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長期困擾商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商貿企業的融資難題,商務部正會同銀監會等部門醞釀出臺《關于促進商圈融資發展的指導意見》。據了解,目前浙江等批發市場較為發達的地區自發形成的商圈擔保融資、供應鏈融資、商鋪經營權質押融資等三種模式有望推向全國。
“發展商圈融資,放大了單個企業的信用,可以增強其融資能力,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征信成本,提高其為中小商貿企業服務的積極性。”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透露,《意見》將進一步明確商務主管部門、銀行業監管部門、融資性擔保機構、金融機構、商圈管理機構在推動商圈融資發展中承擔的職責。商圈擔保融資是指每個成熟商圈配有商圈管委會或者管理公司,入駐商圈的中小商貿企業可向商圈管理機構申請融資,由管理機構初步篩選后,配備擔保公司為合格者擔保獲取銀行貸款;供應鏈融資是指商貿企業將自身運營狀況置于商圈內有實力和信譽的供應鏈核心企業監管下,借助核心企業為自身增加信用,獲取銀行貸款;商鋪經營權質押融資是指個體工商戶將商鋪經營權、優先續租權向銀行質押獲取小額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中小商貿企業2600萬戶,占商貿企業總數的99%以上,受制于固定資產少、規模小、業態繁多,中小商貿企業長期面臨著融資困境。不過,不管政策部門的想法如何,最終還要看商業金融機構的意愿。實際上,像商鋪經營權質押融資已經有一些銀行在做,安邦過去就曾經提到,招行在山東即墨的成功就是源于此類融資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