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的威力開始顯現,杭州市郊的不少新樓盤,打折促銷的力度也開始加大。今年房價大漲以來,不少從樓市中撤下來的浙江資金,也在積極尋找著出路,除了撲向房價稍低的二三線城市和到境外買房外,國內的一些商業地產和工業園區也成了這些炒樓資金的最新去處。
投資客短期回避住宅
瞄準商業地產和工業園
今年房產新政出臺前,不少溫州資金就提前套現,加上從煤炭、礦山等領域退出的資本,龐大的資本在溫州本地聚集。
“現在溫州地區的銀行存款已經突破5800億元了,是今年以來的新高。”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根據他們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規模投資房產的溫州商人的跟蹤統計,高峰時,溫州有2000億元的資本投入樓市,不過自2008年以來,從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退出的溫州資金已經有1000億元。
在今年4月樓市新政后,溫州人還在炒房嗎?“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大概溫州人拋售了10%的房產,也就是100億元左右,留在樓市的資金大約不到1000億元。”周德文表示,溫州人的嗅覺比較靈敏,現在拿在手上的房產,多數人選擇了出租或空置,并不急于拋售。
今年上半年,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自己10%~30%的資金用于購買非廠房的不動產,原因是現在“實業不太好做”。
最近杭州的郊區樓盤已經開始打折促銷,前期退出的炒樓資金會卷土重來嗎?
“房子我們肯定不會放棄的,但上海、北京一套房子動輒千萬,動用的本金太大了。我們短期不會碰一線城市的住宅,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和工業園升值空間更大。”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副會長、臺州商會副會長陳俊告訴記者,最近他一直在大連、濟南、石家莊、唐山、廊坊等地奔波,看中了眾多的商業地產項目。從義烏的小商品城到海寧皮革城,浙江的專業市場在全國遍地開花,不少浙江資金也在各地開建各種專業市場。
“浙江人喜歡抱團,搭份子,看好的事情會一起做,一年沒有15%利潤,我們不會做!”陳俊最新的動作是建設產業園,已經在安徽宣城建設了一個梅氏產業園,在兗州建設產業園的計劃也已經談得差不多了。“浙江不少企業需要擴大規模,苦于沒地,我們建個工業園,做好產業轉移,需求很大的。”跟著陳俊的資金有數十億元,跟浙江的眾多企業有深入的接觸。
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各地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來浙江引資。5月份,安徽省廣德縣縣長葛建榮剛在浙江推銷了位于廣德新城區的700畝土地。7月22日,剛從東北一個浙商開發的專業市場回來的周德文參加了福建莆田的浙江工業園推介會,到場的企業有200多家。“最近來的商業地產、市場和工業園特別多,給的條件也很優惠,以前只給一兩個點優惠,現在動輒優惠10個點,感興趣的投資者不少。”他說,由于商業地產和工業園等不在地產新政的調控范圍內,吸引了不少浙江投資者的興趣。
海外看房熱起來
“30人的團浙江人起碼20個”
在一家外貿企業工作的何先生,本月初參加一家咨詢機構在溫州組織的海外房產論壇,結果同一家酒店,竟然有5場房產展覽會同時召開,不少客戶都走錯了場地。
