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濂泉路是廣州最典型的一個服裝批發市場,這里將廣州老城區專業市場的吸引力發揮到了極致——同樣被發揮到極致的,還有專業市場帶來的種種問題。在濂泉路,一間10平方米的鋪位一年能產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利潤,同時也帶來了“天天堵車”等亂象。
濂泉路的交通擁堵是個老大難問題。
一間10平方米鋪位一年產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利潤
本報記者深入調查濂泉路市場產業鏈 探討廣州批發市場的發展之路
3月1日,廣州市召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中期工作會議,廣州市副市長曹鑒燎出席部署工作并講話。會議透露,消費流通領域的專業市場,將成為“打假”的巡查重點。
專業市場,作為廣州的商業符號之一,似乎問題不少。廣州日報新聞藍頁版近期曾刊登《廣州專業市場調查》系列報道,引發了讀者的強烈關注,不少讀者將大名鼎鼎的濂泉路服裝批發市場改造問題,再次提了出來。
濂泉路是廣州最典型的一個服裝批發市場,這里將廣州老城區專業市場的吸引力發揮到了極致——同樣被發揮到極致的,還有專業市場帶來的種種問題。在濂泉路,一間10平方米的鋪位一年能產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利潤,同時也帶來了“天天堵車”等亂象。
讀懂濂泉路的前世今生,就讀懂了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的要害。
文/本報記者何濤 圖/莊小龍攝
記者直擊:亂象再起
2月26日上午11時,在先烈東路萬佳服裝批發廣場門口的紅綠燈處,一個交通協管員站在馬路中央維持著交通秩序。
盡管他盡力地揮舞著手中的紅色小旗,但來往的小面的根本就不聽他的指揮,讓他不得不大聲斥責,但無濟于事。
小面的、小拖車在先烈東路上來回穿梭,造成了大擁堵。記者現場做了一個測算,在這個紅綠燈處,3分鐘內橫穿馬路的小拖車有10次。
在沙河大街上,從萬佳服裝批發市場往沙河賓館方向的馬路上,擁堵的情況更加嚴重,人車混雜在一起,汽車幾乎完全走不動。一輛開往廣州東站的201路公交車,堵了好幾分鐘才往前挪了一小段。
在金馬服裝交易城靠近先烈東路的一側,許多商家將貨物堆在馬路上,馬路變成了貨場。由于行人多,馬路邊還有不少小攤販,有賣水果、還有推著車賣烤肉的。
濂泉路堵得更厲害,幾乎成了貨車的停車場。由于車子走不動,許多拉貨的人干脆坐在馬路上休息。
春節過后,濂泉路服裝批發市場迅速恢復了興旺,附近的馬路也因而變得更堵了。在行內,濂泉路服裝批發市場聲名遠播,這里幾乎將廣州老城區專業市場的吸引力與問題都發揮到了極致,這里有著一年可以成交幾千萬元的鋪位,也帶來了天天堵車的亂象。
解讀這一切,須看透濂泉路的歷史。
濂泉路的“祖師爺”
老張在濂泉路做了近10年的生意,擁有數個服裝批發商鋪,對于濂泉路市場的歷史,他爛熟于胸。
老張說,上世紀90年代初,濂泉路的服裝批發市場所在的地方還是幾個菜市場。后來,幾個潮汕老板開始在那里做服裝生意,經營針織品和T恤,形成了一定的名氣。再后來,濂泉路出現了專門批發女裝和T 恤的市場。
到了1996年,那里的蔬菜市場被服裝檔口取代, 開始出現第一批服裝批發檔口,規模不大,只有三四百戶,人稱“北城市場”。
“北城市場是濂泉路市場的祖師爺”。隨著北城市場生意越來越好,長城、萬佳、長運等服裝批發市場紛紛出現,濂泉路開始成為廣州老城區最重要的服裝批發地之一,江湖地位,就此確立。
扎堆效應顯現
濂泉路市場的名氣越來越大,扎堆效應逐漸顯現,市場周邊不斷有其他建筑被改造成服裝市場。
2007年,由幾棟居民樓改建而成的金馬服裝交易城開張,生意十分火爆。“當時一個老板花了1.8億元買了6棟居民樓,把它改造成服裝市場。”老張說。不過老張的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證實。
