌專門店,這個在我的講座中會專門講到。這個特征產生的原因是消費者挑剔造成的,消費者不會輕易接收某一樣東西,因為它需要精選。
我在講課中會提到一些案例,包括日本,相關,甚至是杭州。杭州是個休閑之城,品質生活之城,在特定的城市、比較成熟的城市當中,它必然會使得select shop成為時尚指數的一個新指標,這兩者之間和我們今天的講課內容批發和零售有很大的關系。08年用一個字形容——“囧”,表達了非常多的人、企業對08年的心情。09年也是一個字來代表,代表一些想法,但是這個會在講課的最后告訴大家。
記者:杭州是一個市場大市,對于這樣一個市場大市,尤其是服裝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服裝市場怎么樣來幫助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企業?
李凱洛:倒閉問題是個關鍵詞,倒閉倒的是什么?
首先,倒閉的是一批加工型企業,加工型企業主要的特征是以外貿為主體,所以本身我們自己的經濟運行方式發生了變化,我們過去叫做外貿拉動式轉向內貿推動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其次,突然發覺原來未來的市場競爭在市場的流通當中,換句話說,無論你的品牌還是技術等等各方面都要靠市場來發展,市場里面也包括專業市場。過去我們把專業市場當作是簡單的交易平臺,現在正在慢慢上升到一個新的概念里:是未來的品牌的孵化劑和產業的推動劑。今天我會提到一個新的產業觀點:中國的產業新力學理論,這里面我會提到一句話: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但問題是產業、品牌靠什么來創造?靠什么來支點?品牌唯一的一個支點就是商業,我們要靠商業才能撬動,任何一個品牌沒有商業上的創新,或者商業上的促進發展,是不可能有品牌概念的,只是有一個名稱而已。不被市場接受的,那僅僅是一個有名稱的商號而已。
其實日本在早期就提出一個觀點,叫做“產業強、商業新、品牌立”,是靠商業興旺才能使品牌立起來。因為日本在我們早幾年接觸國際市場的時候,遭遇了大量的國外品牌進來,日本人掌握一點:我很難創造世界級的品牌,但我可以創造世界級的商業。我創造不了世界型的品牌,我能創造世界型的企業。日本非常重視商業,新力學理論的觀點就是:用商業撬動品牌建設,而用品牌撬動新的產業版塊,因為只有我們這樣的可能性,我們產業才重新發生升級了。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點:這個觀念里面的升級——首先商業要升級、專業市場要升級。早期的專業市場是以產地銷售為主體的,第二階段是以銷地為主體的(也就是說以銷售為主體的),第三階段是以品牌中轉為主體的,這個品牌中轉就出現了批零代理模式,有批發有零售也招代理商,這樣未來的專業市場已有街區概念了,因為專業市場的旁邊自然形成了街區,而街區會衍發出來非常多的精品店。
我今天會回答一個問題:這條街不是17個或者18個專業市場,否則它永遠只是一個專業市場,它必須形成一個新的觀點,就是改變觀念和思想,專業市場的繁榮,走向流行時尚的繁榮,如果這里不能夠形成流行時尚的聚集地,那永遠只有扛大包的人。即使是扛大包,現在都是買手經濟,扛大包還是低級的來買貨的方式,在國際上也有扛大包的,但是它叫做買手,他是有眼光的,它也會到市場里面挑貨,但是它是以買手方式來看的,采購者已經買手化了,地區的專業市場還不提高么?所以無論是時代要求,還是整體發展,這個地區在改良,需要時間,要有意識才會有行為的改變,中國專業市場的問題也就是在這里,在我的報告(演講)中會提到這是一個未來。
記者:外貿企業,現在由于接不到訂單而倒閉,但是從他們的產品銷售上面來看,舉個例子據有一家外貿企業是,它生產的衣服在杭州大廈可以賣到人民幣1600多元,但是它出口美國只有18美金,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怎么樣把這樣的產品引導到里邊,讓他們放下身價。何必為了這18美金而賣到美國去呢?而且現在連這個錢也賺不到了。
李凱洛: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外貿加工廠,18美元賺的只是OEM 的錢,而那個能夠賣1600的地方,不是這個外貿加工廠賺到錢,而是品牌商賺的錢。如果它出口轉內銷,而且是出口之后還轉回到中國,例如美國就有大量的企業在中國加工,然后出口,然后再轉內銷,賣給中國的情況。通常這種外貿型的企業都十分依賴于美國市場,但是不能由于現在金融危機來了,出口不行了,就要外貿企業都開始考慮做品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這些外貿型的企業轉內銷,轉做內貿。而且現在中國有這樣需求的企業已經有很多,而且由于美國對于中國這些外貿企業的要求很嚴格,因此實際上這些工廠都是優良的加工企業,品質都是能夠達到賣1600元水平的,他們生產用的流水線,管理的模式、標準,環保的要求,勞動法的施行都是符合發達國家高標準的。
因此國內的企業不僅需要這些外貿企業回到中國,更需要它們來做內銷。現在很多國內好的品牌企業,為了能夠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需要以上這些優良的工廠與之進行重新整合,而且類似這樣的整合國內的李寧公司就已經開始了。李寧公司在全球的競爭當中,特別是和adidas、nike的國際、國內競爭。首先體現的是研發的困難,不過現在研發的困難已經在改良了,因為他們已經請來了很多國際的設計師。但是由于生產和制造方面優良的工廠沒有在它的手上,都掌握在那些國際的大公司手上。所以李寧公司現在正在整合很多原來做外貿的,例如湖北荊門的整合,而且這樣整合的目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利益共合體,而是要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通過控股公司的方式,把這些優質工廠連接起來,由于優質的工廠不僅可以保質的完成訂單,從而形成合作關系,形成利益關系,形成股份關系,解決中國本土品牌能夠生產出優質產品之外,而且同時還可以把120天的貨品周轉率降到40天,因為有優質的工廠進行保證保證,來使得時間減短。
記者:四季青市場目前大家覺得它的貨檔次相對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季青的市場為什么不向這些拿不到美國訂單的外貿企業發出邀請,與之進行合作?
李凱洛:因為這里有一個匹配的問題,現在四季青現的采購環境,它的加工工廠還匹配不上,因為四季青還屬于發展中,當一個發展中的水平去和已經發達了的工廠去匹配,這個是難以匹配成功的,包括成本、觀念上面的匹配是很困難的。例如上面的例子,18美金的價格對于四季青來說已經有點高的價格了。
記者:為什么這些“原來賣18美金服裝的工廠的流水線已經停產,倒閉了,而那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廠生意依舊獲得不得了”?作為商家如何與他們合作對接,把好的東西留下,把不好的淘汰,這才是消費者所希望看到的。
李凱洛:未來的商貿特點中,優良的工廠,以及合理的市場推動,是會自然形成的。首先這個地區的消費生態環境要改變,需要迎接更多更好的人進來,這樣的升級才能夠推動市場的升級。打個比方,這個市場就好比是大家都在爭食,如果這個地方東西太好吃了,這樣這里就無法升級,如何這個市場出現了問題,那么像“中紡中心”這樣的不完全是專業市場的一個平臺,而且是帶有市場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再舉個例子,連卡佛04年進入杭州商圈,07年完成它的使命之后退出杭州市場,但是在這三年中完成了杭州百貨業的“鯰魚效應”,使得杭州的百貨業不斷升級。在四季青這個大市場當中,肯定會出現鯰魚效應。也許時間還需要三年五年,但是終究還是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