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服裝專業市場投資比較熱,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帶動了商業地產,催生了服裝專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另外一方面,也由于一些服裝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張,增強了服裝市場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據服市匯網站的不完全統計,到2010年,中國服裝專業市場已經是“千家市場、萬家商鋪、億米面積、萬億交易”航空母艦。
除了老牌服裝專業市場在傳統品牌商圈內進行的升級改造招商成功率比較高之外(達到80%),大部分新建服裝專業市場出現了招商難、運營難的局面。究其原因我們發現,由于服裝專業市場招商出現困境,導致服裝專業市場的投資和建設速度相對較低,2010年比2009年在增速大致在20%以下,與此相反,主題性服裝市場(奧特萊斯、服裝主題店、尾貨市場等)、復合型商貿綜合體(以服裝為主題、或以服裝為補充)以及市場群(若干個不同品類的專業市場組合在一起)的增速超過了50%,占到了2010年新建服裝專業市場70%。難怪一方面單純的服裝專業市場出現投資減少和招商困難的“雙危機”,另一方面,復合型服裝專業市場出現了投資最強和規模擴大的“雙繁榮”。
將專業市場看做一個產業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如果我們能夠從產業經濟的角度看,不難發現,服裝專業市場也需要面對六個層次的細分產業。
一是領域成為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第五產業等;二是行業成為產業:紡織工業——紡織產業等;三是產品成為產業:服裝產品——服裝產業等;四是部件成為產業:服裝部件——女裝產業等;五是區段成為產業:服裝區段——服裝研發產業、服裝創意產業等;六是環節成為產業:服裝環節——服裝市場產業、服裝網絡產業等。
因此,如果我們將服裝專業市場作為一個產品看,就很單調和局限,如果我們將服裝專業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看,就十分寬厚和豐滿,六個層面的產業之間都可以相互補充和完善。比如,服裝可以融合第一至第五產業,在多個領域進行垂直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這也就是為什么服裝專業市場的功能正在逐步“瓦解”、服裝專業市場的形式正在不斷“多元”的結果。如果現在新建一個服裝專業市場,還只是簡單的考慮位置、品類和方式,顯然難以滿足產業細分和精準定位的要求。從一些服裝專業市場已經出現招商難和運營難的結果看,這些服裝專業市場的問題主要還是出現在策劃和定位上,或者是沿襲傳統的服裝專業市場經營方式和定位特點,難以適應新型服裝專業市場的變化;或者是借用商業地產的銷售和策劃方式,不熟悉新建服裝專業市場需要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和變化了的市場環境。
未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多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和網絡經濟的發展,未來體驗經濟將逐步從服務經濟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因此,體驗經濟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將徹底改變中國專業市場的產業和產業鏈。而網絡化數字貿易的發展,云市場、物聯網、電子商務、三維虛擬市場等集成科技新不斷進入服裝專業市場領域,中國服裝專業市場產業鏈將出現裂變式爆發,其核心價值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不斷轉型細分是市場發展規律
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平臺已經開始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一是從“專業市場的網絡化”變成“網絡化的專業市場”;二是形成供應鏈“倒三角”架構。
從消費端的需求出發,對產業鏈上游的生產制造等資源進行反向匹配和整合,在通暢的雙向信息機制下,產品制造鏈和商品流通鏈實現快速聯動,從而提升產業的整體效率。在制造過剩、物資豐饒的環境里,過去的賣方市場已經向買方市場遷移,一個以采購商為中心的時代正在來臨。那些盡可能圍繞消費者需求推出產品和服務的專業市場平臺,也就是能對市場進行快速反應的市場,往往能獲得競爭優勢。
從消費端出發的反向匹配資源,則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輕市場”。它們定位在產業鏈的某一價值層面,進行水平橫向發展,通過建立一個平臺去組織外部資源,迅速獲得規模效應,從而建立起后來者難以突破的壁壘,而非以專業市場的方式獲得縱向一體化的資源。
隨著服裝產業的競爭和發展,產業細分正在成為服裝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中國服裝產業鏈的整合導致服裝專業市場產業的形成。從這個產業鏈看,中國服裝業30年來,一直走的是一條以服裝生產制造為紐帶的“推”式產業鏈,即供應鏈。供應鏈的核心是按照生產——批發——代理——經銷——零售的模式展開的,是一個“不斷拿貨”的庫存模式,在這個產業鏈上,除了生產企業,沒有其他的鏈條方關注品牌,其結果是,除了一部分有能力控制全流程的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的品牌運作處于逐漸遞減的狀態。隨著網絡經濟和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尤其是服裝市場產業的形成和作用,不僅改變了服裝傳統的以生產制造為核心的產業格局,也借助服裝市場平臺的力量更有效地整合了服裝各個領域和行業的資源,并協同“網絡信息、電子商務、博覽會展、現代物流、短流程終端”等新興商業模式進入服裝市場產業,使服裝市場產業逐步成為新的產業主體。從這個產業鏈的逆向整合結果看,中國服裝業正在形成以服裝市場產業為核心的“拉”式產業鏈,即,采購鏈和網貿鏈,構成創新的專業市場網絡化數字貿易的新模式——網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