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全球有多少個以“義烏”命名的商貿市場?這個問題難倒了義烏經商、辦廠的大老板。
其實,就是義烏市市長、被稱為市場娘家的工商部門也說不清楚。
因為在這些市場中,很多跟義烏根本搭不上邊。義烏市場名氣大后,很多人都想“復制”,于是只要涉及小商品貿易的,都喜歡掛個“義烏”的抬頭。
這一方面是好事,也是壞事,有些私人辦市場賣商品的,急功近利,專賣假貨,敗壞了義烏市場的名氣。
母市場要“生子下蛋”
如果把義烏商人在外辦的市場整合起來,以義烏市場為依托,辦分銷市場,通過連鎖的形式共享國內外的市場資源,可不可行呢?
2月15日,在義烏在外創業經商人員及外商代表春節懇談會上,市工商局副局長、義烏市工商局局長邱增法提出的這個構想,獲得不少老板的認同。
據記者了解,義烏方面已著手對借助義烏市場的品牌在外自主建立分銷市場進行調研,將在近期有所行動。
其實,在外創業的義烏人早已將義烏市場品牌帶往其他地方。
金罕崗是義烏第一批個體戶之一何海美的兒子,現任意大利陽光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他每年有1/3時間在羅馬度過。
他在義烏有自己的工廠和商鋪,主要生產圍巾和頭飾,意大利是主要經銷地。
他說,現在義烏名氣大了,在異國做生意就像把義烏市場的攤位移了個位置,許多意大利人希望在家門口能買到來自義烏的小商品。
大圓圈外畫小圈
身為浙商全國市場聯合會副會長的義烏人樓兵現在山東濱州辦“濱州義烏國際商貿城”,其中專業市場面積10萬平方米,銷的東西基本上來自義烏,經營、管理人員不少也是義烏過去的。
現在,這個市場還加盟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寧中國皮革城、紹興中國輕紡城、
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等浙江七大名牌市場。樓兵說,自己既是開發商,也是經營商,更是義烏市場經驗的傳播者。
施仲謀被稱為義烏人在外辦市場的傳奇人物。他也說:“義烏市場是大圓圈,我在外地造的市場是小圓圈。看起來它們是分開的,但其實它們是統一的,因為我所辦的市場,大部分小商品就來自義烏。”
從1993年施仲謀在新疆烏魯木齊投資興建一個具有義烏市場管理方式、經營思路的商貿城后,至今已在新疆其他城市以及山東、河南、廣東等地創辦義烏商貿城30多個,最遠的市場辦到中哈邊境的霍爾果斯。現在,他又把新的圓圈畫在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
施仲謀說,他之所以能成功辦市場,首先就是讓所有招商對象認可義烏,并相信借鑒“義烏模式”的項目可以創造巨大財富。
浙江賓派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潮榮說,義烏人做市場,從來都是“做”,而不是“賣”,域外市場同樣如此。在積累資本后,義烏可以成立政府引導基金,由政府出資,并吸收各類社會資本,加大政府對市場創業投資機構培育。
“N”個義烏市場不是壞事
2010年,中國小商品城實現成交額456.06億元,連續20年獨占鰲頭,日均客流量21.3萬人次,實現現金總流入量5022億元。
如果在全國乃至全球出現義烏的多個分銷市場后,這些數字將會是“非常非常嚇人”。副市長、義烏市長何美華說:“現在,義烏城鄉居民存在銀行里的錢有836億元之多。如果把這些錢分攤到每個義烏人,每個義烏人就有13萬多元。這個數字已經是全省第一。這和義烏人善于‘走出去’做生意有關系。”
走出去的義烏人不是舉家外遷,不是背井離鄉,而是產業延長,是市場延伸,是要素的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