最近幾年,濂泉路市場的擴張趨勢加劇,也使得這個片區的交通更加擁堵。
“如今,只要是濂泉路附近面積稍微大一點的樓房,都建成了批發市場。”老張注意到,幾個月前,在沙河賓館后面一個居民小區,一位姓林的老板把一棟居民樓的一樓租下來,改成了服裝批發市場。
春節前,沙河大飯店也改成了服裝批發市場。老張說:“剛開始,只是濂泉路堵,現在已經發展到先烈東路,堵的范圍越來越大。”
驚人的收益
濂泉路市場的飛速發展,源于那一帶服裝批發市場背后鮮為人知的驚人收益。
老張說,建服裝批發市場很劃算。“這里的行規是賣使用權,產權永遠歸開發商,而且買家一次性付款,關鍵問題是市場要旺起來。”
老張親眼見證了濂泉路某個市場的攬金過程。那棟6層樓的市場共有1500多個面積6~10平方米的鋪位,大部分都賣了9年或10年的使用權。單個鋪位,10年的使用權賣50萬元。沒做廣告、沒請代理商,1000多個鋪位很快就賣光了。“鋪賣完的時候市場還沒建好,開發商一下子就賺了幾個億。”
很快,這個市場一個6~10平方米鋪位的10年使用權被炒到了150萬~160萬元,“買到鋪位后,加30萬元轉給下家是很常見的事情。”由于那里的鋪位十分搶手,當地還產生了一種新職業:掮客。憑借“人頭熟”,一年光靠介紹別人買賣商鋪,就可以賺幾十萬元。
基于巨大利益的驅使,濂泉路片區的許多居民樓、飯店、藥店都搖身一變,成了服裝批發市場。
商戶怎么賺錢?
服裝批發市場巨大的利益靠什么來支撐呢?最終還得靠市場的人氣和銷售額。
老張透露說,相比于每天的生意來說,“10年使用權50萬元的價格并不貴”。濂泉路一個鋪位一天的服裝交易量一般是幾千件到上萬件不等。一件衣服的利潤是一元錢到幾元錢。
一個小鋪位一年可以產生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利潤。但也有鋪位由于經營不善而血本無歸。如果生產的服裝款式不對路或過時的話,10多元一件的衣服會以“跳樓價”出售,每件只賣兩三元錢。“每年還是有30%的商戶會虧錢。”
如此旺的生意,靠什么?老張說,主要靠價格和服裝種類的齊全。全國范圍內,沒有哪個服裝市場比那里的價格更低。
“目前看來,我們的價格優勢還能持續下去。我們的原材料采購很方便,就在中大布匹市場,價格也比較低。”
“巴黎的剛出現一款新式時裝,三天后在濂泉路就可以買到了。中國服裝的自主設計和流行趨勢,都是從這里開始的。我們從電視和網上看到新款,馬上就能做出來,復制能力相當強。”老張說。
市場的采購商主要來自日韓等國和東南亞、中東,當然也有國內的。
前鋪后廠,搬運工密布
基本上,每一個小鋪位的背后,都聯系著一個甚至幾個服裝生產廠家。
據了解,這些服裝廠主要分布在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大多是中小型服裝廠,員工20~500人不等。
濂泉路服裝市場的許多鋪位不零售,一般10件起批發。鋪老板在附近租了倉庫,放置服裝。商戶可以去檔口提貨,也可以去倉庫提貨,但大部分商戶會選擇在檔口提貨,因為他們不止采購一家的貨,還要逛其他鋪。
有的鋪老板直接從工廠把貨運到檔口,運輸工具大多是小面的。
由于濂泉路市場是自發形成的,規劃上先天不足。貨物進出,主要靠小拖車,常造成附近馬路堵塞。
濂泉路市場有著一條獨特的貨物的運輸線路。老張說,每個市場都有一個專門的搬運隊,廠家每天來貨,一包有上百斤重,必須靠搬運隊幫鋪老板搬上樓。商戶每天需要給幾家、甚至幾十家客戶發貨,也得靠搬運隊收貨送去物流公司。每個市場都有物流公司設的點,不斷有車進出。
整個商圈差不多有700~800個搬運工,大部分來自河南。有的批發市場,一個小拖車要進場,得交上萬元押金,每個月還得另交幾百元的管理費。
交通消防讓人憂
濂泉路市場生意好,但市場的過分擴張和無序發展也讓老張感到有些擔憂。“這里交通越來越堵,最終我們每個人的生意都要受影響。服裝是易燃品,有的消防通道都被堆放了貨物,我們非常擔心消防。”
另一位濂泉路的商戶說,由于交通擁堵,裝貨的車經常進不去,對生意影響很大。