記者以想海外看房的名義,打了總部在上海的一家海外房產咨詢公司的電話。“最近你們浙江人去海外看房的太多了,組個30人的團,浙江人起碼20個。”接電話的葉先生稱,今年他們已經組織了120多個客戶赴海外看房,每人的費用在3萬元左右,其中多半是浙江人,甚至有一個團只有一個外省人。不過跟以往買房移民不同,不少浙江人海外買房純粹為了投資。“浙江人過去買房子的都是直接付現金,買了房子接著租出去,收租金。”葉先生表示,他們10月份還要組織一個澳大利亞房產考察團,已經不少浙江人報名了。
“剛剛有38個企業家組團從美國考察房產回來,下一個30多人的團,已經辦好了簽證,最近又要過去了。”對溫州資金流動比較了解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海外房產在溫州的推介已經起到了一定作用,不少溫州人選擇了海外置業。
海外購房的溫州人到底有多少呢?“溫州人都很低調的,很多人在海外買了房子,也不會聲張,繼續在國內做生意,這個數據真的拿不到。”周德文表示,最近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地的房產商,都曾找過他們,想邀請溫州資本過去考察。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浙江人都對海外炒房感興趣。
今年5月份,曾有媒體以《中國炒樓客嚇暈日本人》為標題,報道了中國投資客的海外買房熱潮,買房地點從日本、澳大利亞、美國一直延伸到西班牙、法國等,幾乎遍及地球的每個角落。
“報道有些夸張了,但現在來澳大利亞的中國人是越來越多了。”已經移民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章芬,最近發現冒出很多中國鄰居,不過房價漲幅遠比不上國內,而且不少在賣的房子都是期房,沒有現房可看。
章芬表示,中國人對房子的偏愛很出名,多數人積攢了財富,都會選擇換成不動產做投資。
浙江到底有多少人在海外經營,這是一個很難得到確切數據的問題。“多數都是親戚帶親戚,一個親戚在國外扎下腳跟了,一般都會把親戚也介紹過去。”一位熟悉浙江移民的人士稱,溫州人在外打拼的人數在百萬以上,甚至意大利一個小鎮就有3萬浙江人在打拼。不少人在當地賺了錢,都會投資置業或者回國內買房子。
國外的房子,看著便宜,增值速度卻不是很快。前段時間,曾有溫州人去迪拜炒房的報道,結果鎩羽而歸。
5月3日,韓國媒體報道稱,150多位上海投資者在濟州島一舉買下價值1.83億元人民幣的58套度假屋,有人甚至用家人名義一次買了3套房。
陳俊也在2月7日和5月7日去濟州島考察過兩次。“那里的房子升值空間絕對沒有國內的大,國外的法律也對炒房有限制,人就那么多,炒高了誰接盤啊。”邀請陳俊前去考察的有20多個海外房產,但他轉了一圈,發現還是國內的房產投資價值大。
轉戰股市的資金少
股權投資是新熱點
農行上市后,股市走出一波反彈走勢,嗅覺靈敏的溫州人,現在炒股熱情高嗎?
“陸陸續續有開戶的,但資金進來的不多,炒股熱情遠沒有杭州高。”溫州一家營業部副總經理表示,5月份曾有一位客戶打入進千萬資金炒股,但虧了一點后,又全部撤走了。“聽說去投資建市場了,股市沒有賺錢效應,留不住人。”
根據上交所的月度統計,今年1到6月份,溫州地區的證券營業部交易額排名全國前100位的只有3家,分別是第64位的申銀萬國溫州人民路營業部,第66位的銀河證券溫州營業部和第100位的上海證券溫州謝池商城營業部。相比去年的交易數據,成交量增長明顯,但溫州人的炒股熱情在全國范圍內仍屬偏低。
從樓市中退出的資金,盡管流入股市的不多,但瞄準金融領域的資金卻不少。
6月26日,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成立,這也讓溫州民間資本首次擁有了一個規范合法的對接平臺。據了解,目前初步經篩選進入中心的項目已有200個,待審核的項目198個,提供基本材料有待核實的項目256個,這些項目既有來自溫州本地的,也有其他省市的,項目內容涉及生物醫藥、電子科技、能源礦產、基礎設施等16個行業。
不少投資公司也在溫州如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家在溫州瑞安的鄭峰,最近也參股了一家股權投資公司。“以前家里有錢了,就借給別人,月利高的有2分,盡管收益高,但總不保險。”鄭峰參股的這家股權投資公司,并沒有把目標只鎖定在公司股權上市套現上,而是任何能賺錢的項目,都能投。
