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州市政府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3%。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任務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
投資過百億元的4個重大項目
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0億元以上。突出重大項目在經濟工作中的統領地位,實施“百強項目帶動”工程,從全市篩選100多個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的項目集中推進。突出抓好投資過百億元的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60億元的德州東北城項目春節后開工建設;總投資220億元的漢能光伏項目年初啟動一期200兆瓦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建設;總投資150億元的東盟現代生態旅游城項目上半年建設一期溫泉度假酒店及附屬配套設施;總投資116億元的黃河生態旅游文化大觀園泉城海洋極地世界項目力爭上半年建成營業、齊晏溫泉度假村年內完成主體工程、齊晏古城開工建設。加大工作力度,爭取27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100個項目成為省重點技改項目。
培植“千億級產業”和“百億級企業”
把培植“千億級產業”和“百億級企業”作為主攻方向,加速工業擴張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深入實施“中國太陽城”戰略,建設國家級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國家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基地、央企新能源產業園、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應用中心,搶占世界太陽能領域制高點。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創新驅動、綠色轉型”計劃,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
持續培育15家大企業、30家強企業和60家新特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提升和小企業培育工程,形成以大企業為核心、大中小企業有機聯系、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
提升中國太陽谷等景區景點
規劃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現代物流園區,抓好京鐵物流、黃河三角洲會展物流中心、省煤炭儲配基地等40個物流大項目,實施農村交通物流“個十百千”工程。圍繞建設國內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標,抓好中國太陽谷、董子園、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運河九龍灣、四女寺等景區景點的提升和建設,搞好“兩湖”旅游度假區、蘇祿城的規劃設計,培植旅游新亮點。扶持發展德百、銀座、黑馬、扒雞集團等骨干企業,加快建設大運河經濟港、臨邑義烏商品城、陽光新天地商務大廈等項目,提升商貿餐飲業發展水平。
建設三個示范區發展縣域經濟
實施示范帶動戰略。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重點建設禹城科學發展示范區、齊河區域經濟發展示范區和慶云改革創新示范區,鼓勵示范區先行先試、率先跨越。完善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突出運河經濟開發區商貿服務功能,打造德城區三產中心和教育名城,強化市經濟開發區和天衢工業園的工業主體地位,建設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聚集區。依托“黃三角”樂陵、慶云示范區,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園、紅云高新技術產業園。加快平原、陵縣與中心城區對接步伐,支持寧津、夏津、武城發揮產業特色,提升發展水平。
加強與京津地區的合作,在央企對接、產業互補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推動齊河、臨邑、禹城與濟南的合作,規劃建設濟齊黃河大橋、長清西魏黃河大橋,加快推進濟德一體化。承接半島藍色經濟區產業技術轉移,建設內陸無水港、合作保稅園區。
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精心策劃、包裝重點企業和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產業招商活動。加大對沿海地區、港澳臺和歐美、日韓的招商力度,開展好對世界500強、國內外大公司的點對點招商,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大企業上實現新突破。
建成高鐵綜合客運站一期工程
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提升改造老城區,做美做靚新城區,統一規劃建設高鐵新區和陵縣新城,實現東中西一體發展。高標準推進運河、岔河、減河、火車站、太陽谷片區和高鐵新區、南部生態新區的規劃建設,打造城市亮點區域。建設廣川大道南延、西北繞城連接線、三八路西延等城市交通工程。繼續抓好城中村、舊住宅區和棚戶區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新建第四水廠,完善供熱、供氣配套管網。建立健全消防、防汛、抗震和人防等城市綜合防災體系。抓好市容環境、城中村及城鄉接合部、“七小”行業以及交通秩序綜合整治,爭創國家衛生城市。
完成火車站改造任務,建成高鐵綜合客運站一期工程和長途汽車總站主體改造工程,確保京滬高鐵、德濱高速年內通車,加快德大、邯濟鐵路擴能改造進度,開工建設德商、濟樂高速公路。改造農村公路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