濂泉路市場的無序發展也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擾亂。住在福泉樓里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每天上學時都很難打到車,出行很難。居民們反映過很多次,但問題始終沒解決。
當然,也有一部分居民從市場的發展中獲了利。先烈東路298號福泉樓上貼出了一張出租房屋的告示:“四房兩廳 6000元,三房一廳3500元。”
出路:政府整體改造
對于有關部門提出的濂泉路市場應異地遷建的建議。老張說,如果異地重建,人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聚焦,肯定會流失部分客戶,所以他建議原地改造。
那么,能否朝展貿和電子商務方向發展呢?老張說,服裝不比其他產品,商戶看貨、驗貨后才放心。有的衣服樣板很漂亮,但貨不一定對板。“商戶一般會抽查幾件看一下。現在還做不到買貨與提貨分開。”
對于市場的未來,老張建議說,如果政府就地改造,資金可以多方籌措,鋪老板也愿意出資。最大的阻力在于市場的“大老板”。
專家分析:
改造需兼顧各方利益
廣東省批發市場行業協會秘書長劉中偉告訴記者,濂泉路服裝批發市場的問題比較復雜,因為涉及的利益方很多,產權也比較復雜,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不同的開發者有不同的利益。由于歷史原因,濂泉路市場沒有統一的規劃,不同的產權所有者又帶來管理上的難題。
產業升級短期內有難度
最近那一帶有飯店也改造成了服裝批發市場,“看到有利可圖,大家拼命往里擠。”這種趨勢呈不斷蔓延趨勢,劉中偉說,前段時間他去了濂泉路現場,那里的馬路已經非常擁堵,如果再大量增加市場,會進一步影響交通,并帶來社會治安、消防等一系列的問題。他認為,這種發展模式很難持續。
劉中偉說,對于濂泉路的問題,廣州市政府相當重視,蘇澤群副市長也曾專門到當地調研。
解決濂泉路問題,“辦法也不是沒有,但要下大力氣,關鍵是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要從大局出發,政府組建一個協調部門,方方面面的代表都參加進來,各方利益都協調好。最好的辦法是搬遷,但商戶不愿意走,很難實施。
對于濂泉路市場朝展貿業方向發展的建議,劉中偉認為目前廣州還少有成功的案例。
為什么濂泉路、十三行、一德路等市場目前還沒法向展貿業升級呢?背后有許多原因,一是經營者的思想短期內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展貿業,就得對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低檔貨、貼牌貨很難生存。
展貿式經營還需要經營者的素質提升,管理水平要強化。“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統一管理
包括濂泉路在內,廣州批發市場的未來到底在哪里?
“批發市場的布局、建設、規劃、投資和管理,目前沒有哪個部門能統一協調,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劉中偉說,目前省里尚未出臺規范性文件,統一規劃、管理批發市場,統一發展模式。
廣州的批發市場大大小小有上千家,其中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就有100多家;整個廣東省的批發市場銷售額上億元的則有300多家。
廣東是全世界的制造基地,相應的,必然也是商品的流通基地。廣東的專業批發市場就是依靠廣東強大的制造業發展起來的。
劉中偉對專業批發市場做了很多調研,他認為,廣州的批發市場跟全國其他地方的市場相比,有優點也有缺點。從經營主體上來講,廣州的批發市場大部分是股份制,江蘇、浙江等地的批發市場很多是政府主導的。
廣州專業市場經營品類比較全,衣食住行無所不包,高中低檔一應俱全。但廣州批發市場的經營者素質不夠高,職業經理人非常罕見。
市場的開發者大部分都還停留在出租物業的階段,對于市場管理多是外行或者半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