“投資公司多數都是眾人合伙成立的,100萬不算多,1萬元也可入股,到時候按股分紅。”擔任一家媒體駐溫州記者的余小姐稱,溫州資本在上世紀完成了資本積累,現在已經從資產經營轉向了資本經營。有數據顯示,以各種形式投入到股權投資領域的溫州資金不下200億元。
“快錢”時代過去了
“你見過用麻袋裝的一袋袋的錢嗎?我見過,在產煤區,都是一手交錢,一手運煤。”60多歲的浙江人老陳,前幾年曾在山西參股了一家煤礦,借助能源價格的大漲,也掘到了第一桶金。
跟大多數煤礦老板一樣,老陳也把到手的現金變成了住宅和商鋪。
“那時候應酬多,來錢也快,乘飛機到北京、上海、杭州轉一圈,看著合適的房子就下定金買下來,也沒想到會漲這么多,只想著不虧就行。”趕上房地產的超級大牛市,老陳的資產也翻了好幾倍。老陳不認為自己特別有投資頭腦,只是沒有太多的投資渠道。“我不懂股票,存銀行的錢也夠花的,別人在買房子,我也跟著買,房子看得見摸得著,最實在。”
每年春節回到溫州老家,親戚朋友都會把全國各地的商機帶回去交流。炒樓、炒煤、炒礦、炒地皮,什么賺錢快就炒什么。一圈做下來,大家發現還是房子漲得最快。只要發現哪里房子有增值空間,大家都會一起去買,也成了大名鼎鼎的“炒房團”。
幾年下來,老陳的房產投資涉及國內10多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海南、大連、青島、重慶等地。“快錢”來的太猛,讓老陳也感覺有些眩暈。“買房只用付首付,一年賺1倍很正常。”
今年初,房子暴漲,老陳感覺樓市有點過熱,就把一批房子賣了出去,現在手上還有8套房子。“1萬買的房子,直接乘以2,再掛出去,不等到合適的價格絕不出售。”老陳稱,今年初的房地產行情,一天一個價,晚一天賣房就多賺幾萬元。不過,今年4月的房產新政出臺后,房地產市場驟然變冷。老陳掛在中介那里的幾處房產,一下沒有了接盤者。
“房子一時賣不出去,那就裝修一下,多隔出幾個房間,出租唄。收收房租,比銀行利息多多了。”老陳表示,現在手上的房子,幾乎都是純利潤,房價跌了,他肯定不會賣,最多留給孫子。他唯一擔心的是海南的兩套房子,那邊租金一個月只有1000元,回收過程太慢。不過,他打算把海南的房子當度假養老用。
“快錢越來越不好賺了,還是做點保險的投資,賺點慢錢吧。”最近有傳聞房產稅將試點,老陳感覺房子飆漲的可能性不大,他打算趁房價回暖的時候,再拋兩套房。
至于從炒房中賺到了多少錢,老陳只表示“夠孩子一輩子花的”。從房子中套現的錢,老陳一部分入股了一家股權投資公司,剩下的存了定期存款。至于實業,老陳直搖頭:“做企業太累,不確定因素太多,炒房子賺過快錢,再去做風險大的企業,肯定適應不了。”
內地人在港購置私宅 上半年成交119億港元
據新華社 最新統計顯示,來自內地的顧客對香港的樓盤需求持續增加,內地資金在香港一手私宅的占比屢創新高,今年上半年共成交119億港元,涉及1041個單位,平均每個單位的成交價達1143萬港元。
香港媒體22日引述中原地產的資料,今年上半年,香港登記的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為538.49億港元,成交宗數為6630宗,其中內地客的占比分別達到22.1%和15.7%。在二手私人住宅方面,上半年內地買家的金額占比為8.5%,宗數占比則為5.8%。綜合一手和二手樓市計,內地客占整體金額比達10.8%,占整體宗數比為6.7%。
業內人士預計,受人民幣升值及投資移民等需求推動,香港樓市將吸引更多內地資金流入,內地顧客全年料買入逾2000個單位的私宅,涉資近300億港元。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升表示,內地資金在香港樓市的成交金額、成交宗數等兩項數據比例,其實已連續三個半年度上升,反映內地資金持續流入香港樓市的趨勢。但內地資金流入二手市場的速度明顯溫和,反映二手樓市不是內地客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