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圖書批發市場慘淡經營多年后徹底轉向 實體書店在數字化時代陷入“四面楚歌”
9月底,位于雨花區喜樂地,計劃將替代定王臺書市的長沙圖書批發市場長沙出版物交易中心,終于在幾年冷清后,被喜樂地購物中心替代。昨日,記者來到這里時,早已看不出當初的書市模樣,轉而已成為超市、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愛書之人感到惋惜的同時,這樣的改變,卻可能是在實體書店逐漸式微的狀態下,一種“順應時代”的必然。
以紙質書籍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實體書店逐年感受到了寒冬在漸漸到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萎縮”和“困難”成了不少業內人士所用最多的詞,有業內人士聲稱,預計有80%的書店會關閉,長沙實體書店“轉型”迫在眉睫。
A 八成實體書店將被數字化絆倒
在長沙一家培訓機構做留學顧問的28歲的張蕾閱讀模式是這樣的:上班路上用手機看微博讀小說,睡前在床上會用iPad看一下新聞或者繼續看沒看完的小說。想深閱讀的書籍,會逛逛當當、卓越或京東,大約兩天左右的等待,書會送上門來——有著張蕾這種閱讀模式的人,現在越來越多。
來自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的時間里,有將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而倒閉趨勢還在加劇。
即使不清楚這些背景,中南大學文學院研二學子陳琪也知道實體書店的經營艱難。“6年前我剛到中南大學讀書的時候,從本部往湖南師范大學這條路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家書店,那時候逛書店可以不知不覺逛到溁灣鎮去。”可是慢慢地,書店轉成了奶茶店、鴨脖子店、服裝店……他逛熟了的河西新華書店也在某天悄然消失。現在陳琪逛書店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的目標書籍大多是國外文學或者比較文學理論書籍,我已經習慣在幾大購書網站搜索最佳版本,進行價格比較,然后選擇書到付款送貨上門的購買方式。”
對“洞庭湖報刊收藏館”館長孫玉保來說,他看長沙實體書店的盛衰就像看一個望族的興起沉淪,曲折而脈絡清晰。“1990年至1996年的黃泥街真是個黃金時代,搬到定王臺后,我覺得也至少紅火了10年。后來又把書市搬到喜樂地,那里我也去過,實在冷清。”
B 行業應直面現狀勿“驚恐式”離市
作為湖南民營書店領軍人物弘道文化董事長龍挺表示,實體書店的紛紛倒閉不僅在于網絡沖擊,傳統書業競爭一直很激烈,而且圖書發行也并不是贏利性很強的行業。雖然已開設博士大學書店、118外語考試書店、弘道圖書超市等近30家直營連鎖書店,龍挺也表示,書店有開有關非常正常。“現在門面租金、裝修、人力成本上漲厲害,如果產品結構不合理,銷售量下降,肯定會關掉這些門店。”
在全國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下,“實體書店前景暗淡”觀點引發從業者驚恐式逃離,計劃替代定王臺的喜樂地也已經悄然轉為百貨經營場所。
龍挺表示,目前行業確實遇到壓力和危機,也正處在痛苦的轉型階段,但是他也看好未來,有困難更有機會。“國民閱讀習慣方式在變化,這是事實,作為圖書人也要轉變觀念,采用復合經營模式,零售還是有巨大空間。”
C 多種經營成實體書店突圍利器
在湖南圖書城營銷策劃組長陳侃看來,這種大環境下的“四面楚歌”并非沒有突圍之道,“湖南圖書城包括我們旗下的東塘新華書店和營盤路新華書店市場銷售額每年都有10%的遞增。”這樣的遞增當然來自各方面的因素。用陳侃的話來說,一是開拓市場,開發潛在客戶;另外就是,多種經營。
“就長沙市場而言,目前還是以紙質閱讀為主,而且隨著經濟條件轉好,閱讀這種美好體驗是更多人的選擇。”陳侃表現,現在潛在的客戶并沒有完全挖掘,書店的推銷手段將更加積極主動的。“而且我們在實體書店不僅賣紙質書,還賣電子書,賣學習用品。”陳侃表示,這也是整體營業額增長的主要部分。
同樣,中南大學文學院大三學子向碧霞驚奇地發現,學校附近的書店都變成“舊書店”。“今年我們校門口一下新開了四家舊書店,主要都是賣舊教材和舊考試資料。”由于進貨便宜而需求巨大,舊書店取代新書店成了大學城小書店主角。
復合經營也是龍挺的應對之策,“我們會把產品線做到零售、批發、直銷、電子商務和企業團購、出版為一體,實體書店的零售業這塊即使萎縮,對產業鏈不產生多大影響。”龍挺計劃中未來的書店是“第三代”書店,以體驗為主,讓閱讀者享受讀書之樂,這是網絡購書無法體驗到的快樂。“書店是傳播文化的地方,我們營造氛圍,舉辦有創意的閱讀活動,實體書店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賣書店。”
科技推動著我們的生活更舒適,讓我們的體驗更豐富。科技也將競爭中的勝利天平傾向給適應者。這場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之爭,也將是這個時代所有商業競技勝負如何定的縮本。
(作者:記者 岳霞)